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音樂融合的精神!《2024年臺北爵士音樂節:Skyline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
9月
18
2024
2024年臺北爵士音樂節:Skyline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Skyline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提供/攝影李放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90次瀏覽

文 孫秀蕙(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上一次看Skyline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以下簡稱「天際線」)的表演,已經是快兩年前的事了。當時「天際線」推出了第四張創作《城市翦影City Silhouette》,在Zepp New Taipei舉行了專輯發表會。無論是專輯或是音樂會,都可看出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在企劃、製作和執行上的用心。

舉例而言,在製作《城市翦影City Silhouette》時,「天際線」為了完整傳遞專輯的音樂內涵,特別邀請國際知名的「奇克.柯瑞雅電子樂團」(Chick Corea Elektric Band)團員──薩克斯風手Eric Marienthal、吉他手Frank Gambale,以及曾經活躍於GRP廠牌的爵士鼓手Vinnie Colaiuta、貝斯手Abraham Laboriel共同參與專輯錄音。這四位樂手分別在四首「天際線」原創曲中擔任獨奏明星,透過沉穩、老練的演奏和絕佳的即興實力,為整張作品增添繽紛的色彩。


2024年臺北爵士音樂節:Skyline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Skyline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提供/攝影李放晴)

作為臺灣走爵士融合樂風格的代表樂團之一,「天際線」從2003年成立至今已有二十一年的歷史。為了慶祝這份得之不易的成就,在推出新專輯之前,「天際線」展開了新一波的巡迴之旅,而九月巡演的第一站,就是以「龍來舞爵士」為主題的臺北爵士音樂節,地點是大安森林公園露天音樂台。「天際線」在當晚的演出至少吸引了一千多名聽眾。

「天際線」以演奏「臺灣製造」(Made in Taiwan)的原創爵士融合樂(original compositions of Jazz Fusion)為主,而這次在大安森林公園的表演,「天際線」總共演奏了七首曲子。除了讓更多樂迷認識「天際線」過去十年來發行的作品之外,也平衡了東、西方曲目的比例。

舉例而言,〈客家八音〉改編自客家八音的〈鳳陽歌〉,江川徹以電吹管EWI模仿嗩吶聲響,在簡短的主旋律之後,整團開始營造活潑的拉丁節奏,而接續其後的是吉他手王義中酷炫的獨奏,整首曲子融合了不同的音樂元素,很有創意地表達了原曲的喜慶感。


2024年臺北爵士音樂節:Skyline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Skyline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提供/攝影李放晴)

「天際線」也利用了電子樂器聲響彈性變化的特色,透過模仿國樂器演奏的方式,創作出融合東、西方音樂元素的作品,例如〈戀戀山嵐〉,一開場以模仿古箏和二胡的聲響,構築饒富東方色彩的優美旋律。接下來的音樂氛圍丕變,生猛有力的放客(funk)節奏出場,搭配王義中激昂而魄力十足的吉他獨奏,是一首動感又好聽的佳作。

我特別喜歡「天際線」音樂總監兼鍵盤手蘇逸哲的創作。他的音樂不但樂觀正向,也帶著一種體貼人心的溫柔。〈勇往直前〉收錄在2016年發行的專輯《城市色彩City Colors》之中,江川徹明亮的電吹管旋律搭配蘇逸哲畫龍點睛般的鍵盤演奏,鼓勵著樂迷永遠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

至於安可曲〈美好的一天〉,稱得上是蘇逸哲的代表作了。這首曲子創作於新冠疫情期間,身為醫師的蘇逸哲曾以這首曲子鼓勵大家能早日走出陰霾,開啟美好的一日,而在這一晚的演出裡,「天際線」以輕快的節奏和悅耳的旋律呼應這樣的創作思維,最後以薩克斯風和鍵盤的緊密即興對話作為結束。


2024年臺北爵士音樂節:Skyline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Skyline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提供/攝影李放晴)

在演出之前,我曾訪談過「天際線」的貝斯手利啟正,請他聊下一張專輯的新企劃。利啟正說,「天際線」在發行每一張專輯時,都希望有一些新的突破,而這張籌劃中的新作也不例外。他強調,「天際線」想作的融合爵士樂,跟一般人印象裡的融合爵士樂是不太一樣的。一般人想到融合爵士樂,可能會以為這是特定音樂廠牌,如GRP廠牌企劃發行的音樂風格,或是流行取向的爵士演奏。

「天際線」真正想作的音樂,是扣緊爵士樂「融合」的本質。以爵士樂的發展來說,它可溯源自古老的非洲音樂,但後來又加上了歐洲的散拍樂(ragtime)。1970年代之後,爵士樂與流行、放客、搖滾元素相結合,誕生了「融合樂」。因為爵士樂的本質就是融合,而以創作的角度來看,「融合爵士樂」可以發揮的範疇是很廣的,甚至「世界音樂」都可以當成是「融合爵士樂」的一部分。這或許也解釋了「天際線」為何要改編客家、福佬、原住民音樂,借用這些音樂的元素,轉化成即興演奏的一部份。

「天際線」最新的音樂企劃思維,是希望透過與臺灣歌手合作錄音,將臺灣音樂推向國際市場。利啟正說:「我們一直需要一個能夠帶起爵士樂團的大明星。」具體策略是:把開發國際市場的機會放在知名歌手的身上,強化他們演唱時的爵士因子。


2024年臺北爵士音樂節:Skyline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Skyline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提供/攝影李放晴)

「天際線」選擇合作的對象,他的演唱風格不一定「必須」是爵士樂,但絕對會有黑人音樂的元素,像是節奏藍調(R&B)、放客、藍調(blues)、甚至福音詩歌(gospel)等。透過爵士風格的唱法吸引年輕世代的樂迷,讓他們覺得聽這樣的音樂很酷、很奔放。

藉著新的企劃,「天際線」讓爵士樂與其他音樂互相融合,吸引更多人聽作品,而若是樂迷也不覺得他們是在聽爵士樂,這樣(爵士樂)小圈和(流行樂)大圈就可以產生交集,達成擴大消費市場的目標。

「天際線」在臺灣音樂的道路上已經走了二十一年,樂團成員在音樂製作上從不墨守成規,始終貫徹著音樂融合的精神,而團員們開發新市場的熱情和用心,也是有目共睹的。身為樂迷的我,不但在臺北爵士音樂節中充分享受「天際線」的現場演出,同時也很期待,邁向第二十二年的「天際線」,接下來和歌手合作的新作品,可以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

《2024年臺北爵士音樂節:Skyline天際線融合爵士樂團》

演出|鍵盤:蘇逸哲、貝斯:利啟正、吉他:王義中、薩克斯風/長笛/電吹管:江川徹、鼓:曾淵明
時間|2024/09/06 18:05
地點|大安森林公園露天音樂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先以整體而論,獨奏的表現相當優秀,尤其是在抒情樂句的處理上,例如第一樂章第二主題,句尾的大跳八度高音不僅音準扎實且音色清麗,在情緒的收尾上更是有著無窮餘韻
6月
09
2025
故事作為鉤子,鉤出情感的洪流,感官如藤蔓觸碰人的內心活動,眼睛看不見空氣,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風的流動,耳朵聽不見光,卻可以感知語言的溫度。無垠黑暗之中,無語凝噎,卻已淚千行。
6月
03
2025
蔡雯慧的演唱柔中帶剛、含蓄但堅定,表達出她的人生哲學以及對極圈生活的觀察,溫暖而有穿透力的歌聲搭配李成員的電貝斯伴奏相得益彰。
6月
02
2025
她那綿延溫暖的歌唱線條,串連著既清楚又充滿顏色的咬字。她用心鑽研出的文學底韻和多年嚴以律己所修鍊出的演唱技巧,透過今晚舒曼的音樂詮釋,完美展現。
5月
30
2025
雖然音樂在整部作品裡如此重要,但也少有角色或劇情引導觀眾留心聽覺,讓音樂始終停留在背景。在這些情形下,那「音樂與情緒關係」的感知與想像之訓練,也因此大打折扣。
5月
28
2025
這場音樂會以久石讓的經典動畫配樂為主軸,將現代與爵士、跨界與流行的語彙巧妙融合,帶領觀眾走入一扇通往「絕對」音樂世界的大門。
5月
21
2025
在呂紹嘉的帶領下,器樂聲部間的合作,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各個器樂的獨奏段落,也精彩得令人目不暇給。NSO好似站在山巔的巨人,以其虛懷若谷的心境,用蕭斯塔柯維契的音樂,帶著觀眾一起經歷了一場帶了點魔幻氛圍的音樂旅程。
5月
20
2025
然而若對照團隊宣稱的「讓故事不再凝止於船難時刻」,本作恰恰陷入另一種凝視困境:當所有藝術手段都服務於「重現」而非「重構」,當形式實驗壓倒敘事深度,歷史記憶反而被禁錮在當代劇場的美學裝置中。
5月
13
2025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