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花世界、碎片顯影《迷走空間:萬花筒》
1月
03
2018
迷走空間:萬花筒(極至體能舞蹈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56次瀏覽
徐瑋瑩(特約評論人)

這是一齣以亮麗與幻想展演孤獨的作品。孤獨,在多數台灣小劇場舞作中多以陰冷暗黑、苦痛絕望的色調呈現;但是《迷走空間:萬花筒》卻以另類的手法打開對孤獨的想像,同時也給孤獨的生命狀態下了有趣的表層註腳。然而在戲謔玩笑的糖衣下,展現的仍是一個遊走於城市中不斷被眾人排擠唾棄的人。他的深沉孤獨在表面的嘻笑逗趣下,更令人難過。

討論舞作形式與內容之前,我得先說明《迷走空間:萬花筒》展演場地為臺中市中山堂,這是一個一樓有八百二十位觀眾席位的大舞台。換言之,這不是一齣小劇場(二百-三百席)的舞蹈製作,觀眾也非藝文領域從事者,而是扶老攜幼走入劇場,演出中不時響起童稚的笑聲對舞者台詞的回應。從場地的規模與觀眾的年齡層觀察,這不只是演給藝術界菁英或文青觀看的作品,因此老少咸宜的大眾化路線為創作之必須,蘊含其中的創意發想則是化平凡為不凡的魔法。如此的展演條件考驗創作者媒合通俗與創意的功力,整齣作品也是由日常生活現實與想像並置交錯而成。

舞作的發想來自鏡子對大千世界片段化的反射、折射。雖然走的是通俗劇場路線,核心議題倒也不簡單,而顯得有幾分哲思-「人如何認識自己」。舞作透過主角,一位在城市生活中處處被排斥的單身男獨白出要旨,我們之所以認識自己是透過鏡子或他人眼光的反射、折射為中介。簡言之,認識自己的可能性之一是將自己「對象化」,或從他人行動言論的投射中「發現」自己。於是,孤獨感其來有自。社會中複雜的人際關係、日常生活中他人的眼光、手勢、言論是造成一個人覺得自己被排斥,而產生孤獨感的原因。然而,漫遊城市中的孤單男卻不因為他人的排斥而灰心喪志,反而發揮他幽默的想像力,時而在幻想中與世界互動、時而發揮弱者的武器戲謔身旁的情侶。孤單男富創意的想像力雖然帶來生命暫時的愉悅,以爆米花為武器無傷大雅的反抗也暫時宣洩不滿情緒。然而,在看似詼諧幽默的表象下,卻道出孤獨者無法翻轉世界的深沉寂寞與巨大哀痛。爆米花大戰時,觀眾席陣陣童稚笑聲反倒更彰顯孤單男不被理解反被嘲諷的淒涼。

開場不久的幻彩服裝秀極為吸引人,不只有造型亮麗的模特兒與春意盎然、布滿花朵的服飾,還有穿黑西裝的舞者飛舞穿梭於舞臺。舞者動感的身體動作與空間流動,填補了模特兒走秀時畫面節奏的冷卻與空白,營造出生機勃勃的舞臺氣氛,卻又不搶模特兒走秀的焦點,比一般服裝秀要吸睛許多。服飾是人的第一門面,象徵身分階層,經濟、教育程度與美學品味,是社會評價、與人互動的最初表徵,也是自我定位、以特定姿態介入社會的方式。服飾裝扮是社會互動中引發他人回應最表層的符號。

光彩亮麗的服裝秀後,緊接著是孤單男無膽接觸人群而在腦海中產生的幻像。這是一種自我解嘲的方式,運用想像力介入臺中草悟道中往來的人群,並與閱讀文青、遛狗小妹、靚女、少女等互動。孤單男幻化成隱形人,時而模仿個別人物的動作、時而揣摩人物的心情、時而介入人物的活動空間與之嬉戲,視覺化廣告台詞「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如此,孤單男暫時能透過想像力與社會人士互動,排解不被他人接受的淒涼。在自我陶醉的幻想世界中,一切是如此平靜與美好,但是當夢醒之際、幻像不再,真實世界卻變得更加難以忍受。

為了排解處處受排斥的寂寞,孤單男的絕招是將自己置身於黑暗的電影院,讓身/心投入銀幕中而能從此世界「消失」。未料,旁座的情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漆黑的觀眾席演起親親我我的調情戲碼。孤單男於是開了情侶們玩笑,將舔過的爆米花塞入被餵食的女子口中、替男子輕撫女友的頭髮再將之撥亂、大力踩踏騷擾女伴的男子的腳等。惡作劇最後被揭穿,在戲院掀起了一場爆米花大戰。孤單男最後的絕招也離不開身處的世界,而宣告無效。

倘若舞臺是一面大鏡子(也可能是面哈哈鏡),是日常生活的反射與折射,那麼臺上展演的就是你我的寫照。倘若臺下小朋友看到舞作中搞笑戲謔的片段而哈哈大笑;飽受人事風霜的人們可能將之視為黑色幽默而笑不出來。孤單男的心境與行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如萬花筒般的大千世界表象看似美好絢麗,然而若細看,我們將會看到遊走於城市的人所呈現的落寞、孤寂、荒涼。雖然這些在光鮮目眩的城市生活中並不顯眼,也成為萬花筒中之一個部分,然而那微弱的生命碎片,對我而言卻是那麼真實而刺眼,勝過表面絢爛華麗的萬花筒。

《迷走空間:萬花筒》

演出|極至體能舞蹈團
時間|2017/12/22 19:30
地點|臺中市中山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