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月映星」的演出與傳承《大河彈劍》
7月
14
2020
大河彈劍2019台北場(國家兩廳院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19次瀏覽
林慧真(專案評論人 )

以五或十為倍數的「周年大戲」似乎總是給予觀眾新的期待,「新風格」、「新嘗試」或各種宣示性的轉向,對劇團而言是回顧也是展望未來。「十年磨一劍」恰恰是戲曲舞台上功底的凝練過程,對於「明華園」這個老字號的歌仔戲劇團來說,「九十周年壓軸代表作」也格外引人注目──再過一個十年,即將邁入「百年老店」的明華園,在此時喊出了「傳承元年」。【1】

事實上,明華園於多年前已開始進行傳承計畫,曾在2014年宣布進入「傳承年」,由第三代擔綱部份劇目主演。如《么嘍正傳》原為孫翠鳳飾演龍麒麟與么嘍,改編後由陳昭賢主演么嘍與孫翠鳳進行對手戲。因此,新舊版本的比較、新舊世代的技藝比較,乃是無可厚非。去年(2019)首演的《大河彈劍》也有同樣的情況,《大河彈劍》乃是就《李靖斬龍》進行修編與擴增,原《李靖斬龍》由孫翠鳳主演李靖,《大河彈劍》則由李郁真擔綱此角;雖然《大河彈劍》與《李靖斬龍》有其戲劇結構與角色配重的差異,並非如《么嘍正傳》直接以「青春版」作為世代傳承的對應,但是以角色的傳承意義而言仍具代表性。

如果比較《么嘍正傳》與《大河彈劍》如何處理「傳承」的編排,可以看出細微的差距,前者由當家名角擔綱故事要角,其餘角色改由青年演員擔任,這種「母雞帶小雞」的方式可說是戲曲劇團培養新演員經常使用的方式。《大河彈劍》原則上看起來像「母雞帶小雞」,劇中三個重要角色:李世民由孫翠鳳飾演,李軌由陳勝在飾演,李靖則由李郁真擔綱,在節目廣告單上,孫翠鳳被安置在角色群的正中央,其餘角色圍繞在側;然而由角色配重而言,仍舊難脫《李靖斬龍》的影子,實以李靖作為本劇主角。這齣戲的處理方式較像是「以月映星」,讓青年演員擔綱主演、當家演員作為旁襯──問題是,月亮本身容易吸引目光,星星只能更奮力的閃耀,因此對青年演員而言更為挑戰。

《大河彈劍》以隋唐起義作為故事背景,戲曲的歷史設定常有不符史實或時空錯亂等為人詬病的情況,《大河彈劍》在歷史處理上也有同樣問題,但這裡無意一一指出問題所在,文章想著重的是角色安排的問題。戲劇分為上下兩場,上半場名「石漆」,下半場名「槐樹子」,「石漆」一場象徵著眾人逐鹿天下的過程中,展現李靖善於用兵法權謀又不失心狠手辣的一面。石漆原為上天賜與李世民,李世民知曉後並未如同李靖用來戰爭取勝,反而擔憂石漆會引發生靈塗炭決定毀之,展現李世民宅心仁厚的一面。下半場「槐樹子」為李世民、李軌與李靖三結義之處,三人各自配戴槐樹子於身上,作為兄弟情誼的象徵,至此,故事定調為兄弟情誼的衝突與背叛。

比較李世民、李靖與李軌三個角色,李世民除了展現仁愛的一面外,並無多少發揮,面對其父李淵一統天下的野心與兄弟情誼間的衝突,他並未極力違抗父命,而是選擇勸降李軌;勸降不成,以消極方式放李軌一條生路。至於李軌,則帶有亦正亦邪的性格,他威脅官員以領取政府補餉,也賞識李靖決定結交,最後堅持涼州登基不願受降,性格呈現較為多面。

然而從角色的設定來看,李靖一角出場時間最久,也往往扮演最關鍵性的決定。從一開始以石漆火攻殲滅王世充大軍、取得關鍵性勝利,又決定跟隨李世民、背叛了楊素,最後又被迫背叛李軌攻打涼州,李靖是富有野心的,每一次背叛的決定都是內在的野心的勃發。可惜這個角色的處理,並未如《李靖斬龍》一劇,表現李靖對李世民的較勁與服氣的轉折過程,當李靖知道石漆為上天賜與李世民時,仍舊將石漆用於兵法,最後在紅拂女的規勸下,才終於將石漆的祕密告知李世民。但李靖難道不曾懷疑過,為何上天是將石漆賜給李世民而不是自己?最終選擇告知李世民這個祕密,只是因為紅拂女的道德勸說、而沒有內在的不服氣或掙扎?

在《李靖斬龍》時,因為以李靖為要角,可以盡情鋪墊角色內心的情感與矛盾,但是《大河彈劍》不能只處理好李靖,畢竟孫翠鳳和李勝在是明華園當家名角,必須回應觀眾期待、兼顧李世民和李軌的角色戲份,卻使得應該更為細膩的地方輕輕帶過。因此,我認為《大河彈劍》有意讓演出李靖的青年演員多一些發揮的戲份,也是間接地傳承了《李靖斬龍》的角色,李世民和李軌的角色主要用以陪襯李靖,看似主角實非主角。若不明白這個脈絡,對於李世民一角平淡的處理方式會讓人疑惑當家名角的戲份如此地少;同時,想要三者兼顧的情況下,也相對犧牲了李靖一角內心轉折的發揮。

如果再次解讀《么嘍正傳》喊出的「傳承年」與九十周年大戲宣示的「傳承元年」,差別在於《么嘍正傳》的主角還是當家小生孫翠鳳,以「眾星拱月」的方式讓青年演員逐步擔綱重要角色;而《大河彈劍》則是「以月映星」,孫翠鳳與陳勝在退居一步,讓李郁真發揮戲份較重的李靖一角。2019年,也同時推出新作《吆嘍正傳之二部曲─龍城爭霸》、「青春版」《真命天子》與《雲中君》,由青年演員擔綱演出,因此「傳承元年」不僅是角色配重、還有青年演員對劇目的傳承。

作為九十周年壓軸代表作的《大河彈劍》,看起來隱約要讓青年演員挑大梁,卻又小心翼翼、多方拉扯,反而顯得顧此失彼。邁進2020年,原訂演出首部漫畫跨界劇作的《冥戰錄》因疫情關係取消演出,在題材選擇方面頗有新意,對明華園而言是個新嘗試。再磨十年、回首已是百年身的明華園,下一階段會如何回顧這十年?誰又是下一代當家名角,去扛起百年老店這塊沈重的招牌?

註釋

1、兆欣:〈明華園九十周年大戲 名角擔綱綠葉 《大河彈劍》新生代嶄露頭角〉,《PAR表演藝術雜誌》第323期(2019年11月),頁54-55。

《大河彈劍》

演出|明華園戲劇總團
時間|2020/06/28 14:30
地點|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為新生代的跨界創作,筆者未見其具備青年跨界應有的「衝突感」與「破格感」。跨界是否僅止於形式的並置?是否還能更進一步——解構並重組彼此?本劇標榜舞蹈與戲曲融合,但實際觀看下來,兩者卻往往各說各話,難以達成真正的交融。
6月
12
2025
整體而言,本劇仍不失為一次成功的改編,不但貼近傳統歌仔戲的大眾口味,也為本土劇團示範將來跨國合製、或深化表演語境的可行路徑。
6月
12
2025
或許因為有《鏢客》珠玉在前,才顯得《錦衣》略為遜色。然而以豫劇團創團七十年的歷程而言,《錦衣》與《鏢客》開啟了文戲以外的另一條新路徑,以共同宇宙建構了架空的武俠世界,各式武器的運用也相當多樣化、別開生面。
6月
11
2025
雖然與《鏢客》相比,少了一點驚喜,在虛實結合與角色塑造上也還有提升空間。但本劇解開了上一部作品中駱成身上的謎團,也為下一階段的篇章埋下伏筆,成功達成承上啟下的關鍵任務。
6月
10
2025
筆者雖為謝幕時全體演員喊出「蘭陽戲劇團,傳承百年歌仔戲」而感動,但也不禁思考,若傳承僅停留在演員技藝,無法從製作面嘗試更多可能性,不但成效有限,亦非長遠之計。
6月
04
2025
當所有雲波詭譎的政治事件,簡化為精衛鳥內心世界中與汪精衛(李家德飾)的一問一答,藉此解放這齣戲形式與創作的侷限。精衛鳥有如引路人一般,透過探問,一步步帶領觀眾逼近汪精衛的幽微內心。
5月
29
2025
國光劇團與翃舞製作的跨界演出《精衛》,除了延續王安祈一貫文學劇場風格,也藉由舞蹈與武戲身體的交織,開啟了以京劇之「身」為戲曲寫「意」的新風貌。
5月
29
2025
《水淹台北城》乍見異色,它是雨霧雲洪,如未定義的水氣聚生,開闢出一條前進之路。歌仔戲和現代劇場的論證,植入歌仔戲歷史的仿擬轉化,做出歌仔戲未來的申論。
5月
27
2025
《錦衣》在編導與舞台美學的整合上亦展現高度製作水準。武打場面設計精巧,轉場節奏明快流暢,燈光與場景亦有效區分夢境與現實,具體呈現角色的內心狀態與意識流動。
5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