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哀痛只有一種出口?《逝‧父師-希矣切》
8月
05
2014
逝‧父師-希矣切(許邦妮 攝,國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29次瀏覽
郝妮爾(東華大學華文系創作組)

師徒之間,如父如子的親密情感,以在劇場作戲的概念之下發展延伸;這個苦撐咬牙用力作夢的時代,有許多「老瘋子」被人癡笑了一輩子,日日活得酩酊大醉,一等上了舞台思想便清明雪亮,他們把自己一生的功夫丟給年輕的「小瘋子」。在任何一塊土地上都會有人笑作戲的是群傻子,可是無論走到哪裡都不能沒有這群傻子。比起「繼承」二字,學戲過程中的師徒關係,更像是一個樹苗的長成,老師傅鑽進了土裡,盤根錯節,形成固若磐石地基底,年輕的一輩用力地冒出頭來,一代接著一代,是要長成大樹的!而彼此之間全脫不了關係,這樣的關係似乎又更親乎血緣手足。也因此逢迎生離死別之刻,更添許多複雜的情感。

然而,這是整齣戲的核心,也是問題所在。我以為這樣濃密且複雜的關係,應該會有更不一樣的呈現方式。不過整齣戲我看到最濃烈的情感,也僅只於哭泣:暗暗哽咽、偷偷啜泣、靜靜流淚、嚎啕大哭……我不禁納悶為什麼「必須得哭」?我想起人在真正傷心之時先湧上心頭的並非眼淚,而是一股無以名狀的情感,然而這股無以名狀的情感,不才正式只有藝術能駕馭的嗎?畢竟哀傷、苦痛人皆有之,但如何轉化、表現,而非一個勁地往外發射,急急切切的傳達出哀戚之情,就是該下功夫之處。若非如此,感動之處當然還是能感動人,不過那僅只於浮在水面上的──因為聽見有人哭而喚起自己悲傷的情緒,因而想起自己的生命經驗,並非是抓住了劇情所傳達的意念。說得文雅一點,《詩經》的毛詩序中有一段話:「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戲劇的魅力不就是這在於一層又一層的無法被滿足,因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耶?簡單來講,《逝‧父師-希矣切》不能說是一齣不好看的戲,不過實在太不「詩意」,太直白,太清楚。若把許多東西看得太清楚,第一個打入心中的感覺並非哀傷,而是浮誇、殘忍,而且耽溺,於是稀釋掉悲愁的情緒了。

當然,本齣戲還是有許多令人驚艷之處。結合了戲曲的唱詞,融合進現代劇場演出,演員黃宇琳的每個動作與唱腔都讓我心醉神迷。坦白說我聽得一知半解,不過仍然覺得美得不得了,彷彿穿越了古今,一次唱出了自古而來所有別離的惆悵,優雅而不自溺。但可惜的也在這裡,一齣戲中,演員彼此間的戲劇能量差異甚大,我才剛剛一頭栽進這如泣如訴的歌聲裡頭,就一腳被另外一個突兀的台詞打飛。配角演員的大動作做得的確精彩,武生漂亮的踢腿、練功姿勢確實好看,不過未免太不拘小節,忽略許多細節的經營,在「撿拾地上物品」或者「深手指向遠方」等等動作都像個初次登台的演員,不精準,不紮實。

九十分鐘的戲中,埋了很多編劇自身擁有的情感記憶,不過仍然沒有做到去蕪存菁,劇中其實有許多「多餘」的橋段。在不明白劇中人想法之前,很難有所領悟,然而給的這些劇情符碼,既不是隱喻也不是暗示,而是確實曾經發生過在主角身上的生命經驗,卻無法在觀眾身上發揮作用。這點十分可惜。當然,我並非本戲「知音」,的確可以一句「我什麼都不懂」來帶過。不過我仍深信,一齣能留下名字的戲,是不需解釋,也能鑽入我的身體裡。否則最後留下的,只是成堆的疑惑。

《逝‧父師-希矣切》

演出|栢優座
時間|2014/08/02 14:30
地點|國光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