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多樣和共鳴的可能《流動的鑰匙—海島.大河.古巴爵士之浪》
12月
02
2024
流動的鑰匙—海島.大河.古巴爵士之浪(雅痞書店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6次瀏覽

文 孫秀蕙(2024年度專案評論人)

低音貝斯手徐崇育長年致力於將非洲-古巴音樂(Afro-Cuban Music)元素融入爵士創作,至今已經發行了《In Our Blood古巴吶喊》和《大河精神—給愛河與密西西比河的爵士組曲》兩張專輯。作為拉丁爵士的積極推廣者,徐崇育此次在臺北雅痞書店舉行音樂會顯得格外有意義。

原因之一,是他和合作多年的音樂夥伴組成的「Soy La Ley 古巴爵士樂團」,匯集了臺灣頂尖的爵士演奏家,包含薩克斯風手潘恒健、尤樂(Jonas Ganzemüller)、鋼琴手明馬丁(Musa)、吉他手李世鈞和爵士鼓手林冠良,其表現值得樂迷期待。原因之二,是徐崇育在推出氣勢磅礡的作品《大河精神—給愛河與密西西比河的爵士組曲》之後,又錄製了一張名為《峇里搖擺.滿月組曲》(Afro-Cuban Bali Swing)的新作,而本次的音樂會也演奏了幾首臺北樂迷可能還沒聽過的創作。原因之三,是徐崇育和「Soy La Ley 古巴爵士樂團」在演出結束之後的當晚,馬上就要飛到美國紐約進行另一波的巡演。令樂迷振奮的是,兩位美國的拉丁爵士名家——薩克斯風手Donald Harrison和小號手Alex Norris——將加入樂團巡演。臺、美兩地的音樂家聯手合作,彼此會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同樣值得我們期待。

在這場名為《流動的鑰匙—海島.大河.古巴爵士之浪》的音樂會裡,徐崇育和「Soy La Ley 古巴爵士樂團」 共同展現了他們融合不同音樂元素的演奏思維,曲目有兩個來源,一是《大河精神—給愛河與密西西比河的爵士組曲》,二是預定於2025年發行的《峇里搖擺.滿月組曲》。

流動的鑰匙—海島.大河.古巴爵士之浪(雅痞書店提供)

《大河精神—給愛河與密西西比河的爵士組曲》以「河流」為創作主題,融合了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黑人音樂,拉丁節奏以及徐崇育作為高雄人的成長記憶,這張作品不但獲美國的爵士樂雜誌DownBeat四顆星的評價,更以「編輯嚴選」(Editors’ Picks)入選為該雜誌「2023年度推薦專輯」。《峇里搖擺.滿月組曲》則以臺灣、古巴和峇里島三座島嶼的音樂為靈感,探索不同文化之間的共鳴。

「Soy La Ley 古巴爵士樂團」首先演奏的是〈棉田之歌〉(“Cotton Field”),描述被綁架到新大陸的黑人工作的辛酸史。一開場的緩慢節奏反映了黑奴的不情願,沉重的腳步邁向棉花田。接下來樂團的演奏能量爆發,帶出進一步的敘事;棉花田並非是黑人命運的終點,反而是故事開端,樂手的即興輪流歌頌非裔美國人奮鬥求生的韌性與勇氣。

接下來樂團演奏溫馨的〈父親的旋律〉(“Father’s Melody”),曲子是《大河精神》專輯中「獻給河的Rhumba三部曲」的第一首,紀念的是徐崇育童年時,父親經常唱給他聽的臺灣歌謠如〈燒肉粽〉,而曲子的主旋律也聽得出這首臺語歌謠的影響。在節奏方面,徐崇育採用的是古巴Danzón舞曲節奏,吉他手李世鈞肌理分明的即興演奏以及明馬丁像煙火般燦爛的鋼琴獨奏令人印象深刻。

流動的鑰匙—海島.大河.古巴爵士之浪(雅痞書店提供)

〈工人與水手的港邊對話〉(“River Workers”)主要是向在紐奧良河邊辛勤工作的黑人勞工致敬。由於被迫遷移到美國的黑人大多來自西非不同的部落,各自擁有不同的音樂根源和傳統,所以整首曲子想要表達的是多彩多姿的文化。音樂以拍手起始及結束,節奏組合則扮演了核心角色,驅動了整體音樂的演奏,特別是鼓手林冠良,她持續變化節奏,音樂的「表情」也隨之豐富,而潘恒健與尤樂的薩克斯風獨奏也很出色,生動地傳遞了曲子想表達的多元色彩。

“Good & Evil”收錄在即將發行的《峇里搖擺.滿月組曲》專輯,也是上半場的音樂會裡我最喜歡的作品。這首曲子的靈感來源是峇里島有名的「巴龍舞蹈」(Barong Dance)演出,幾乎是所有對峇里島文化有興趣的觀光客到訪時,都一定會安排的行程。

巴龍舞蹈描繪的是峇里島神話中的「善惡之戰」,也是曲名“Good & Evil”的由來。根據神話故事,巴龍被視為代表美德的精神之王,也是人們的守護天使,以獅子的形貌表現出來。而反抗良善的則是爪哇語的「朗達」(Rangda),又被稱為「惡魔王后」。在「巴龍舞蹈」之中,「朗達」帶領邪惡的女巫軍隊對抗善良的軍隊,但最終代表良善的獅子獲得勝利。我特別喜歡吉他手李世鈞在“Good & Evil”裡的獨奏,他的吉他旋律與音色傳達了熾熱的情感,是一首可以一再回味的好作品。

〈大時代〉(“The Era”)是ISC國際作曲大賽(International Songwriting Competition)的決選作品,紀念的是俄國作曲家蕭士塔柯維奇(Dmitri Shostakovich)。作為藝術家,人生就像是一場和自己拔河,在奮鬥中不斷進步的過程吧?兩位薩克斯風沉穩地輪流即興,搭配明馬丁漂亮耀眼的鋼琴演奏,最後,鼓手林冠良也加入了獨奏行列,以歡欣慶祝的放克演奏為上半場演出劃下熱鬧的句點。

流動的鑰匙—海島.大河.古巴爵士之浪(雅痞書店提供)

為下半場揭開序幕的曲子是“Bali Swing”,這首創作描述的是一位到峇里島度假的爵士樂手如何受到當地音樂與藝術的啟發,將之融入自己創作的過程。樂團把這首曲子的氛圍(vibe)表現得很到位,也是我喜歡的作品之一。接下來樂團演奏的“Bulau Purauama”,其創作靈感源自峇里島滿月時的音樂氣氛。因為滿月時的峇里島上,音樂是從不停歇的;不同的樂團彼此相互呼應,甚至可以演奏整晚,這個精神啟發了徐崇育,想要將古巴和峇里島的音樂元素融合在一起。在“Bulau Purauama”一曲中,徐崇育特別演奏了Batá鼓。徐崇育曾經跟我解釋,1960年以後的古巴,因為受到美國禁運令的影響,跟西方世界幾乎沒有什麼接觸。由於他們的物質條件貧瘠,沒有太多消費性的休閒娛樂,所以古巴人每天都在演奏樂器,打Batá鼓成了他們密不可分的日常生活和儀式。在這樣的環境裡,由於古巴人每天都在演奏,他們的音樂就一直進化,每天都有人投入,有人去發展。【1】後來他到峇里島旅行時,聽到滿月時不曾停歇的甘美朗演奏時,聯想起古巴人持續發展音樂的精神,所以想要把兩種音樂文化融合在一起,以Batá鼓來作為“Bulau Purauama”的開場及結束。

〈我是徐崇育〉(“Yo Soy Vincent Hsu”)的創作者是鋼琴手明馬丁,為的是紀念他和徐崇育之間的深厚情誼。樂團演奏的曲風一如明馬丁的個性:外向,活潑而熱情。〈萬物之始歸於水〉(“Oya”)是徐崇育寫給女神Oya的曲子。在古巴Yoruba宗教信仰之中,每一位神祉都有專屬的數字和色彩。身為可以呼風喚雨,掌握生死的神明,Oya的數字是9,顏色則是多彩的,所以徐崇育以9/4拍來寫這首曲子,透過能量漸強的演奏,來表現風雨不斷增強的意象。法國人類學家李維‧史陀(Claude Lévi-Strauss)曾經提問:根據人類神話,大自然究竟是慈悲,還是殘忍?聽著「Soy La Ley 古巴爵士樂團」的演奏,我也不由得思考這個嚴肅的問題。面對日益惡化的人類環境,無論是何種宗教信仰,所有人都必須存一份敬畏之心吧!

流動的鑰匙—海島.大河.古巴爵士之浪(雅痞書店提供)

“Balinese Dream”以舒緩的薩克斯風旋律起頭,是整場演出的靜謐之章,細膩的情感流露其中,為聽眾營造了一個可以沉澱心情的情境。聽著聽著,我也仿若置身於峇里島的美景之中,感受浪漫旋律帶來的療癒。演出的最後,樂團以「即興聯演」(Jam session)的方式演奏安可曲“Descarga Orishas”,透過輪流即興展現古巴爵士的熱情與活力。整場演出就在觀眾的掌聲與歡呼中結束,完美傳遞了即興演奏的精神。

徐崇育和「Soy La Ley 古巴爵士樂團」以跨文化的創作視角,探索不同地域之間的音樂共鳴。他將不同文化的節奏、旋律與情感融為一體,讓觀眾享受了一場充滿生命力與文化深度的音樂盛宴。這場演出不僅展現了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也啟發人們重新思考音樂與文化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對傳統的致敬,還是對未來的想像,徐崇育的創作都傳遞出一個重要訊息:作為聯繫世界的「鑰匙」,音樂演奏讓我們穿梭於不同文化,找到多樣和共鳴的可能。


注解

1、訪談徐崇育的時間為2024年10月11日中午,地點為臺北市艷陽下義大利小餐館。

《流動的鑰匙—海島.大河.古巴爵士之浪》

演出|徐崇育&Soy La Ley 古巴爵士樂團
時間|2024/11/17 14:00
地點|雅痞書店(臺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一段126巷1號3F)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
這篇文字要探討的,就是這個「不尋常的迴響」的成因,主要聚焦在梵志登的詮釋美學、與長榮交響樂團的合作成果、此一詮釋成功的客觀條件,以及這個成功所代表的,對於西方古典樂界的時代意義。
12月
09
2024
強而有力的節奏搭配迷離奇幻的電子聲響,形塑出一個寬闊、悠遠且充滿想像力的聆聽場域,吉他即興則穿梭其中,展現了樂團在律動與空間感之間的掌控力,呼應著「脈動」曲名,同時也定義了《逗號與句號之間》的風格:融合了電音、當代爵士和搖滾元素的音樂。
11月
27
2024
吶幫人樂團的《分貝沒有超標》為眾人帶來一場跨界派對,以嗩吶家族為主角,佐以爵士鼓、貝斯、巴松管,融合當代、民俗、各種中西合璧的編曲。
11月
24
2024
這種策略不僅容易忽略那些在異鄉成功落地生根或最終凱旋歸來的移民圖像,還可能落入同質化早期移工與當代難民的歷史脈絡及時代背景的危險,簡化了各自情感與心境的複雜性,使其成為鐵板一塊。
11月
11
2024
透過這一系列在臺灣的巡演, “melodies”將「中央線」的演奏風格介紹給本地樂迷,演出現場幾乎是座無虛席,說明了實驗性強的音樂風格和表演形式是有市場的。這也激發了我們思考:在臺灣,聽這類音樂風格的樂迷,未來有沒有可能成長、茁壯?
11月
07
2024
楊曉恩和幾位日本樂手的合作演出,不但見證了本地爵士演奏的高品質,也讓臺灣樂迷看見臺北與東京之間,透過同台演出培養出來的珍貴情緣。我期待未來的臺日交流不但能滋養本地創作,也能提升樂手們在國際間的能見度,讓臺灣的爵士樂成功地走出去。
11月
0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