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不界無所謂,快樂不過孤獨《快樂孤獨秀》
9月
10
2012
快樂孤獨秀(臺北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17次瀏覽
謝東寧

當代藝術如果還有「界」的話,那是因為藝術家的觀念,尚未穿越「界」的限制,他們可以安穩待在界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這是一個「去中心」的時代,意義被解構成碎片散落在各個角落,為了要撿拾、拼湊這些碎片,於是冒險(出界)成為必要,跨界合乎「當代」,而其共同的目標,就像本屆倫敦奧運的聖火,由許多小單元的火把並置,結合成一個大聖火,一起照亮世界。

夾子電動大樂隊的應蔚民(小應)便是一個無法被「界」定義的藝術家,早期玩聲音、行動,後來轉向台式綜藝搖滾,後來回歸「應」式搖滾,歌詞更是充滿個人風格的無厘頭生活所感與社會觀察,並且他的演唱會還會加入脫口秀式的戲劇情境。此次在2012臺北藝術節推出的《快樂孤獨秀》,更展現了他對於藝術創作的全面性思考。

本次劇場演出,跟小應在演唱會的演出,最大的不同便是「正經」,寫好的準確劇本,結合日本藝術家大塚麻子的裝置創作,及劇場外肢體演出的即時影像,還有三位實力派小劇場演員的助陣。不過這種正經還是處處透露出「不正經」,首先,將兩個矛盾字眼擺在一起(快樂、孤獨)的秀,就像小應本人,舞台上搞笑,但很嚴肅,演唱會舞台上像偶像,但根本反製造偶像的社會。於是,我們便不能進入理所當然的模式,來看這場演出(一場潛台詞的饗宴)。

觀眾進場時發放了3D眼鏡,演出影像部份有時會出現3D立體影像。演出的第一部份,是小應的新歌發表,五首歌配合據說可以按摩大腦的麻葉動畫影像,將觀眾帶進由小應本人一手詞曲創作「無可奈何!搞笑吧!」的世界。然後是一段後設的「現場分析」廣播劇,由一名記者訪問剛剛正在看演出,資深評論家的感想,大大分析調侃了關於表演中的「笑」(這也是本屆臺北藝術節的主題)。

然後是小應當樂團指揮,配合三位孤獨角色的單人脫口秀,包括古董買賣商(雷煦光飾)、產品開發主任(王世緯飾)和天才漫畫家(朱安如飾),三人天馬行空,有說、有演、有唱,並不時把當指揮的小應和樂手也拉進劇情,並用力荒唐解剖了三種職業,看似在正常外表之下的共通孤獨。

最後,是小應一段精彩的單人「孤獨究 」,以演唱會歌手和樂迷的型式,不同的是,他由為什麼想做這個演出談起,直到回顧他的青春、初戀和影響他人生的書籍、作者、樂團和朋友,並配合詩意影像(及場外即時舞蹈投影)的輔助,而這種語言處處玄機,簡直是哲學辯證式的演唱會,配合夾子的歌曲,竟然是如此順暢,富有啟發性。

不過,觀眾的反應似乎過於冷靜,少了粉絲與偶像之間的瘋狂默契,可能是劇場觀眾和演唱會歌迷的差異,而這也顯示出,演出定位上的模糊。但無論如何,小應還是勇敢地堅持自我,孤獨地和觀眾,完成了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相當獨特的劇場演唱會。

《快樂孤獨秀》

演出|夾子電動大樂隊
時間|2012/09/07 19:30
地點|台北市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
水的流動、直擊心靈的片段式演出,從疾病、死亡、衰老,親情陪伴的痛苦到釋然,當觀眾能夠真的走上台去感受不同位置的角色,或許才能真正跳脫自己墨守成規的觀點,在即興創作與互動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衝擊與真實
12月
12
2024
無論是《他和她的秘密》的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還是《錯・季》與青少年共同參與的集體創作,皆致力於構築感性共享與對話的場域。透過戲劇過程的推進,創造出新的感知方式,促使參與者對現實困頓進行超越與重新想像。
12月
12
2024
針對作品的意義來討論,本劇唯一的主題即是劇名,略顯單薄;縱然譯導楊世彭認為除了「真相」,還更深層討論了「謊言」的意義【1】;然則,也僅是一體兩面的層次。
12月
10
2024
從前作到此作,都讓人感到作品內裡含有一股很深的屈辱感,源自非常厚重、塵積的離散與剝奪,譬如當看到阿梅和Briggs在仿新村屋構的舞台上性交時,那是我們都有感的,殖民的傷痛。為什麼那麼痛的話要由女性來說?
12月
09
2024
讓我們能夠更進一步看清與推進思考,本劇所嘗試對話的當代難題:究竟什麼樣的「人」、「者」或者「眾」,才能夠在這個時代有效地統一起「沒有歷史」的主體形象,使之成為有效地置入歷史,乃至介入歷史的主角?
12月
09
2024
對導演來說,歷史事件的晦澀之處不只出自文化或歷史上的距離,更在於缺乏言論自由的討論正當性脈絡,就像大多數人明明知道這樣是有問題的,卻因為服膺於現實而陷入「雙重思想」(doublethink),導演也面臨了該不該解構議題的困境。
12月
0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