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自己的《很久很久以前》
7月
14
2023
很久很久以前(潘巴奈X黃雅農提供/攝影鄭敬儒)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392次瀏覽

文 林亞璇(表演藝術工作者)

走進劇場,可以看見懸空的大型鋁箔裝置緩慢旋轉。裝置下,編舞者潘巴奈蜷縮在地,宛如蟲輩。隨著燈光暗下,音樂創作者黃雅農以聲響注入空間,抖擻了場域精神並打響共鳴,震盪著觀者、也喚醒蜷縮著的舞者。這場序幕就像驚蟄,坐落在節氣之始、一年之春,以大地回暖與雷鳴驚醒蟄伏於冬眠的生物,然後開始新的週期。

潘巴奈運用豐富的身體語言,演示多類型的生物樣態,或爬蟲、或魚類、或走獸、或飛鳥,以及更遠古或流傳在神話之間的物種,姿態實美。然後另一種聲響再現,魚缸清亮的聲音縈繞場域,因水摩擦、或者鋁箔造聲,隨著編舞者將鋁箔直線拉展,形成物理上的道路,是爬蟲類甦醒後的美麗皮膚,也是個體在圓熟路上的自我照映。

爾後,黃雅農分別以小提琴和嗩吶引出不同舞段,可以獨立事件觀之,或者串起前後脈絡,觀看自由度極大。演奏者將過往用於廟會、紅白帖場合的嗩吶提升至另一層次,加入旋律而非純粹聲響,演奏技藝與情境鋪陳令人耳目一新。與此同時,潘巴奈正悄然起身,披上鋁箔的舞者宛如蛇,從絃樂器轉換至吹奏樂器的過程中,拋出各方有趣的文化元素,是伊甸園裡誘使亞當夏娃吃蘋果的蛇、是原住民神話掌管福禍的蛇、是白蛇傳說大戰法海的蛇⋯⋯,善惡同體,善中有惡、惡中有善,如同生命本質,需要不斷修煉與蛻變,得以生生不息。

觀看至此,可以發現生命周而復始的主題反覆出現。舞作後半,創作者更將這樣的循環推向宇宙誕生之始。黃雅農在漆黑的劇場空間打開手電筒,一道光劃破黑暗,就像大爆炸帶來光,因而膨脹形成巨大的宇宙。觀者也跟著這道光,注視及體察懸空的大型鋁箔裝置,是星系中漫遊數年的隕石碎片,是遠古生物歷經劫難後的遺骸,或者是很久以前曾經存在的我們。不過,讓人意猶未盡之處,恐怕是光映射下生成的影,藏於無垠之中的不可說。畢竟,偌大的宇擁有無限可能;也正是這些可能,讓萬物每每以不同型態和設定到來,不厭其煩挖掘存在的真理。

尾聲,或下一個開始。背景音以水滴聲先行,彷彿胎兒於母體中得到的滋養,穩定且踏實。這樣的存在無庸置疑,透過水,母親能聽見強健有力的胎心音,知道胎兒一切安好。這或許解釋了黃雅農選擇魚缸為聲響樂器的初衷,不只容器的外形貌似子宮,其注水孕育生命的功能亦是如此;回歸此段,子宮的意象透過潘巴奈擁抱大型鋁箔裝置塑形而生,舞者將裝置拉扯入懷,吟著歌逐漸將鋁箔縮小至胸前。潘巴奈說,這是阿美族人拿來裝水的陶甕,同時象徵母親圓潤的肚子。黃雅農則以管子溫柔的音色呼應,娓娓道出人們耳熟能詳的神話開頭:在很久很久以前,世間萬物即將誕生⋯⋯。

演出到此告一段落,彼時的舞台空無一物。然而,這樣的空卻帶來可能,出入在有無之間,存在的形式與範疇變得更加多元。這是黃雅農與潘巴奈在共同創作中的平衡有度,適度留白、互為主體,才能保持他者觀看時的彈性空間,包含物理與精神層次。這也是這齣作品令人舒心之處,能夠自由擷取引動觀者的所思所感,進而平心靜氣,以恬養知,智慧才會生光。

《很久很久以前》

演出|潘巴奈X黃雅農
時間|2023/06/30 20:00
地點|走馬啡大同老屋門市2F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從腐敗到醞釀,從否定到肯定,從磨損到展開,個體得以掙脫他者設定的價值枷鎖,重新奪回定義自我的主權。這正是「漚」的真正意義,也是中年覺醒的必經之路。
7月
18
2025
詞景與身景的交錯已是兩部作品先驗具備的條件。然而,當創作邏輯過於強調「以詞造景」,是否可能將潛文本具象化為表演實體,而在無形中忽略了身體所承載的即時經驗與感知深度?
7月
17
2025
《漚少年》一作可被視為一場對觀看結構的提問:被預設為「看不懂」的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是否真的被轉化為理解的主體?還是只是在表演結構中扮演「等待理解」的角色?
7月
10
2025
要強調的是,《排彎動物園》不是蛇舞,而是以「彎」為方法,在蕭邦音樂與排灣原住民歌謠之間,彎進彎出,相當結實有力,交織成一齣值得探問的實驗舞劇,但是否如節目單所說的,是在「傳統與當代之間尋找平衡與新秩序」?
7月
01
2025
《親密近地》的編舞家奧萊・康詹拉與艸雨田製作團隊,成功將抽象的文化政治,轉化為極富張力的舞台視覺與身體語彙。
6月
26
2025
三人關係的穩定與不穩定的運作,是本作最具潛力的創作方向。相較於語言與符號的置入,這些從身體協作中生成的摩擦與裂縫,更能直接回應「三」所代表的符號,《三》最終不是在告訴「三是什麼」,而是在引導觀眾一起去思考「三可以是什麼」
6月
26
2025
比較可惜的是,《界》過於偏重高敏感人士「日常行為」模式的複刻,而限制了動作在劇場中可能的想像,在作品的敘事上,也少了「如何接納自己的特質」的描繪。
6月
25
2025
透過這種多重交織的敘事疊合,賴有豐試圖以自身的創作不僅只是回應土地給予自己的創作發想,更蘊含著帶領觀者進一步去探索更多關於這片島嶼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其所面對的議題以及當地的人們如何看待這些事物。
6月
16
2025
相較於傳統以旋轉、跳躍等作為芭蕾舞劇的高潮劇情橋段,阿喀郎.汗的編舞創意像是將舞者推入萬丈深淵,更考驗著舞者的舞蹈硬底與增進其芭蕾舞者其他少使用的肌肉核心的生成
6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