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成熟更靠近了一點《〞離〞生活近一點》
12月
04
2012
〞離〞生活近一點(索拉舞蹈空間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95次瀏覽
戴君安

索拉舞蹈空間今年的新製作《〞離〞生活近一點》在台南市的小劇場,對上在隔壁演藝廳盛大上演《黃金海賊王》的金枝演社,仍能填滿半成以上的觀眾席,應該也算是成績不錯的票房。

台南市的原生劇場,顯然不是這一場製作原先預設的空間,看來像是將小型鏡框式舞台演出的作品,搬到黑盒子裡一般,使得部分的段落,諸如舞者們站在假想的翼幕裡等著出場的片刻,顯得有些突兀。實際上,演出空間的限制總是難免存在,如果可能的話,順應空間稍作修改,應該不失作品原貌,且能讓演出更具完整性。

今年的舞者們有舊面孔也有新面孔,新血注入的活力,使得整體呈現較往年的演出鮮明許多。舊人也有愈加成熟的表現,尤其是慣於使用芭蕾語彙的賀愛曾,展現了她試圖跳脫古典芭蕾框架的決心,雖然仍有點小小的澀滯,但是可以看到暢達與豁然的能量,已經大量的注入她的肢體表達。或許是這番改變之故,使得她在一群靈活跳動的舞者中,顯得格外搶眼。

整場的四個作品各自獨立,並無串連;雖然都個別和主題 「生活」有些呼應,但是整體意象乍看稍嫌模糊,似乎有話要說,但又不能清楚表白。換個角度思索,這也和主題「離」有些契合,究竟是拖遠或拉近生活,則任憑各自表述。

郭芳伶編創的《喧囂的孤獨》,似乎在闡述熱鬧都會中的寂寞身體與心靈。開場與結束畫面的頭尾呼應,以及多次重複的動作段落,也似乎在陳述每天重複相同步驟的單調生活百態。

《無足輕重的反抗》乍看之下,似乎少了點什麼,但可看出整首作品有著反映生活上的無奈意境,尤其是編舞者許慧玲在結束前才以輕如鴻毛的諷刺性手法,表達她的黑色幽默,才為初始的疑惑找到解答。

《LO失ST》以白色的服裝與鬆緊帶,劃開黑色空間的寂寥,舞者們穿梭其間,彷彿尋找方向的落寞身影。編舞者張崇富沒有一定成規的風格,再一次的在這個作品中展現。他的舞蹈結構鋪陳有序,且能靈活運用舞者的肢體能力,使這個作品稱得上是整場演出中,最有份量的「舞蹈」。

潘大謙編創的《出入之間》,與其說是「舞蹈」,看來更像是「肢體劇場」(physical theatre)的展演;或可說,舞者們在這個作品中,看來更像是一個大型裝置中的移動媒材,她們走出了「跳舞」的格局,進入了必須另尋定位的藩籬。這樣的呈現,對創作者、表演者和觀眾而言,應該都是挑動思維與習性的策動吧!

索拉舞蹈空間自2006年草創至今,積累的一點一滴都沒流失,且在2012年看到更多的突破;但如果要邁向更精緻的呈現,索拉需要更多刺激和推力。

《〞離〞生活近一點》

演出|索拉舞蹈空間
時間|2012/12/01 19:30
地點|臺南文化中心原生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親密近地》的編舞家奧萊・康詹拉與艸雨田製作團隊,成功將抽象的文化政治,轉化為極富張力的舞台視覺與身體語彙。
6月
26
2025
三人關係的穩定與不穩定的運作,是本作最具潛力的創作方向。相較於語言與符號的置入,這些從身體協作中生成的摩擦與裂縫,更能直接回應「三」所代表的符號,《三》最終不是在告訴「三是什麼」,而是在引導觀眾一起去思考「三可以是什麼」
6月
26
2025
比較可惜的是,《界》過於偏重高敏感人士「日常行為」模式的複刻,而限制了動作在劇場中可能的想像,在作品的敘事上,也少了「如何接納自己的特質」的描繪。
6月
25
2025
透過這種多重交織的敘事疊合,賴有豐試圖以自身的創作不僅只是回應土地給予自己的創作發想,更蘊含著帶領觀者進一步去探索更多關於這片島嶼上,不同地區的人們其所面對的議題以及當地的人們如何看待這些事物。
6月
16
2025
相較於傳統以旋轉、跳躍等作為芭蕾舞劇的高潮劇情橋段,阿喀郎.汗的編舞創意像是將舞者推入萬丈深淵,更考驗著舞者的舞蹈硬底與增進其芭蕾舞者其他少使用的肌肉核心的生成
6月
12
2025
從改編的手法來看,如果說《閉俗Pí-Sú》是屬於海棉吸水式的放大版,《搏筊》則大致保留原作的內容、並在作品的前後增加段落,屬於加載型的擴充版。
6月
06
2025
舞動的身體與河水的影像交疊形塑為流動地景,是一幕幕內心情感的獨白,又像是一場儀式性的淨化歷程,形成多變的符號意象,將觀眾帶入一場關於失語、記憶與存在的經驗世界。
6月
04
2025
為何最深刻的顛覆仍由男性完成?女性是否仍被期待回歸那個柔弱而寬容的敘事角色?浪漫的芭蕾舞意象。形式的當代,是否尚未真正撼動情感結構與角色邏輯的深層秩序?
5月
28
2025
《永恆回歸》不是一次對單一文化的回望,也非純然的個人返鄉敘事,而是一場藉由舞蹈身體展開的複數對話:關於傳承與創新、個體與群體、離散與歸屬。
5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