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但嘗新意《聲迴古今‧樂遊中外》
6月
15
2015
聲迴古今‧樂遊中外(台北市教師合唱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82次瀏覽
蔡孟汝(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所碩士班)

台北市教師合唱團由藝術總監陳雲紅與許多優秀的女性教師與合唱同好所組成,創團至今邁入第四十二年,對於各學校基層音樂扎根教育有許多良好的貢獻。台北市教師合唱團在舞台上表演脈絡清晰,並且對於音樂美學的品味獨到。今年度,上半場的音樂橫跨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浪漫時期、現代音樂時期,下半場的音樂為古典詩詞至客家歌曲。

《聲迴古今‧樂遊中外》全程以女聲四部搭配鋼琴為主,只有在現代音樂時期演出的歌曲加入了打擊樂器伴奏。上半場曲目共有八首,分別為文藝復興時期《Ave Maria》《Crucifixus》;巴洛克時期《For unto us a Child is Born》、《Breezy Bach》;浪漫時期《Due Meere》、《Ave Maria》;現代音樂時期《Impossible Bird》、《Lidertango》。

談到西洋聲樂可以從最早的宗教音樂開始探討,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已經從單一旋律線條風格逐漸變異為對位式、輪迴式的演唱風格,蒙台威爾第的《Ave Maria》就是一首最好的代表,這首歌曲無其他器樂進行伴奏,可以清楚的聽見台北市教師合唱團的節奏與音準。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如同當時的繪畫藝術,對於明暗的表現有相當純熟的技巧,韓德爾的《For unto us a Child is Born》就能夠聽出台北市教師合唱團對於音樂的大小聲的對比下了一些工夫,也許是想給每位女高音都有表現的機會,華彩的部分由幾位老師輪流演唱,因此也明顯的出現瑕疵,有些滑彩的細節顯得不慎流暢,整體音樂有點被拉扯的感覺,女中音的穩定度也不夠厚實,讓筆者覺得有點遺憾。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現代音樂時期所選用的《Impossible Bird》,現代音樂又被稱為前衛音樂,結構不靠傳統的調性進行創作,《Impossible Bird》音樂特色是包含模仿鳥類的叫聲,台北市教師合唱團在這首歌曲的瑕疵就更明顯了,各聲部節奏因為現代音樂的詮釋方法,反而陷入節奏與音準失誤的狀況,尤其是鳥類叫聲出現時,有少數幾位老師是沒有跟上大家的。

下半場曲目共有十首,分別為和光詩詞《釵頭鳳》、《那茶那塔》、《驀然回首》、《賣花生–懷古》;客家民謠《客家本色》、《十八姑娘》、《花樹下》、《月光光》、《桃花開》、《一領篷線衫》。當音樂回歸到熟悉的語言與調性後,台北市教師合唱團的整體穩定度就回到了不錯的水平,《釵頭鳳》原曲是男女對唱,經過改編後有了新的演唱樣貌,四部和聲與輪迴式的交錯讓旋律線條顯得更加立體。《那茶那塔》的唸唱方式令筆者覺得有點驚奇,台北市教師合唱團在唱的部分揣摩了京劇的聲腔效果,雖然效果並不顯著,的確是成功的劃分了與其他歌曲的演唱方式。客家民謠的部分少不了代表客家族群的《客家本色》,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將現場的氣氛活絡了起來,各個聲部將強弱與速度都掌握得很不錯,鋼琴與人聲對比鮮明、活潑。最後一曲《一領篷線衫》雖然整體穩定度良好,可惜了客語的咬字方面準確度,還需要再做細部調整。

《聲迴古今‧樂遊中外》上半場很有系統的將西洋樂派較為代表的作品呈現,透過進階式的聆聽可以充分了解音樂隨時間進而產生的結構變化。下半場介紹中國古典詩詞入曲的演唱與客家歌謠的演唱,將中國傳統與現代客家內涵透過音樂演唱出來。這場音樂會除了保守的歌曲之外,也大膽的嘗試將現代音樂人聲化,把習慣於安全步伐的聽眾帶入另一個多元碰撞的新領域之中。另外,在平台鋼琴的配置上,為了伴奏時的音量不要蓋過人聲,全程也未將音量的蓋子掀起,並且放置舞台左方,是非常聰明的做法。台北市教師合唱團很巧妙的將西洋古典與中國古典作結合,並且將東方與西方的現代音樂相互呼應,成功連結了今晚「古今」與「中外」的主題。

《聲迴古今‧樂遊中外》

演出|台北市教師合唱團
時間|2015/06/08 19:30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音樂
228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
在這場音樂會中清晰可見巴赫清唱劇中所存在的手法和素材上的多樣性。更能聽到音樂中存著新教聖詠曲與天主教複音音樂的作曲手法,在音樂形式上也隱含了義大利的協奏(唱)奏鳴曲中的重現段落形式(Ritornello form),以及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中,三個聲部對位線條的處理。
10月
14
2024
此時此刻,誰能說沈默不語的凝神傾聽,就算它是最好的方式,是古典音樂唯一的欣賞方式?
10月
12
2024
北市交今年的年度歌劇自己獨挑大梁,自製的《波希米亞人》讓樂迷得以欣賞該劇的另一個版本,然而新製作最大的挑戰在於導演使否能帶領製作團隊,提出完全不同(甚至是針對在地觀眾)的獨到見解讓觀眾有不同的體驗?反之則僅限視覺上的耳目一新。
10月
11
2024
《桃花謎》並未直面同性議題,韓沖突然接受湘雲之愛意、二人互有情意之轉折讓劇情回歸傳統生旦愛情戲,實以性別霸凌議題為主體,輕輕地觸碰到同性情誼邊界。
10月
10
2024
他用他男低音特有的音色來詮釋,更能感受到旋律中所埋藏的詩意,對生命、對記憶的那種深刻的呼喊,也為今天的這些音樂中的兒女情長和生離死別,做了最好的註解。
10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