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的記憶《白話》
9月
04
2018
白話(讀演劇人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71次瀏覽

陳湘予(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在學生)


讀演劇人劇團「經典・在地系列」之首部曲《白話》,於9/1、9/2在台中國家歌劇院亮相。《白話》改編原型為愛爾蘭劇作家Brian Friel的劇本《Translations》,原劇講述十九世紀英國軍方到愛爾蘭進行官方地圖施作,劇作家利用後殖民角度、後設形式反思20世紀末愛爾蘭文化處境。

《白話》以台灣的228事件為脈絡,以別於鮮明觀點的敘述視角,刻劃從事件爆發後「處理委員會」成立,至基隆308大屠殺七日內發生的故事。《白話》的題材圍繞在禁忌的邊緣,不同的人有著自己的觀點和視角,然而導演把眼光放在大時代下的小人物,細刻小人物內心的矛盾與無奈,亦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處境。

2018年的我們,面對一段我們未曾經歷過的歷史,當聽到二二八事件時,是怎樣一種心境呢?

導演沒有告訴我們正確答案,《白話》不給出一種強烈的意識形態,亦非游移於對立觀點之間,而是以一種溫柔的方式,細膩的讓觀者的情緒隨著戲中主角而波濤。

劇中穿插台語、日語、國語,語言的裂解崎嶇在大時代脈絡之中。然而,劇中人物口述皆為國語,一則為了不造成觀眾聽覺上的辨識困難,二則透過劇中人物的表情動作來凸顯當時因語言不同而產生的謬誤與錯亂。

二二八是活在這座島上的人民的共同創傷記憶,把自己安放其中,在矛盾的拉扯中互留一步為對立的一方思考,也許才有對話、交流的可能。《白話》裡派遣來基隆的外省軍官,蒙上自衛隊口中「土匪兵」之名,卻與其它外省軍官不同,他仔細地記下了基隆地名,在沙灘上面對本省女子時一一說出,在那之前、之後,即使美秀不懂他的語言,卻覺得好像有話語在其中流動,好似對話不再困難。

《白話》充滿了各式各樣的人,堅持民主改革反對暴力行事的本省知識份子、日治時期離台前往中國大陸的半山、奉命前來接收卻意外戀上基隆的外省軍、必須自己養活一家子的苦情女子、認為武裝抗爭才能帶來真正和平的激進份子、覺得台灣才是她的家但又覺自己非台灣人的灣生,錯縱在一起,譜成一個大時代。

大時代的陰影裡,激進的人無從反抗又被更為巨大的勢力壓垮,知識分子余學文後終至失語。在土匪兵殺遍基隆時,他染著鮮紅的血坐在學堂的凳子上,一雙空洞的眼神、一個最終絕望的靈魂。罪該擺放至誰的位置上?拼湊不出一個完整的句子,象徵《白話》全劇裡裂解的語言在時代下是如此卑微、毫無力量可言。

然而,用一件事來看清整條脈絡的軸線仍是一件難事。時代是我們共有的,記憶的創傷亦是,唯一產生對話的可能就是把自己放進敘事的位置,安放一個視角,不要忘記。

《白話》

演出|讀演劇人
時間|2018/09/01 19: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 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以此試想,全程都在旅社內移動的觀眾們,於這次的觀演過程,除了迎來角色扮演和情節推動等部分,如果在表演文本的空間動線、戲劇調度,能有些場面或節奏的設計,或可讓觀眾對於現場的實體環境、視聽氛圍等,獲得更多關注甚且欣賞、凝視、呼吸的時刻
11月
22
2024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