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滿實與掏空《涌田悠短歌集1》與《歡迎光臨》
3月
25
2017
涌田悠短歌集1(陳昱君 攝,牯嶺街小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15次瀏覽
陳代樾(專案評論人)

身體氣象館於牯嶺街小劇場策劃的第六屆「為你朗讀」系列活動,今年分為「身體」、「空間」、「亞洲文本專題」三個子題。而身體朗讀系列中,邀請到兩位日本新銳舞蹈創作者——涌田悠與石井丈雄——呈現個人表演,兩相對照,展現出語言與身體非常不同的關係。

涌田悠「非常重視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纖細情感,以及幾乎要滿溢而出的微小情緒」,短歌則是她承載這纖細情感的載具。短歌是日本特有的定型詩,以三十一個日文字,以五、七、五、七、七共五個部分構成,譬如《涌田悠短歌集1》的第一句詩詞:「漫畫網咖的」、「小沙發是」、「太空船」、「飄搖無依」、「閃耀的塵粒」,勾勒出涌田悠幻想浪漫的內心世界。然而那種年輕女性的單純可愛卻又帶著現實的無奈,譬如:「穿上七件900円的內褲為了910円的時薪而工作」、「每當把打工稱為去上班不知怎麼地心就有點擰」[1]。

從動作與短歌不論是聲音或意義上清楚的對應關係,可以看出涌田悠是先創作出短歌,才將短歌轉化成舞蹈。因此在表演的當下,短歌所乘載的意象與情境建立起涌田悠的內在經驗,而動作有時將意象具體化、有時加強語言的節奏性,有時則負責時間的推衍,將細微的感覺串連起來。我特別喜歡她在短歌句構中間的停頓留白,像是為記憶的喚醒預留時間,好似真的看到物件,真的讓情境呈現。

《歡迎光臨》的開場,石井丈雄在觀眾席如癲癇患者的抽搐,一開始就傳達打破表演空間邊界的意圖。之後他回到舞台上,用日語用力說著「歡迎光臨(いらっしゃいませ)」並超過九十度鞠躬敬禮,漸漸的他拆解語言成不相連續的音節,好像身體是某種處於不同角度就會播放不同音素的機器,而這個機器因為太過用力而快要當機。另一個和語言相關的段落,石井丈雄重複唸著不知道是哪一國的語言(有點類似法語),窮盡各種可能用不一樣的方式念著同樣的台詞。一開始在喜、怒、哀、樂等不同情緒切換,慢慢開始出現具體的情境,譬如講電話、比賽相撲,或支持的足球隊贏球後將窗戶打開的歡呼,不斷重複的語言的意義在情境的跳躍流轉中逐漸掏空,成為表達情緒與狀態的介質。

石井丈雄除了良好的身體能力與無限的精力,更有生長在舞台上的自在。譬如演出到中間,他覺得冷氣太冷,竟然作勢請工作人員關上冷氣,用顫抖的身體語言表達自己很冷,不擔心表演的中斷與觀眾的等待。對他來說,沒有表演與非表演的區隔,甚至他重複唱著同一段英文歌詞:「let the sun shine」,從劇場一路跳到南海路的大馬路上,在車潮擁擠的街道中間赤腳揮舞。他的表演一路從劇場延伸到生活中,因此表演的長度並非只取決於舞作的結構,更是他當下的狀態和體力,關於他是否已經跳夠了、跳累了、跳爽了。石井丈雄是能量無止無盡的狂人,在劇場和生活的邊界衝擊碰撞。

若說涌田悠非常重視語言具有的意義和結構,石井丈雄則完全相反的,意圖拆解語言、掏空意義。相較於涌田悠的謹慎細膩,石井丈雄則表現出在舞台上理所當然的自在灑脫。

註釋:

1、本段括號中文字來自節目單。

《涌田悠短歌集1》

演出|涌田悠、石井丈雄
時間|2017/03/18 15:0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無論是涌田悠透過語言、文字、身體的消長,為即將衝出的身體加味;或者石井丈雄利用聲音與身體動能扭曲語言,再行編織出另一具身體。他們都記著,並實驗著,從身體來的,要如何回到身體。 (樊香君)
4月
18
2017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
全劇接近尾聲時,被重重包圍的警調逼到牆角的角色們,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邀請觀眾幫忙藏匿「贓物」,成為抗爭行動的共謀,台上(角色/演員)台下(觀眾/群眾)開始玩起「你丟我接」的同樂遊戲,氣氛熱烈。編導可能認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代表藉劇場反諷現實、紓解焦慮、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期待在博君一笑之後,能讓君深自反省。對我而言,仍不免有些疑慮:歡樂激情過後,終要回歸現實,劇場裡異想天開的瘋狂行動,是否真能轉變成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與理性抉擇,仍待驗證。
3月
28
2024
換言之,歷史難以被真正地再現,而報告劇的中性狀態(in-between)迫使群讀演員拉開與過往他者記憶的客觀距離,有自覺地以自身生活經驗棱鏡識別、折射劇中人物的生命狀態和理想主義實踐,從回溯當中逼視眼下社會所面臨的危機時刻,在啟示的瞬間將現實中一再丟失的希望重新贖回。
3月
25
2024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
3月
22
2024
誠然,故事的熟悉感加上網路作梗的堆疊,讓觀者對演出內容多少還能掌握劇情所傳達的內涵,無論是回應先前的教育宣導或是反映當今的網路亂象,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教化意味仍顯得相當濃厚,勸世的目的不難體會。但既是標榜「音樂劇」作品,則做為主要架構的音樂旋律、唱曲歌詞、肢體節奏,則必須面對最殘酷的演出考驗。細數曲目表中包含序曲、終曲及中間串聯等洋洋灑灑總共多達十五個曲目,音樂唱段的編創可說具足了滿滿的誠意。
3月
13
2024
從四季風土節氣發動的表演文本,進入了童年的回憶,收尾落在劇中主人翁有感成長敘事的疑惑與追求:「什麼樣的果子才是最好的果子?」「妳就是妳自己。」「我就是我自己?這樣就可以去冒險了嗎?」雖然,這樣的感悟,帶著正向的能量、溫暖的鼓勵,不過,前半場所展開的土地連結或家族回憶,予人期望更多的開展,到此戛然中斷,讓人若有所失。抑或是換個角度解讀,從家族淵源到個人成長,恰足以引動聯想人生的終極問題: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我們是誰?因此,即使觀賞結束的時候,我們是無法知道真正答案的,一如生命的腳本總是無法預知未來禍福,必須自行邁開腳步前進,才能揭曉謎底吧。
3月
0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