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哀痛只有一種出口?《逝‧父師-希矣切》
8月
05
2014
逝‧父師-希矣切(許邦妮 攝,國光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64次瀏覽
郝妮爾(東華大學華文系創作組)

師徒之間,如父如子的親密情感,以在劇場作戲的概念之下發展延伸;這個苦撐咬牙用力作夢的時代,有許多「老瘋子」被人癡笑了一輩子,日日活得酩酊大醉,一等上了舞台思想便清明雪亮,他們把自己一生的功夫丟給年輕的「小瘋子」。在任何一塊土地上都會有人笑作戲的是群傻子,可是無論走到哪裡都不能沒有這群傻子。比起「繼承」二字,學戲過程中的師徒關係,更像是一個樹苗的長成,老師傅鑽進了土裡,盤根錯節,形成固若磐石地基底,年輕的一輩用力地冒出頭來,一代接著一代,是要長成大樹的!而彼此之間全脫不了關係,這樣的關係似乎又更親乎血緣手足。也因此逢迎生離死別之刻,更添許多複雜的情感。

然而,這是整齣戲的核心,也是問題所在。我以為這樣濃密且複雜的關係,應該會有更不一樣的呈現方式。不過整齣戲我看到最濃烈的情感,也僅只於哭泣:暗暗哽咽、偷偷啜泣、靜靜流淚、嚎啕大哭……我不禁納悶為什麼「必須得哭」?我想起人在真正傷心之時先湧上心頭的並非眼淚,而是一股無以名狀的情感,然而這股無以名狀的情感,不才正式只有藝術能駕馭的嗎?畢竟哀傷、苦痛人皆有之,但如何轉化、表現,而非一個勁地往外發射,急急切切的傳達出哀戚之情,就是該下功夫之處。若非如此,感動之處當然還是能感動人,不過那僅只於浮在水面上的──因為聽見有人哭而喚起自己悲傷的情緒,因而想起自己的生命經驗,並非是抓住了劇情所傳達的意念。說得文雅一點,《詩經》的毛詩序中有一段話:「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戲劇的魅力不就是這在於一層又一層的無法被滿足,因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耶?簡單來講,《逝‧父師-希矣切》不能說是一齣不好看的戲,不過實在太不「詩意」,太直白,太清楚。若把許多東西看得太清楚,第一個打入心中的感覺並非哀傷,而是浮誇、殘忍,而且耽溺,於是稀釋掉悲愁的情緒了。

當然,本齣戲還是有許多令人驚艷之處。結合了戲曲的唱詞,融合進現代劇場演出,演員黃宇琳的每個動作與唱腔都讓我心醉神迷。坦白說我聽得一知半解,不過仍然覺得美得不得了,彷彿穿越了古今,一次唱出了自古而來所有別離的惆悵,優雅而不自溺。但可惜的也在這裡,一齣戲中,演員彼此間的戲劇能量差異甚大,我才剛剛一頭栽進這如泣如訴的歌聲裡頭,就一腳被另外一個突兀的台詞打飛。配角演員的大動作做得的確精彩,武生漂亮的踢腿、練功姿勢確實好看,不過未免太不拘小節,忽略許多細節的經營,在「撿拾地上物品」或者「深手指向遠方」等等動作都像個初次登台的演員,不精準,不紮實。

九十分鐘的戲中,埋了很多編劇自身擁有的情感記憶,不過仍然沒有做到去蕪存菁,劇中其實有許多「多餘」的橋段。在不明白劇中人想法之前,很難有所領悟,然而給的這些劇情符碼,既不是隱喻也不是暗示,而是確實曾經發生過在主角身上的生命經驗,卻無法在觀眾身上發揮作用。這點十分可惜。當然,我並非本戲「知音」,的確可以一句「我什麼都不懂」來帶過。不過我仍深信,一齣能留下名字的戲,是不需解釋,也能鑽入我的身體裡。否則最後留下的,只是成堆的疑惑。

《逝‧父師-希矣切》

演出|栢優座
時間|2014/08/02 14:30
地點|國光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暗夜花香來》以懸疑推理作為核心,結合歌仔戲傳統,表述了對現代社會的關懷視角,儘管命題論述未臻完善,但戲劇語彙成熟、演員表現亮眼,實不失為一齣出色的歌仔戲懸疑小品。
3月
26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
當一齣家庭倫理悲喜劇的抒情段落,唱唸少了情感力度,重在身段執行、場面調度,而培訓藝生與資深演員同台對戲之際又顯生澀;不免令人有些疑惑:青年演員們的角色刻畫思路是什麼?他們如何理解自身演出角色以及整體劇情的關係?
3月
25
2025
此次劇本的整編以剪裁整合為主,稍欠細密的針線彌縫。期盼未來復興整編老戲時,能在保留表演精華的同時,於劇本修編上更臻細緻,打造出專屬於復興的獨特版本。
3月
13
2025
全劇以莫上塵復仇為主線,串聯起愛情、親情、權謀、宮鬥等元素。兩個外貌、能力、性格都幾近完美的皇子與公主,卻因陰謀與鬥爭,陷入相愛相殺的困境,充分彰顯出近年古裝偶像劇特別流行的「美、強、慘」悲劇美學。
3月
13
2025
在角色眾多、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為戲曲觀眾所熟悉的水滸戲中,筆者看見的是新世紀京劇人才培育的成果,卻也不禁反思,好漢齊聚、老幹新枝的背後,「復興」京劇團是否能夠繼往開來?重現「復興」風華?
3月
13
2025
春美歌劇團在一方簡易舞台中發揮戲劇效果,充分擴展了框架的限制,舞台的熱鬧易於吸引觀眾目光,劇情行至水漫金山寺時,觀眾或站或坐、目不轉睛地盯著舞台。
3月
12
2025
光興閣確實藉《多重宇宙》與《前傳》兩部作品碰撞布袋戲在現代劇場的適應方式,並且一定程度地借取金光戲本有的內涵,加以改造成現代觀眾可以接受的型態。不過,除有精進與精緻化的空間,光興閣或許可再回頭思考的是:為什麼需要複製金光戲?
3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