青年自造系列出色的第一步——《公寓》
4月
18
2022
公寓(斜槓青年創作體提供/ 羅慕昕攝影)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559次瀏覽

吳依屏(專案評論人)


《公寓》講的是一棟五樓公寓裡住戶們的故事,編劇在劇情推進中不斷地重複強調,「五分鐘後,這棟公寓將會爆炸,住在裡面的人無一倖免。」而藉由接下來的片段,觀眾分別從不同角色的對白中拼湊出這段時間內不同人物視角的經驗故事。


真.工業風公寓

《公寓》選在偏僻的工廠裡演出,舞台設計則是選用貨櫃屋裡的水泥地面,周遭環境留有工廠做工需要的設備及配件。演員配合演出所需的佈景,利用透明塑膠布的出現、捲動、割裂等以製造及變換場景,並且使用長桌、膠帶、垃圾袋、爬梯等道具來豐富舞台動作及肢體運用。


公寓(斜槓青年創作體提供/ 羅慕昕攝影)


公寓(斜槓青年創作體提供/ 古知典攝影)


將公寓場景放置於原始粗糙、工業用途的場所的這項選擇,替文本的文字呈現增添了冰冷疏離的氛圍。雖然無法令人立馬將劇本中的場景與工廠合理的連結起來,然而這樣的意外之舉倒是呈現出令人驚艷的效果。其中,音效音樂及燈光的設計都恰如其分的為製作的成功貢獻出應有的水平。

往上爬、往上爬、下墜

演出當下,我們試圖經由解讀各個角色的台詞來發掘誰是造成公寓爆炸的兇手的真相,但編劇卻不斷重複告訴我們,「或許我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你之後你能找出是誰幹的,但我先跟你說,那一點都不重要。」這樣的對白傳達出對於人生執念的諷刺與無感:人生的真相、最後的成功並不重要。而這種對於生命荒蕪中燦爛高光的追逐同樣藉由五樓跳樓自殺男子的口中傳遞出來,他不斷地想往上爬,想成功,最後卻以跳樓下墜的方式結束生命,不可不謂諷刺。

一樣對生命的意義有所討論啟發的則是此劇中垃圾的存在及處置。一樓的老人總是說「放著就好」,表面上說的是人們要丟掉的垃圾,實際上暗喻人類的爭奪慾望。整齣戲藉由一樓老人的垃圾處理、二樓姐弟倆帶有驚悚懸疑成分的莫名垃圾、以及演員們不斷出現的收放垃圾片段等,確立強調垃圾與人類日常生活的無法割裂,也暗暗指涉人類那無可收斂的蓬勃慾望,如何骯髒黏膩,卻又如蛆附骨。


公寓(斜槓青年創作體提供/ 古知典攝影)


整齣戲討論的是公寓裡的人,這些人既嫌棄公寓的老舊髒亂,卻也視之為身心疲憊之後可供休養的家。這種既排斥卻又需要的矛盾性不斷地在文本中盤旋迴繞。此外,各層住戶間互不交談卻又對彼此生活了解的態度反應了現代社會中個人主義盛行之下疏離冷淡的人際交往關係,試圖保持距離,卻又因為空間的緊密狹窄,難保絕對的隱私。

整棟公寓彷彿人類社會的縮影,而居住其中的各層居民就彷彿人生不斷輪迴的各種階段,有懞懂年幼的青少年、互相厭倦爭吵不斷的情侶、妻子離家的獨居丈夫、以及孤身一人無所寄託的獨居老人,從公寓居民的日常對話中,觀眾看見人生百態而照見己身。

青年自造《公寓》為斜槓青年創作體於2022年啟動的長期計畫【1】,他們的目的「期望能將戲劇應用在不同場域-地方、社會以及藝術教育之中。」而從這齣戲選定的地點,以及舞台設計更能讀出他們挑戰傳統戲劇演出的決心及創意。此劇作為此台南在地劇團的首次獨立自製的售票節目,可以說是頗為出色,其後續創作值得關注留意。


註解:

1、取自節目單。「青年自造」為斜槓青年創作體於2022年啟動的長期計畫,是劇團首次獨立自製的售票節目,每年度將擬定不同的創作主題及形式進行實驗。第一年計畫為「戲劇文本」與「空間」,選定《公寓》作為演出文本,演出地點為台南南區一座工廠。

《公寓》

演出|斜槓青年創作體
時間|2022/4/15 20:30
地點|李維造物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直到演後從觀眾席離開,先步入隔壁挑高寬敞的廠房,再踏進戶外茫茫夜景,彷彿才得以稍可喘息,回頭細嚼前一刻經歷了多少當代城市生活的緊張疏遠和末日式悲劇境遇。(楊美英)
4月
25
2022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
與其說《你說的我不相信》談論被掩藏的歷史,更像是因歷史而觸發的記憶,藉由演員一再重複扮演,呈現「開槍那瞬間」的角色演繹與心境模擬。
7月
09
2025
在這裡,是印度需要《三個傻瓜》,得以進入全球的標準化秩序之中,無論是寄望在劇中更為呈現「印度」的故事,或是打造模糊的「亞洲」,更或是希望更全面地在地化改編以致於可以看到「臺灣」
7月
08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