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中的小狂想《星期一的京奧之旅》
12月
10
2013
星期一的京奧之旅(背包客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27次瀏覽
陳志豪(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學生)

《星期一的京奧之旅》作為背包客劇團的創團作品,肩負著該劇團往後作品的發展風格。「小格局與大議題」成了這部創團作最顯著的特色。一位來自台灣的背包客阿Wen向北京當地姑娘晶晶租了間客房,雙方究竟會在相處的過程中擦出些甚麼火花呢?觀眾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或許可以為這齣劇融入為驚悚劇、偵探劇或愛情劇等元素。然而這一切並沒有發生在舞台上。相反的,劇中人物沒有遇到甚麼驚天動地的事件,僅止於異鄉客對異地輕微的狂想和生活小插曲罷了。

全劇的場景圍繞在一個開放式的客廳,乍看之下是個老舊的小公寓。簡單的飯桌、沙發和晶晶珍愛的鞋櫃等,而景片的布置分別是兩道房門,和一道不顯眼的廚房門。所有人物都在這開放的客廳空間對話與交流。因此,客廳之外所發生的事情必須依靠觀眾自行的想像作詮釋。如此處理手法,好處在於能夠將旁支末節的故事可能性交付給觀眾詮釋或猜度。這在縝密而複雜的戲劇情節中,能夠作為一種懸疑式的留白。然而《星期一的京奧之旅》情節線較為單一,身分認同的議題雖然值得深究,但卻無法透過較為嚴謹的情節線或敘事模式,進一步引發觀眾思考。反而輕輕地帶過,以致使人若有所失。

劇中的對白由於過於生活瑣碎,笑點亦相當刻意,因此沒有充分地發揮作為推動情節的橋梁,彷彿是為了鋪陳下一個議題而存在,實際上卻又不甚具鋪陳作用。例如主角有幾場大段的獨白的戲碼,卻僅為了交代過往的小故事和引出另一個語言與身分認同的關係——他從小就說的語言,究竟是不是「北京話」?以獨腳戲的方式交待身世或許不是確實地必要,除了過於刻意凸顯議題外,節奏亦顯冗長;若能夠專注地經營角色之間的互動關係與對話,藉此營造戲劇衝突和欲探討的命題,或許更能增加豐富的戲劇性。因此,即便仇泠把北京嗆妞晶晶飾演得非常自然到位,一口輕脆的北京話彰顯著人物的鮮明性格與辨識度,可惜的是,阿WEN和晶晶在各種議題的交火中顯得疲弱無力,導致情緒的拋接有落空現象。許多議題都選擇輕輕帶過或避而不談,迴避了更多值得深入發展的議題和衝突點。

阿WEN和晶晶的互動僅止於這開放式小「客」廳,它亦成為二人放下戒心,輕鬆溝通的唯一空間。阿WEN仍然堅決不談政治,異鄉客的身分讓他對身分認同和國籍等的敏感議題非常抗拒。當他被開罰單,被迫在表格的國籍欄上寫下「中國」二字,若非妥協,警察是否會放他離開呢?事後的他也僅能透過不去辦理臨時住戶登記,作為對於制度壓迫的軟性抗議,油然而生無力感,正是當事人無法輕易劃分是非黑白的身分認同命題。旅行結束了,阿WEN繼續回到他的生活軌道,這趟旅程似乎沒有對他的生活造成太大的衝擊,但這道身分認同的申論題,僅能留待觀眾去玩味解析了。

《星期一的京奧之旅》

演出|背包客劇團
時間|2013/12/04 19:00
地點|國立中正大學活動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看似小品的格局,卻在形式上與內容上,以語言深刻觸及了台灣人與中國人的身份與認同問題。編導試圖以輕鬆與友善的角色互動中超越國家作為身份的唯一認同。但我唯一的疑惑是,國家恐怕從來不這麼輕描淡寫。(汪俊彥)
12月
04
2013
新作《天亮前的愛情故事》,雖然對題材的處理與表演形式的選擇,稍嫌保守,但製作規模與演出品質都有不錯水準,仍值得肯定。另一方面,我也期許這群年輕創作者,未來對創作能有更基進的思考:對生命課題與人我關係的探討,不止於個人情感層次,而能有更具政治性、社會性的辯證。
9月
10
2025
這場演出延續了這股真摯力量,從創作到呈現,從身體實踐到語言敘說,都回應著當代的核心提問:在深偽技術能模擬一切的時代,如何確立一個真實的「我」?答案或許就在這群青少年身上。他們不完美,卻誠實;並不無瑕,卻令人信服。
9月
01
2025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