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不界無所謂,快樂不過孤獨《快樂孤獨秀》
9月
10
2012
快樂孤獨秀(臺北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12次瀏覽
謝東寧

當代藝術如果還有「界」的話,那是因為藝術家的觀念,尚未穿越「界」的限制,他們可以安穩待在界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這是一個「去中心」的時代,意義被解構成碎片散落在各個角落,為了要撿拾、拼湊這些碎片,於是冒險(出界)成為必要,跨界合乎「當代」,而其共同的目標,就像本屆倫敦奧運的聖火,由許多小單元的火把並置,結合成一個大聖火,一起照亮世界。

夾子電動大樂隊的應蔚民(小應)便是一個無法被「界」定義的藝術家,早期玩聲音、行動,後來轉向台式綜藝搖滾,後來回歸「應」式搖滾,歌詞更是充滿個人風格的無厘頭生活所感與社會觀察,並且他的演唱會還會加入脫口秀式的戲劇情境。此次在2012臺北藝術節推出的《快樂孤獨秀》,更展現了他對於藝術創作的全面性思考。

本次劇場演出,跟小應在演唱會的演出,最大的不同便是「正經」,寫好的準確劇本,結合日本藝術家大塚麻子的裝置創作,及劇場外肢體演出的即時影像,還有三位實力派小劇場演員的助陣。不過這種正經還是處處透露出「不正經」,首先,將兩個矛盾字眼擺在一起(快樂、孤獨)的秀,就像小應本人,舞台上搞笑,但很嚴肅,演唱會舞台上像偶像,但根本反製造偶像的社會。於是,我們便不能進入理所當然的模式,來看這場演出(一場潛台詞的饗宴)。

觀眾進場時發放了3D眼鏡,演出影像部份有時會出現3D立體影像。演出的第一部份,是小應的新歌發表,五首歌配合據說可以按摩大腦的麻葉動畫影像,將觀眾帶進由小應本人一手詞曲創作「無可奈何!搞笑吧!」的世界。然後是一段後設的「現場分析」廣播劇,由一名記者訪問剛剛正在看演出,資深評論家的感想,大大分析調侃了關於表演中的「笑」(這也是本屆臺北藝術節的主題)。

然後是小應當樂團指揮,配合三位孤獨角色的單人脫口秀,包括古董買賣商(雷煦光飾)、產品開發主任(王世緯飾)和天才漫畫家(朱安如飾),三人天馬行空,有說、有演、有唱,並不時把當指揮的小應和樂手也拉進劇情,並用力荒唐解剖了三種職業,看似在正常外表之下的共通孤獨。

最後,是小應一段精彩的單人「孤獨究 」,以演唱會歌手和樂迷的型式,不同的是,他由為什麼想做這個演出談起,直到回顧他的青春、初戀和影響他人生的書籍、作者、樂團和朋友,並配合詩意影像(及場外即時舞蹈投影)的輔助,而這種語言處處玄機,簡直是哲學辯證式的演唱會,配合夾子的歌曲,竟然是如此順暢,富有啟發性。

不過,觀眾的反應似乎過於冷靜,少了粉絲與偶像之間的瘋狂默契,可能是劇場觀眾和演唱會歌迷的差異,而這也顯示出,演出定位上的模糊。但無論如何,小應還是勇敢地堅持自我,孤獨地和觀眾,完成了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相當獨特的劇場演唱會。

《快樂孤獨秀》

演出|夾子電動大樂隊
時間|2012/09/07 19:30
地點|台北市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Z劇》特別之處在於華裔離散者的自述,從個體的境遇娓娓道來,其表演形式令人想到話劇。不過,Z劇沒有特別去經營講述的文體,講究語自身的詩性,而比較像是直陳式的報告,但若推論它是「報告劇」,卻又不是那種夾帶剛性左翼的視角,強調史實、社會或歷史事件的劇場形式。
8月
19
2025
當社會從宗教、家族轉向個體化與數據化,真正能給予安全感的反而是那份「被無條件接納」的關係。音樂劇透過舞台與現場的即時共感,讓這份訊息有了實體出口,也讓觀眾有機會暫時卸下屬於這個時代的「貼紙焦慮」。
8月
18
2025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