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幹星火點燃新秀燎原《東方神奇美猴王.齊天大聖》
9月
19
2024
東方神奇美猴王.齊天大聖(趨勢教育基金會提供/攝影廖凱倫)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48次瀏覽

文 黃廣宇(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2020年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推出「京劇武生朱陸豪藝術傳承計畫」,開啟朱陸豪傳承之路,從李家德、徐挺芳、到秦朗,傳授《陸文龍》、《武松打店》到《惡虎村》,深化臺灣京劇武生傳承脈絡。而2022年《東方神奇─美猴王》更是攜手徒弟許挺芳、秦朗,為其打造傳承舞台。「悟空戲」源於元代楊景賢所著雜劇《西遊記》,衍化搬演至京劇舞台,在臉譜以及身段上自成一套的程式體系。在強調流派藝術的京劇詮釋上,演員外型(如:臉譜化妝)及身段展現,產生「人學猴」(南派)、「猴學人」(北派)兩種形神內涵。而師承白雲明、孫元彬的朱陸豪老師,融合北派聲嗓,南派身段,從1982年演出《安天會》至2004年封箱演出,長達二十二年美猴王生涯,面對孫悟空亦武生、偶有武丑技法,如何傳承?如一味模仿,亦會傷害新秀演員形神之創發能量,該如何取捨?


東方神奇美猴王.齊天大聖(趨勢教育基金會提供/攝影廖凱倫)

經典再製老戲新意 以演代訓掌握舞台

本次演出與2012年衛武營首演相比,劇情部分有所增減,題材主要取自小說《西遊記》第七回,分成〈鬧龍宮〉、〈花果山〉、〈弼馬溫〉、〈花果山─齊天大聖〉、〈偷桃盜丹〉、〈煉丹〉、〈十萬神兵〉等七折。以悟空戲演出脈絡來看,本次演出多承襲傳統劇目,僅是在折子名上做些許修編(例如〈安天會〉改名為〈十萬神兵〉),並省略傳統「三鬧」中〈鬧地府〉一折。在當代戲曲不斷地追求深刻的劇情內涵,挖掘人性幽微,編導選擇回歸最純粹的一桌二椅,卻不失老派。以舞台設計而言,採取拱門式景框,帶入深海龍宮、水濂洞瀑布之動畫;在燈光視覺上,配合打鬥、拔起定海神針等情節,透過拱門LED燈管變化,增強場景氣氛;更在〈鬧龍宮〉一折,出現大型章魚布偶,與孫悟空滑稽詼諧互動,頗有兒童京劇味道。由此可見從硬體設備當代化、科技化、視覺化,精進舞台外在形式,來輔助一桌二椅,為老戲注入新意。但當面臨孫悟空這類程式極重的角色,外在製作增強,是否有助於演員表演實踐更提升,抑或喧賓奪主,失去「演員中心」?

本齣戲為朱陸豪、徐挺芳、秦朗三人共飾孫悟空一角,除了最後一折〈十萬神兵〉三人合演外:徐挺芳演出〈花果山〉、〈弼馬溫〉、〈花果山─齊天大聖〉三折;秦朗演出〈鬧龍宮〉、〈煉丹〉;朱陸豪演出〈盜桃偷丹〉,如此演員調度,與過往演出分配上些微不同,例如:上個月國家圖書館講座,便由徐挺芳演出〈盜桃偷丹〉、衛武營演出則是由朱陸豪演出〈花果山〉。此外,也就演員的條件與技藝特長,形成不同的角色藝術神韻:就唱腔而言,徐挺芳聲音較為宏亮,正好與所擔綱的三折劇情中,不可一世、趾高氣昂的孫悟空形象相得益彰。而秦朗較為年輕,負責武戲吃重的〈鬧龍宮〉,卻也並非僅是武戲,雖〈煉丹〉一折較具過場性,但舞台上僅有孫悟空與太上老君(張德天飾)二角,亦是培養新生代演員的舞台魅力。由此可看出,新生代演員透過嘗試掌握角色不同階段之塑造,「以演代訓」,讓「行當規範─功法─角色」契合成「形神合一」,兼容並蓄的演出才能夠和外在形式更新與時俱進。


東方神奇美猴王.齊天大聖(趨勢教育基金會提供/攝影廖凱倫)

武生傳承美猴三代 以戲帶功創發形神

以朱陸豪擔綱的〈盜桃偷丹〉一折為例,無論是腮幫子快速鼓動或是擠眉弄眼,在短短食桃、喝酒、吞丹等過程,發揮孫悟空逗趣身段,已經模糊人學猴、猴學人之感。而兩位新秀演員無論是秦朗在〈鬧龍宮〉中耍大刀、雙錘、以槍甩刀、耍金箍棒,流暢俐落,也不忘發揮猴性,逗逗龍王衣襬、鬍鬚;在〈十萬神兵〉中,與哪吒對戰,以槍拋接乾坤圈,行雲流水,展現勇武;抑或徐挺芳在〈弼馬溫〉、〈花果山─齊天大聖〉二折中,能在椅上展現巧妙身功,同時「武戲文唱」,兼具猴性與人格化。若從未看過朱陸豪老師的全本演出,單以三者觀之,全仰賴「以戲帶功」,互顯風采。直至最後〈十萬神兵〉一折,三代美猴王連袂演出,展現南派猴戲花俏棍花之特色,至最後數十人對打時,武戲調度亦不覺凌亂,和諧地展現戲曲武術美,也令人看見徐挺芳、秦朗兩位新秀,雖是承功傳承,實是轉化基底創發形神。

《東方神奇美猴王.齊天大聖》展現的絕非只是朱陸豪重回舞台扮飾美猴王,所製作的開箱之作,更是將焦點關注在老戲於新世紀新生代戲曲演員表演之價值。這齣戲不僅是前輩藝師藝術生命中的里程碑,亦是新生代演員脫穎而出的生命力。「人捧戲,戲捧人」,最後一幕朱陸豪老師往後一站,當觀眾意識連結到三代傳承展演,氍毹之上孫悟空七十二變,變出的是老幹星火點燃新秀燎原。

《東方神奇美猴王.齊天大聖》

演出|真劇場、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復興京劇團
時間|2024/09/08 14: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大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代神鑄歐冶子》在舞臺表現與議題選擇上頗有亮點,特別是以傳統戲曲探討當代議題,展現出值得讚許的企圖心。可惜對老年照護這熱門主題,仍停留於融入情節層次,未能更深入挖掘其複雜性與情感深度,不得不說是有些遺憾。
1月
28
2025
此次《三個人兒兩盞燈》重製,即便主題不再像當初吸睛,但在兩組演員的精彩演繹下,故事中流淌的細膩情感依舊如涓涓細流般緩緩流入現代觀眾的心靈中。
1月
28
2025
《雙龍比武》貌似大武戲,卻乘著岳飛之名,自其身後延展家族裡事。無獨有偶,亂世背景自然勾勒出岳飛後人的復仇黑暗路,忠、孝、禮、法互斥之下,反映著倫理價值、法律和權威彼此競合的動態世局;復加虛實交錯、立場各異的角色群像讓戲劇性更強烈。
1月
23
2025
野草製作的《再生緣.鏡花水仙》將兩個女性角色結合,加上多元性別的議題,讓舊時代的靈魂得以與現代相遇,雖然整體而言有創作概念重於戲劇結構的意味,但也重新賦予一齣老戲新的生命
1月
23
2025
用新編戲成立的條件去審視,《一代神鑄歐冶子》取材元素豐富,包含技藝/人性、世代間的落差/傳承、長者的生命意義/自我接納以及老年照護。然而多數元素只是點到為止,像是技藝相關內容多由唱唸帶過。
1月
09
2025
《追香記》的結構設定本非大開大闔的磅礡氣勢,也沒有刻意營造的詭譎瑰麗,卻像是平實而溫馨的生活小品,淡淡的訴說著一齣浪漫歡欣的愛情喜劇。
12月
31
2024
近年來,越來越多新編作品開始從史書中挖掘題材,風格逐漸向歷史劇靠攏。《仁劍.開鋒》便是在戲說的「鍘美案」基礎上,強化歷史背景,聚焦於君臣,把原本的負心案件,轉變為一齣探討君王如何面對私情與公理衝突的君臣戲。
12月
27
2024
第一部曲主要在音樂性的嘗試,而第二部曲與皮影戲的跨域合作也實數不易,但若能適當地保留並延續地第一部曲的部份聽覺效果,整體而言會更加完整且迷人。
12月
20
2024
重新定位《追香記》,在戲曲愛情的最大公約數才子佳人之前,代以「女才」伏線回收經典故事迴路,從經典派生,恍如同形,實為他者。創作團隊追尋的或許是生旦兩全之勝場。
12月
1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