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交織的輕涼風景《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第一週
7月
03
2012
小美容藝術節/行萬里路勝讀萬臉書(陳長志 攝,莎妹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74次瀏覽
張輯米

還記得臉書一夕之間突然竄紅的原因,不是因為它功能很棒,也不是因為它可以認識很多人,竟然只是因為一個名叫「開心農場」的遊戲而爆紅。那段時間,最恐怖的竟然是身邊朋友的爸媽都在問,要如何才可以玩「開心農場」;其熱烈的程度,不亞於最近剛被買走的「Draw something 你畫我猜」遊戲。但兩者的差別在於,你畫我猜只是一款遊戲,而臉書卻變成了一個國家。國家?是的。

以前的網路還是WEB 1.0時,每個網站充其量只是一個家,一個店面。進入到WEB 2.0的時候,每一座島嶼開始交錯、連結,成為了一個真正巨大的「網絡」。而這個「網絡」就構成了意識上的國家,當你打開電腦「登入」,就通過了海關檢查人員,來到臉書這個國家。於是,現實世界充其量也只不過是離開螢幕的另一個國家罷了。你可以自由來去、進出,有時候去GOOGLE+,有時候去噗浪,只要有那個國家的身分證(帳號)。

只是,智慧型手機誕生之後,卻把原本國家與國家的界線更趨模糊,地球村的概念就是指網路世界。每個人不再需要待在電腦才能「入境」,而是你隨時都在各個國家裏面,任何一個人更新了動態、回覆你的留言、按了一個讚,你隨時都會知道。然而,在各個社群網站當中,以臉書最為貼近真實生活,舉凡分手、結婚、交往、有人暗戀(某個應用程式),都可以在臉書上窺探。

《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是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藝術總監魏瑛娟所策的展,英文是「I am Beautiful Facetival」將Facebook 的Face 與 Festival 結合而創出了一個新字,這是相當有趣,也與中文相應。而筆者也對於節目單當中,魏瑛娟提到「行為」以及「互動」的策展概念感到相當有興趣。

蔣韜《表演。在南海藝廊---一個音樂行為》一上去就是三面螢幕,左邊的是二胡黃思農的視訊,右邊則是電吉他鄭各均,而中間就是主角「臉書私密訊息頁」。鋼琴蔣韜同時也是指揮,利用臉書的訊息功能,與不在現場的兩名樂手進行現場音樂溝通。同時也開放任何觀眾在一樓,使用一個名為「關仲」的諧音帳號,與身處三地的樂手聊天或是"點歌"。

在這樣的一個創作概念裡面,「現場」與「網路」似乎已經變的更趨模糊。「觀眾在現場聽了一個樂手不在現場的現場音樂會」,觀眾們耳朵聽著遠方樂手以USTREAM所延遲而來的網路音樂,眼睛看著他們和「關仲」的有趣對話以及蔣韜的指揮文字。於是,我在思考著,倘若這個對話不是像MSN一般的私密訊息,而是在小美容節的粉絲頁塗鴉牆呢?!試想,觀眾在現場用手機在粉絲頁留言對話,聽著遙遠星系經過數光秒所回應的光芒樂章,這個作品之於臉書的意義將會更富有層次啊!

不過,筆者也突然想到,臉書除了私密訊息頁會「即時更新」之外,其他功能的留言,如塗鴉牆都得要按下F5才能進行更新。於是,就 ┐冏┌ 了。

余彥芳《島》從南海藝廊外面一開始就看到了滿滿的繩子,像是蜘蛛網一般地覆蓋在觀眾的頭頂。而一名身穿黑衣的男子,手長腳長,姑且就叫他「喇牙」吧!丟出了一條繩子又交織了一條關係,然後把黃頁電話簿撕下一頁,夾在網路上。他在這個網路上生活著、睡著,然後穿戴上蝴蝶翅膀,假扮自己是蝴蝶之後,突然大喊「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就倒下了。這時玻璃屋的白布突然落下,裡面竟是穿著蝴蝶翅膀的美麗正妹跳舞,原來「喇牙」假扮成網路正妹在虛擬世界裡面吸引著更多的「蝴蝶」自投羅網。

由於筆者觀看的是下午場,現場行政非常擔心觀眾們會過於炎熱,而貼心提供了陽傘以及冰涼的杯水。卻也因為這一場獨一無二的下午場,讓筆者看到了晚上不會看到的畫面。因為戶外的光線緣故,使得我們看著象徵「電腦螢幕」的玻璃屋時,同時也看到了反光的自己。整個「螢幕」意外地出現了「網路浮世繪」,與螢幕裡面象徵虛擬世界的正妹合而為一,既真實也虛幻。

許哲彬《行萬里路勝讀萬臉書》故事從一個電視節目「分享你我他」錄影現場開始,主持人訪問著一個我們不認識的女子,而這女子自我介紹時,竟然是用了臉書裡面各種詞語,如:居住地、語言以及關係等等,將臉書上的詞語轉化成真實對話當中。訪問過程中,我們知道這位Silvy (不確定拼法)小姐找不到他的男友 David Chu,希望節目可以幫忙協尋。訪談中間竟然還有廣告!一位穿著古裝的掌櫃,拿著一盞燈籠,邀請兩位加入臉書遊戲。燈籠上面還有個「1」,活像是臉書通知裡面的「一則通知」圖案。

在臉書遊戲中,主持人化成店小二,Silvy幻化成小倩之後,又與剛剛的掌櫃發展出了一段臉書爭奪戰。有如功夫的點穴(戳)、如大槌子的讚以及天女散花的眾讚們。而從頭到尾,創作者許哲彬都在玻璃屋內玩臉書。樓上的混戰之後,觀眾被許哲彬邀請至玻璃屋(電腦螢幕)裡面,在他的Timeline上面,聽著他分享"在想什麼呢?",知道他朋友竺定誼突然消失去慢跑環島了。最後一句的動態分享是「他回來了」,然後登出。 他們跑出去在外面相遇,留下在螢幕裡面看著放大臉書的觀眾們。

也許誤會了,筆者以為,這部戲簡直就是現實生活當中的「Inception 全面啟動」。Silvy就是創作者許哲彬的化身,小倩則是Silvy的化身。最後,當創作者許哲彬在觀眾面前說著他沒有在演戲的時候,小倩卻在許哲彬的帳號上面留言,而那位慢跑環島的人實際上也不是竺定誼本人。

創作者不但用各種現實網路的交錯,結合了表演的現實虛擬交錯,同時也交錯了古代與現代的時間。看似簡單有趣的劇情,卻滿滿包含著隱喻。最後,當我們看著螢幕外面的那些人,到底什麼才是真的?特別是,當戶外極為炎熱,而室內極為涼爽時,現實與虛幻成為了皮膚內外的真實感受。

戲結束,余彥芳帶領著工作人員們,一起跳著由Google翻譯小姐所唱的臉書舞。讓這個獨一無二的星期天下午場,充滿了輕快涼爽的氣息,並期待著第二週的創作者們。

《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

演出|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時間|2012/07/01 14:30
地點|台北市南海藝廊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假如觀眾還想探究臉書上的行為於矛盾、孤寂、空虛……等詞彙下的「數位時代」精神或動機,將發現我們在這裡除了暫時擺脫臉書制約外別無所獲。既然訴求的是影響如此綿密深遠的社交媒體,這種諷寓會不會來得太輕易些?(鄭文琦)
7月
03
2012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