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容者,微整形是也,不用太嚴肅(嗎?)《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第一週
7月
03
2012
小美容藝術節/島(陳長志 攝,莎妹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32次瀏覽
鄭文琦

先撇開策展人提出的「臉書」預設命題不談,小美容藝術節第一週的三場表演:蔣韜的《表演。在南海藝廊──一個音樂行為》、余彥芳的《島》、許哲彬的《行萬里路勝讀萬卷臉書》,分別揪集同步音樂表演,現地製作(site-specific)裝置藝術,舞蹈和小劇場等多重藝術形式,並透過不同層面和取徑,多元經營表演者與場所空間的關係,確實帶給觀眾互補而愉快的觀賞經驗。不過,若將三齣小型的表演分開來看,那麼前兩起表演似乎都有還少了一點什麼的感覺,至於《行萬里路勝讀萬卷臉書》的結構雖然完整,但若不是前兩作所鋪陳好的背景,轉折又過於突梯。在此種情況下,唯有將三者一併討論才得以剖析個別的表現。

《表演。在南海藝廊》即興演出場地選在南海藝廊二樓,以三人視訊連線的同步銀幕作為主視覺來源,並在藝廊一樓展場即時轉播。左、右銀幕分別是演奏二胡和電吉他的表演者,觀眾透過蔣韜主控的電腦即時混音。在即興表演的調性上,身為仲介人的蔣韜以「臉書聊天室」功能溝通,立即向樂手(單向)下達指令。臉書在這裡只是一個半封閉性的協商平台,且因為自稱是「觀眾」的留言不斷亂入而干擾三人對話,產生嚴肅和戲謔間的衝突。儘管演奏因連線品質始終處於不完美的狀態,看似認真的表演者(其中電吉他手只拍攝手部動作)仍在不斷嘗試達成聽覺上的溝通卻屢屢延遲甚至斷訊;使得注定無解的迴路成為一種看似同在又不同在的矛盾在場性。

關於聲音同步連線的媒體,蔣韜顯然有其他更好的平台或串流方案。而一旦使用臉書這個充滿動態干擾的介面,那麼音樂可表達的事就有限得多了。這點導致「分處不同空間的同步即興」此一充滿想像動能的開放演奏框架被封閉,只落得如替後面節目暖身的開胃菜一般,而不能完全發揮它自身的前衛性和想像空間。(註1)

如果蔣韜選擇以非陳述意義的即興表演指涉「臉書同步」的矛盾,那余彥芳就是以缺乏互動的獨舞來表達非「臉」不可的自戀或焦慮。《島》的妙齡女郎搔首弄姿似是批判自我物化的臉書暴露傾向。在這個沒有任何對話和肢體接觸的作品裡,兩名表演者只能透過巨大蛛網狀的戶外裝置和落地窗來展示自身的孤寂,猶如人際網路中的孤島,如同被隔絕在蛛網外的觀眾般各自孤立,無法互通。

最後,劇名開門見山的《行萬里路勝讀萬卷臉書》彙整前兩作的背景,直指批判臉書要義。它同樣運用到南海藝廊的室內、外空間,更充分運用二樓陽台優勢居高臨下,與此同時,樓下落地窗則投射另一名表演者上臉書的內容。它動員了脫口秀、(臉書)遊戲、現場投影(上臉書)及多重敘事等劇場手法,呼應雙層舞台空間,更藉著文青、憤青和正妹三種典型劇中人,輕盈地詮釋臉書人際關係的不靠譜與多變。

策展人在訪談裡提到:「選擇南海藝廊作為演出場地,開宗明義就不是想做傳統的劇場演出。論述數位時代臉書現象應該更有趣更有創意些,我對行為和互動比對單純看戲這事感興趣。」或許是如此,南海藝廊才能以「非正式」的場所精神回應「批判臉書」的前提。但假如觀眾還想探究臉書上的行為於矛盾、孤寂、空虛……等詞彙下的「數位時代」精神或動機,將發現我們在這裡除了暫時擺脫臉書制約外別無所獲。既然訴求的是影響如此綿密深遠的社交媒體,這種諷寓會不會來得太輕易些?

1 如:陳長志《Lag Jam》,南海藝廊,2007表演。

《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

演出|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時間|2012/06/29 19:30
地點|台北市南海藝廊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創作者不但用各種現實網路的交錯,結合了表演的現實虛擬交錯,同時也交錯了古代與現代的時間。看似簡單有趣的劇情,卻滿滿包含著隱喻。最後,當我們看著螢幕外面的那些人,到底什麼才是真的?特別是,當戶外極為炎熱,而室內極為涼爽時,現實與虛幻成為了皮膚內外的真實感受。(張輯米)
7月
03
2012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
劇作前後,笙演奏家宮田真弓,始於自然聲中出現橫過三途川,終於渡過三途川後與謝幕無縫接軌。無聲無色,不知不覺,走進去,走出來。生命與死亡的界線,可能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分明。
4月
09
2024
兩個劇目分在上下半場演出,演出意義自然不單純是揭示狂言的作品,而是透過上半場年輕演員演出傳統劇目《附子》,表示傳承傳統的意味,下半場由野村萬齋演出新編劇目《鮎》,不只是現代小說進入傳統藝能,在形式上也有著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意義。
4月
0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