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汝(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碩士班)
《展覽會之畫》是一首由俄羅斯音樂家穆索斯基為紀念離世好友哈爾特曼,將其插畫作品,將其所感受到情感創作出《展覽會之畫》共十首的組曲,並用結合影像插畫的方式貫穿整首樂曲,使其感受畫作中的情緒給予聽眾帶來的畫作所傳達的意境與想像。
本場次的演出上,入場時間為10分鐘,在觀眾席中感受舞台上的呢喃細語與觀眾間彼此的音量,錯落的逐漸形成演出的一部分,因此演出時便隨之沈浸於演出中,並不令人突兀。並藉由影像的帶入,轉換成演出的一部分,感受到劇目的開始。
演奏者(顧鈞豪(薩克斯風)、呂超倫(大提琴)、鄭仁萱(鋼琴)與演員(廖怡裬)與插畫創作鄭秋麗Chiu illustration的畫作。在整場次的演出中能見到三者之間角色的互換:演員開始在大白紙上作畫,而演奏者加入畫作的創造,而後開始演奏,影像如同預告般告訴觀眾章節樂譜的轉換,演員隨之舞蹈或是探索光線中的狹縫,表演上就難以想像是音樂與表演上的切割,反而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
而在這層意義上,由看似雜亂毫無章法的每段,實則像樂譜演奏般的明確,因此在一小時的演出中,隨著樂章時而躁進,時而穩定,時而歡笑等情緒渲染,一點都不顯疲憊。與觀眾互動的橋段上,使觀眾成為整齣創作中的共演者,加深對音樂與片段的印象,如:共同創作物件,作畫成不同的雪天使,紙筒的應答。著實增添童趣與加深章節的感受,都深深影響著觀眾。
但在尋找的過程中,仍覺得有些可惜之處,如:既是跨域的實驗劇場,如果能夠打開更多空間,使觀眾沈浸在投影之中,同時看著表演者一同創作,演奏者共同演奏,就會形成共演者的更多層次,則融入其中,且能用更多的視角進行樂章的感受,或許則會更為突破。演奏者與表演者的片段章節雖說如同樂章分段明顯,但在演出上,演奏家與表演者的角色仍看不出差別,如共同探索光線中的狹隘時,能否用更多的肢體或者表情,則可以更為讓觀眾沈浸其中,但表演者與演奏者間的突破是仍值得讚許去進行創作的。
找我劇場從跨域與跨界的共製合作中,找出畫作中的定位,如同創作中的那道線,時而反覆,穿越,形成展覽會之畫的共同享受,如同在看畫作時的自我感受,一幅畫或者作品的感受是由觀眾個人界定,而並非說極好或極壞,但這次的嘗試明顯找出跨域的實驗,能否有多的嘗試,期待《展覽會之畫》能有更大的突破與想像,讓觀眾得以完全沈浸與開放。
《展覽會之畫》
演出|找我劇場、薩克幫重奏團
時間|2022/1/28 19:30-20:30
地點|華山藝文特區-烏梅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