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的記憶《白話》
9月
04
2018
白話(讀演劇人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60次瀏覽

陳湘予(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在學生)


讀演劇人劇團「經典・在地系列」之首部曲《白話》,於9/1、9/2在台中國家歌劇院亮相。《白話》改編原型為愛爾蘭劇作家Brian Friel的劇本《Translations》,原劇講述十九世紀英國軍方到愛爾蘭進行官方地圖施作,劇作家利用後殖民角度、後設形式反思20世紀末愛爾蘭文化處境。

《白話》以台灣的228事件為脈絡,以別於鮮明觀點的敘述視角,刻劃從事件爆發後「處理委員會」成立,至基隆308大屠殺七日內發生的故事。《白話》的題材圍繞在禁忌的邊緣,不同的人有著自己的觀點和視角,然而導演把眼光放在大時代下的小人物,細刻小人物內心的矛盾與無奈,亦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處境。

2018年的我們,面對一段我們未曾經歷過的歷史,當聽到二二八事件時,是怎樣一種心境呢?

導演沒有告訴我們正確答案,《白話》不給出一種強烈的意識形態,亦非游移於對立觀點之間,而是以一種溫柔的方式,細膩的讓觀者的情緒隨著戲中主角而波濤。

劇中穿插台語、日語、國語,語言的裂解崎嶇在大時代脈絡之中。然而,劇中人物口述皆為國語,一則為了不造成觀眾聽覺上的辨識困難,二則透過劇中人物的表情動作來凸顯當時因語言不同而產生的謬誤與錯亂。

二二八是活在這座島上的人民的共同創傷記憶,把自己安放其中,在矛盾的拉扯中互留一步為對立的一方思考,也許才有對話、交流的可能。《白話》裡派遣來基隆的外省軍官,蒙上自衛隊口中「土匪兵」之名,卻與其它外省軍官不同,他仔細地記下了基隆地名,在沙灘上面對本省女子時一一說出,在那之前、之後,即使美秀不懂他的語言,卻覺得好像有話語在其中流動,好似對話不再困難。

《白話》充滿了各式各樣的人,堅持民主改革反對暴力行事的本省知識份子、日治時期離台前往中國大陸的半山、奉命前來接收卻意外戀上基隆的外省軍、必須自己養活一家子的苦情女子、認為武裝抗爭才能帶來真正和平的激進份子、覺得台灣才是她的家但又覺自己非台灣人的灣生,錯縱在一起,譜成一個大時代。

大時代的陰影裡,激進的人無從反抗又被更為巨大的勢力壓垮,知識分子余學文後終至失語。在土匪兵殺遍基隆時,他染著鮮紅的血坐在學堂的凳子上,一雙空洞的眼神、一個最終絕望的靈魂。罪該擺放至誰的位置上?拼湊不出一個完整的句子,象徵《白話》全劇裡裂解的語言在時代下是如此卑微、毫無力量可言。

然而,用一件事來看清整條脈絡的軸線仍是一件難事。時代是我們共有的,記憶的創傷亦是,唯一產生對話的可能就是把自己放進敘事的位置,安放一個視角,不要忘記。

《白話》

演出|讀演劇人
時間|2018/09/01 19: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
以被拆除的台南秋茂園遺址為發想,《萬象園》讓消失的景點融合被隱藏的回憶,闡述一段無法輕言的曾經,由主角找尋並走入回憶,開啟這段以記憶和情感為核心的集體創傷過往。
1月
03
2025
這齣作品,輕巧地提醒觀眾,面對巨大的社會壓抑與標準,或突如其來的離別,生存的另一種可能姿態,以公車抵達安放。
1月
03
2025
「既然不在了,就去找一個新的地方,新的入口。」是否正是藉由俊廷這個角色的塑造,《萬象園》昭示了一種主體應對創傷的可能策略——天網無常下,一種調和「命定論」與「自我抉擇」的自我和解技術?
1月
02
2025
相反地,恐怕正是這一套借助舞台與修辭的形式,一再展演人物身分的敘事方法本身,在需求著酷兒與白恐來讓自己變勇敢、變得沒有自我疑問。最終,反過來以極其有效地舞台調度與演出,對著觀眾建立起了一種魅惑的關係。
12月
31
2024
《羊之歌》充滿著寓言式的批判;羊作為主角,並以人類「踐行者」的身份走過生命旅途,展演他的純真、無辜與無知,失落、孤寂與脆弱,而其不甘於平凡的姿態,正如當代群眾的樣貌
12月
27
2024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