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撇開策展人提出的「臉書」預設命題不談,小美容藝術節第一週的三場表演:蔣韜的《表演。在南海藝廊──一個音樂行為》、余彥芳的《島》、許哲彬的《行萬里路勝讀萬卷臉書》,分別揪集同步音樂表演,現地製作(site-specific)裝置藝術,舞蹈和小劇場等多重藝術形式,並透過不同層面和取徑,多元經營表演者與場所空間的關係,確實帶給觀眾互補而愉快的觀賞經驗。不過,若將三齣小型的表演分開來看,那麼前兩起表演似乎都有還少了一點什麼的感覺,至於《行萬里路勝讀萬卷臉書》的結構雖然完整,但若不是前兩作所鋪陳好的背景,轉折又過於突梯。在此種情況下,唯有將三者一併討論才得以剖析個別的表現。
《表演。在南海藝廊》即興演出場地選在南海藝廊二樓,以三人視訊連線的同步銀幕作為主視覺來源,並在藝廊一樓展場即時轉播。左、右銀幕分別是演奏二胡和電吉他的表演者,觀眾透過蔣韜主控的電腦即時混音。在即興表演的調性上,身為仲介人的蔣韜以「臉書聊天室」功能溝通,立即向樂手(單向)下達指令。臉書在這裡只是一個半封閉性的協商平台,且因為自稱是「觀眾」的留言不斷亂入而干擾三人對話,產生嚴肅和戲謔間的衝突。儘管演奏因連線品質始終處於不完美的狀態,看似認真的表演者(其中電吉他手只拍攝手部動作)仍在不斷嘗試達成聽覺上的溝通卻屢屢延遲甚至斷訊;使得注定無解的迴路成為一種看似同在又不同在的矛盾在場性。
關於聲音同步連線的媒體,蔣韜顯然有其他更好的平台或串流方案。而一旦使用臉書這個充滿動態干擾的介面,那麼音樂可表達的事就有限得多了。這點導致「分處不同空間的同步即興」此一充滿想像動能的開放演奏框架被封閉,只落得如替後面節目暖身的開胃菜一般,而不能完全發揮它自身的前衛性和想像空間。(註1)
如果蔣韜選擇以非陳述意義的即興表演指涉「臉書同步」的矛盾,那余彥芳就是以缺乏互動的獨舞來表達非「臉」不可的自戀或焦慮。《島》的妙齡女郎搔首弄姿似是批判自我物化的臉書暴露傾向。在這個沒有任何對話和肢體接觸的作品裡,兩名表演者只能透過巨大蛛網狀的戶外裝置和落地窗來展示自身的孤寂,猶如人際網路中的孤島,如同被隔絕在蛛網外的觀眾般各自孤立,無法互通。
最後,劇名開門見山的《行萬里路勝讀萬卷臉書》彙整前兩作的背景,直指批判臉書要義。它同樣運用到南海藝廊的室內、外空間,更充分運用二樓陽台優勢居高臨下,與此同時,樓下落地窗則投射另一名表演者上臉書的內容。它動員了脫口秀、(臉書)遊戲、現場投影(上臉書)及多重敘事等劇場手法,呼應雙層舞台空間,更藉著文青、憤青和正妹三種典型劇中人,輕盈地詮釋臉書人際關係的不靠譜與多變。
策展人在訪談裡提到:「選擇南海藝廊作為演出場地,開宗明義就不是想做傳統的劇場演出。論述數位時代臉書現象應該更有趣更有創意些,我對行為和互動比對單純看戲這事感興趣。」或許是如此,南海藝廊才能以「非正式」的場所精神回應「批判臉書」的前提。但假如觀眾還想探究臉書上的行為於矛盾、孤寂、空虛……等詞彙下的「數位時代」精神或動機,將發現我們在這裡除了暫時擺脫臉書制約外別無所獲。既然訴求的是影響如此綿密深遠的社交媒體,這種諷寓會不會來得太輕易些?
1 如:陳長志《Lag Jam》,南海藝廊,2007表演。
《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
演出|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時間|2012/06/29 19:30
地點|台北市南海藝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