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但嘗新意《聲迴古今‧樂遊中外》
6月
15
2015
聲迴古今‧樂遊中外(台北市教師合唱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98次瀏覽
蔡孟汝(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所碩士班)

台北市教師合唱團由藝術總監陳雲紅與許多優秀的女性教師與合唱同好所組成,創團至今邁入第四十二年,對於各學校基層音樂扎根教育有許多良好的貢獻。台北市教師合唱團在舞台上表演脈絡清晰,並且對於音樂美學的品味獨到。今年度,上半場的音樂橫跨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浪漫時期、現代音樂時期,下半場的音樂為古典詩詞至客家歌曲。

《聲迴古今‧樂遊中外》全程以女聲四部搭配鋼琴為主,只有在現代音樂時期演出的歌曲加入了打擊樂器伴奏。上半場曲目共有八首,分別為文藝復興時期《Ave Maria》《Crucifixus》;巴洛克時期《For unto us a Child is Born》、《Breezy Bach》;浪漫時期《Due Meere》、《Ave Maria》;現代音樂時期《Impossible Bird》、《Lidertango》。

談到西洋聲樂可以從最早的宗教音樂開始探討,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已經從單一旋律線條風格逐漸變異為對位式、輪迴式的演唱風格,蒙台威爾第的《Ave Maria》就是一首最好的代表,這首歌曲無其他器樂進行伴奏,可以清楚的聽見台北市教師合唱團的節奏與音準。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如同當時的繪畫藝術,對於明暗的表現有相當純熟的技巧,韓德爾的《For unto us a Child is Born》就能夠聽出台北市教師合唱團對於音樂的大小聲的對比下了一些工夫,也許是想給每位女高音都有表現的機會,華彩的部分由幾位老師輪流演唱,因此也明顯的出現瑕疵,有些滑彩的細節顯得不慎流暢,整體音樂有點被拉扯的感覺,女中音的穩定度也不夠厚實,讓筆者覺得有點遺憾。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現代音樂時期所選用的《Impossible Bird》,現代音樂又被稱為前衛音樂,結構不靠傳統的調性進行創作,《Impossible Bird》音樂特色是包含模仿鳥類的叫聲,台北市教師合唱團在這首歌曲的瑕疵就更明顯了,各聲部節奏因為現代音樂的詮釋方法,反而陷入節奏與音準失誤的狀況,尤其是鳥類叫聲出現時,有少數幾位老師是沒有跟上大家的。

下半場曲目共有十首,分別為和光詩詞《釵頭鳳》、《那茶那塔》、《驀然回首》、《賣花生–懷古》;客家民謠《客家本色》、《十八姑娘》、《花樹下》、《月光光》、《桃花開》、《一領篷線衫》。當音樂回歸到熟悉的語言與調性後,台北市教師合唱團的整體穩定度就回到了不錯的水平,《釵頭鳳》原曲是男女對唱,經過改編後有了新的演唱樣貌,四部和聲與輪迴式的交錯讓旋律線條顯得更加立體。《那茶那塔》的唸唱方式令筆者覺得有點驚奇,台北市教師合唱團在唱的部分揣摩了京劇的聲腔效果,雖然效果並不顯著,的確是成功的劃分了與其他歌曲的演唱方式。客家民謠的部分少不了代表客家族群的《客家本色》,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將現場的氣氛活絡了起來,各個聲部將強弱與速度都掌握得很不錯,鋼琴與人聲對比鮮明、活潑。最後一曲《一領篷線衫》雖然整體穩定度良好,可惜了客語的咬字方面準確度,還需要再做細部調整。

《聲迴古今‧樂遊中外》上半場很有系統的將西洋樂派較為代表的作品呈現,透過進階式的聆聽可以充分了解音樂隨時間進而產生的結構變化。下半場介紹中國古典詩詞入曲的演唱與客家歌謠的演唱,將中國傳統與現代客家內涵透過音樂演唱出來。這場音樂會除了保守的歌曲之外,也大膽的嘗試將現代音樂人聲化,把習慣於安全步伐的聽眾帶入另一個多元碰撞的新領域之中。另外,在平台鋼琴的配置上,為了伴奏時的音量不要蓋過人聲,全程也未將音量的蓋子掀起,並且放置舞台左方,是非常聰明的做法。台北市教師合唱團很巧妙的將西洋古典與中國古典作結合,並且將東方與西方的現代音樂相互呼應,成功連結了今晚「古今」與「中外」的主題。

《聲迴古今‧樂遊中外》

演出|台北市教師合唱團
時間|2015/06/08 19:30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12月
02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