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功之外,老戲重生,新秀發光──2021李寶春精演新老戲
2月
25
2021
蝴蝶夢(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提供/攝影李銘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16次瀏覽

蘇恆毅(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候選人)


臺北新劇團推出的「2021李寶春精演新老戲」共有六個劇目(《弄臣》、《蝴蝶夢》、《美猴王》、《三岔口》、《玉堂春》、《哪吒情》),雖未觀賞《弄臣》一齣,然從其他五齣劇目的演出可見,編創手法各有不同、內容主題也多元,形構出臺北新劇團意圖在整編傳統劇目的基礎上,開展出老戲新詮與劇目新編的發展方向,也藉此培養新秀演員的演出技巧與風格。

當前臺灣的戲曲演出,為因應觀眾喜好與文化政策等因素的變遷,多以新編劇目為主;傳統劇目(或者該說是「經典老戲」)的演出目的,多以劇目傳承與演員培養視之。這樣的老戲,資深觀眾對於整體演出情形自然熟悉,因此在觀賞時,多帶著自己的看戲經驗,與新秀演員的演出情形相對照;對於初接觸傳統戲曲的觀眾來說,由於對內容並無太多認知,因此能夠抓住視線的要素,自然也是在演員身上。

以臺北新劇團此次的演出劇目來說,《美猴王》一齣,除〈弼馬溫〉一段由王詠增演出孫悟空志得意滿與驚覺受騙的情緒轉折外,其餘諸段,均由徐彥凱詮釋孫悟空:無論是〈花果山〉與〈齊天大聖〉的頑皮、〈偷仙桃〉與〈盜仙丹〉如入無人之境的機趣、〈大鬧天宮〉力戰天神等內容,所有的翻滾與武打的身手矯捷,不僅行雲流水、也演出了此「猴戲」的俏皮,使觀眾掌聲不絕。雖此劇因故非李寶春擔綱,由徐彥凱演出此李派經典猴王劇目,雖是「意外」,但不減其傳承意味。

《三岔口》演出重點著墨於客棧中,任堂惠(徐彥凱飾)與劉利華(王詠增飾)為救焦贊,在客房內相互交手一段。此段並無唱詞口白,所有的演出都在武生的身段演出上,表現出在昏暗狹小的客房內,兩人不見彼此,又得刺探對方存在以進攻、同時遮蔽自己身形,一來一往的刺激感,於人物是、於觀眾亦是,演員之間的默契與身手也在此中展現。

《玉堂春》則是旦角名劇,無論是唱腔或做工上,均考驗著旦角的功底。蘇三一角,在〈起解〉中由孔玥慈飾演、〈會審〉則為陳雨萱。雖然也演〈監會〉與〈團圓〉兩折,但仍〈起解〉與〈會審〉為觀賞重點,即:〈起解〉之「蘇三離了洪洞縣」唱段、以及上枷銬時的身段,與〈會審〉之久跪訴冤。上半場孔玥慈跑圓場的步伐紮實,演唱蘇三心頭之恨時,情緒亦層層堆疊;下半場陳雨萱的唱從「玉堂春跪至在督察院」開始,聲音嘹亮,使愛情冤案中的種種情緒在此爆發,而起身時的踉蹌與揉膝的身段,也牽動觀眾的目光與同情,掌聲如潮。

《蝴蝶夢》,或稱《大劈棺》、《莊子試妻》,此劇臺灣曾有不同劇種進行搬演與詮釋。臺北新劇團的《蝴蝶夢》演出大抵上遵循舊本,唯在結局上進行新編:傳統此劇最終是以田氏因羞愧而自盡作結,然李寶春刪除此段,增入一段莊周與田氏相互指責彼此不符合各自的婚姻理想的西皮快板唱段,以及二百五試圖開解田氏、並為其安排未來生活的其他可能性的開放結局。除正面迎擊傳統婚姻價值觀,也讓女性的生命進展有多種可能性。且此增入的唱段,孔玥慈清亮的聲音詮釋憤怒的田氏心境,鮮活地演出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所積累的不滿,令人激賞。

哪吒情(財團法人辜公亮文教基金會提供/攝影李銘訓)

《哪吒情》則是本次公演的新編劇目,雖為「新編」,實則是將「哪吒鬧海」故事進行搬演。但與過往集中表現哪吒成長過程的心境轉換不同,此次的演出,臺北新劇團將之定位於「抗疫祈福」上,因此與龍王相鬥的「懲兇除惡」的意旨便由此突顯。雖然此劇略去了哪吒抽龍筋作腰帶激怒龍王一段,增入了哪吒廟中母子戲弄父親的稚子頑皮的內容,但演出重點仍不離余季柔飾演的哪吒鬧海時的武打做工上。此段身手在《美猴王》時已小露幾招,但在《哪吒情》中,大顯耍槍、舞綾、使圈等技巧力抗惡龍水軍,全齣整本主旨的抗暴助善、場面的熱鬧歡暢,實建立於余季柔在武旦的功底上、跨行挑樑演齣武生之功。

雖然未能觀賞《弄臣》,但綜觀此五個劇目的演出情形,李寶春將劇情修編得更為緊湊,在節奏上也因而顯得明快,固然部分情感轉折在如此修編的過程中弱化(如《蝴蝶夢》田氏欲嫁楚王孫的心理轉折太快、《哪吒情》龍王之怒因缺少哪吒誇耀抽龍筋之事而顯得無端)、或不符合邏輯(如《哪吒情》設廟祭拜哪吒竟未引起龍王之怒)。然這些細節,在演員的表現力之下均顯得微不足道,也由此看出臺北新劇團在新創與整編劇目時,是以為演員中心的編創手法。

除《弄臣》與《蝴蝶夢》是李寶春的主演劇目,其他幾齣,均由新秀演員擔綱演出。而臺北新劇團的「演員中心」的演出,觀眾所有的喝采,全憑演員表現。而演員也不讓觀眾失望──唱作功底紮實,已是不易;能夠互相襯出彼此的演出特色,更是難事,更讓這些老戲並非成為新秀演員的練功場,而是他們的表現「重新成就」這些老戲。同時,正因演員基礎紮實,使之在不同的劇目、甚或是跨行當的演出上都有相當傑出的表現,也讓人期待他們未來參與各類演出的表現。於老戲而言,也在新秀演員的詮釋之下展現生機,讓人回味再三。

《三岔口、玉堂春》

演出|臺北新劇團
時間|2021/02/06 14:30
地點|臺北城市舞台

《蝴蝶夢》

演出|臺北新劇團
時間|2021/01/30 14:30
地點|臺北城市舞台

《美猴王》

演出|臺北新劇團
時間|2021/01/31 14:30
地點|臺北城市舞台

《哪吒情》

演出|臺北新劇團
時間|2021/02/07 14:30
地點|臺北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英雄製造》展現了數條量產革命、複製英雄的生產線,卻沒把任何一個產品端到觀眾面前。如同齊義興身負多重命運,每個版本卻都沒有結局,齊義興卡在魔王城門口,無人識得其心境如何,僅見背影蕭颯。
9月
12
2025
此齣戲偶的份量雖然較輕,但是以整體的表演美學來看,人與偶的位置是和諧且自然的,南管的吟唱、能樂的伴奏適切地烘托了整體聽覺感受,原文中一盞雙頭牡丹燈也被擴大意象,建構了舞台整體美感
9月
10
2025
作品本體打破情感、記憶和認知慣性之後,代以B級片形式變造內容的遊戲。在我眼裡,群眾欲望背後承載的身份認同辯證無處延展,漫長的重複似乎說了些什麼,又好像什麼也沒說。恍如一場集體失聲的夢。
9月
10
2025
榮興客家採茶劇團以戲曲展演歷史,不僅是承繼族群記憶,也結合客語、亂彈聲腔、武戲身段,展現「英雄史詩」與「庶民敘事」的雙重結構,是文化記憶的身體化展演。
9月
08
2025
不符史實、觀點錯亂、定位尷尬,都無法阻止《嘉慶君遊臺灣》成為臺灣大眾娛樂史上的經典一頁,更大膽的說,它根本就是臺灣史上第一個成功的「原創IP」。《嘉慶君夢遊臺灣》用擰轉時空的敘事證成了這點,無人識得的君王在偏僻的島嶼留下足跡,最終長成了島嶼自身刻進血脈的故事。
9月
05
2025
正明龍歌劇團的劇本,一向皆非平鋪直敘式的展演,編劇家慣用倒敘的手法演繹故事,每予人有思考、回味的空間,是其長處,像這齣戲自韓信年少出身,演至殞命宮闈,全劇劇情的鋪陳,不妨從其演出的場次分析,即可見出該戲敘事輾轉、恣意,倒敘中有倒敘,可謂每一段落(場景)皆有可看性。
9月
02
2025
同時也對老、新的「對花槍」演出進行分野,形成了「傳承」與「承接」的戲劇邏輯:年輕演員展現技藝的生命力,老演員則承接劇情的厚度與精神,兩者一前一後,呼應「對花槍」的雙重意涵——情感對峙、技藝交鋒。
9月
01
2025
觀眾組成亦透露端倪:入場者以長輩居多,年輕面孔稀少。地方戲曲的「新編」似乎依舊默認以長輩的審美為出發點:強調情感、凸顯孝道、盡量兩全其美。也就是說,地方戲是否因「孝道」的說教而被侷限在單一價值框架?
8月
21
2025
《牡丹燈籠》揉合了南管及能樂,兩個分別在中國及日本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樂種。音樂設計楊易修在兩者之中各自提煉,或著說揀選出特定音樂特徵,再縫合成《牡丹燈籠》繽紛的樂音景觀。
8月
2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