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幹星火點燃新秀燎原《東方神奇美猴王.齊天大聖》
9月
19
2024
東方神奇美猴王.齊天大聖(趨勢教育基金會提供/攝影廖凱倫)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30次瀏覽

文 黃廣宇(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2020年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推出「京劇武生朱陸豪藝術傳承計畫」,開啟朱陸豪傳承之路,從李家德、徐挺芳、到秦朗,傳授《陸文龍》、《武松打店》到《惡虎村》,深化臺灣京劇武生傳承脈絡。而2022年《東方神奇─美猴王》更是攜手徒弟許挺芳、秦朗,為其打造傳承舞台。「悟空戲」源於元代楊景賢所著雜劇《西遊記》,衍化搬演至京劇舞台,在臉譜以及身段上自成一套的程式體系。在強調流派藝術的京劇詮釋上,演員外型(如:臉譜化妝)及身段展現,產生「人學猴」(南派)、「猴學人」(北派)兩種形神內涵。而師承白雲明、孫元彬的朱陸豪老師,融合北派聲嗓,南派身段,從1982年演出《安天會》至2004年封箱演出,長達二十二年美猴王生涯,面對孫悟空亦武生、偶有武丑技法,如何傳承?如一味模仿,亦會傷害新秀演員形神之創發能量,該如何取捨?


東方神奇美猴王.齊天大聖(趨勢教育基金會提供/攝影廖凱倫)

經典再製老戲新意 以演代訓掌握舞台

本次演出與2012年衛武營首演相比,劇情部分有所增減,題材主要取自小說《西遊記》第七回,分成〈鬧龍宮〉、〈花果山〉、〈弼馬溫〉、〈花果山─齊天大聖〉、〈偷桃盜丹〉、〈煉丹〉、〈十萬神兵〉等七折。以悟空戲演出脈絡來看,本次演出多承襲傳統劇目,僅是在折子名上做些許修編(例如〈安天會〉改名為〈十萬神兵〉),並省略傳統「三鬧」中〈鬧地府〉一折。在當代戲曲不斷地追求深刻的劇情內涵,挖掘人性幽微,編導選擇回歸最純粹的一桌二椅,卻不失老派。以舞台設計而言,採取拱門式景框,帶入深海龍宮、水濂洞瀑布之動畫;在燈光視覺上,配合打鬥、拔起定海神針等情節,透過拱門LED燈管變化,增強場景氣氛;更在〈鬧龍宮〉一折,出現大型章魚布偶,與孫悟空滑稽詼諧互動,頗有兒童京劇味道。由此可見從硬體設備當代化、科技化、視覺化,精進舞台外在形式,來輔助一桌二椅,為老戲注入新意。但當面臨孫悟空這類程式極重的角色,外在製作增強,是否有助於演員表演實踐更提升,抑或喧賓奪主,失去「演員中心」?

本齣戲為朱陸豪、徐挺芳、秦朗三人共飾孫悟空一角,除了最後一折〈十萬神兵〉三人合演外:徐挺芳演出〈花果山〉、〈弼馬溫〉、〈花果山─齊天大聖〉三折;秦朗演出〈鬧龍宮〉、〈煉丹〉;朱陸豪演出〈盜桃偷丹〉,如此演員調度,與過往演出分配上些微不同,例如:上個月國家圖書館講座,便由徐挺芳演出〈盜桃偷丹〉、衛武營演出則是由朱陸豪演出〈花果山〉。此外,也就演員的條件與技藝特長,形成不同的角色藝術神韻:就唱腔而言,徐挺芳聲音較為宏亮,正好與所擔綱的三折劇情中,不可一世、趾高氣昂的孫悟空形象相得益彰。而秦朗較為年輕,負責武戲吃重的〈鬧龍宮〉,卻也並非僅是武戲,雖〈煉丹〉一折較具過場性,但舞台上僅有孫悟空與太上老君(張德天飾)二角,亦是培養新生代演員的舞台魅力。由此可看出,新生代演員透過嘗試掌握角色不同階段之塑造,「以演代訓」,讓「行當規範─功法─角色」契合成「形神合一」,兼容並蓄的演出才能夠和外在形式更新與時俱進。


東方神奇美猴王.齊天大聖(趨勢教育基金會提供/攝影廖凱倫)

武生傳承美猴三代 以戲帶功創發形神

以朱陸豪擔綱的〈盜桃偷丹〉一折為例,無論是腮幫子快速鼓動或是擠眉弄眼,在短短食桃、喝酒、吞丹等過程,發揮孫悟空逗趣身段,已經模糊人學猴、猴學人之感。而兩位新秀演員無論是秦朗在〈鬧龍宮〉中耍大刀、雙錘、以槍甩刀、耍金箍棒,流暢俐落,也不忘發揮猴性,逗逗龍王衣襬、鬍鬚;在〈十萬神兵〉中,與哪吒對戰,以槍拋接乾坤圈,行雲流水,展現勇武;抑或徐挺芳在〈弼馬溫〉、〈花果山─齊天大聖〉二折中,能在椅上展現巧妙身功,同時「武戲文唱」,兼具猴性與人格化。若從未看過朱陸豪老師的全本演出,單以三者觀之,全仰賴「以戲帶功」,互顯風采。直至最後〈十萬神兵〉一折,三代美猴王連袂演出,展現南派猴戲花俏棍花之特色,至最後數十人對打時,武戲調度亦不覺凌亂,和諧地展現戲曲武術美,也令人看見徐挺芳、秦朗兩位新秀,雖是承功傳承,實是轉化基底創發形神。

《東方神奇美猴王.齊天大聖》展現的絕非只是朱陸豪重回舞台扮飾美猴王,所製作的開箱之作,更是將焦點關注在老戲於新世紀新生代戲曲演員表演之價值。這齣戲不僅是前輩藝師藝術生命中的里程碑,亦是新生代演員脫穎而出的生命力。「人捧戲,戲捧人」,最後一幕朱陸豪老師往後一站,當觀眾意識連結到三代傳承展演,氍毹之上孫悟空七十二變,變出的是老幹星火點燃新秀燎原。

《東方神奇美猴王.齊天大聖》

演出|真劇場、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復興京劇團
時間|2024/09/08 14: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大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