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與極限運動的新感官體驗《秋收—夜祭》及「2019十鼓秋季極限藝術節」
1月
02
2020
秋收─夜祭(十鼓擊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39次瀏覽

黃微芬(一般社會人士)


黑夜中,觀眾們每人手持著火把,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從餐廳一路沿著舊時糖廠內的鐵道,穿過倉庫,轉入條狀框架構成的矩形長廊,廊道邊壟起的土丘,就是「甜蜜之丘」了。

十鼓擊樂團在其所策畫的「2019年十鼓秋季極限藝術節」中的表演節目《秋收—夜祭》,便於「甜蜜之丘」前的齒輪舞台展開。此時,鼓者們已在台上定位,不疾不徐地輕輕敲著鼓,不時伴隨著「噹」一聲的罄音,以反覆而和緩的節奏進行著。這是十鼓擊樂團特別設計的開演儀式,為的是配合首度在齒輪舞台的不插電演出,於是原本的舞台燈光改由熊熊的火盆取代,讓夜晚的園區多了一股神秘感,像是一場部落的夜祭,以鼓聲開場,而觀眾們也像是被鼓聲召喚似的,拿著火把,一路走了百來公尺長的距離,齊赴這幽幽之地;然後,放下火把,隨意找個坡地坐下,聆聽這夜晚的聲音,靜待節目登場。

接下來的曲目,十鼓擊樂團亦特意挑選了歷年來的代表作,再加以重新設計、編排,尤其是對氣氛的營造,更可看出其用心。舉例來說,〈點將令〉這首以民間八家將陣頭為題材的創作曲,刻意將舞台延伸到齒輪舞台旁的糖蜜槽,由站在槽頂的鼓者搖動串鈴,揭開序幕,鈴聲隨著風的飄盪,彷彿來自天際,為將爺的出場鋪陳出極好的氣氛,亦凸顯出十鼓擊樂團想要呈現的環境劇場效果。其他幾首在水舞台的演出,讓跳躍的火光倒映於水面,亦頗讓人驚喜;意想不到的是,糖蜜槽下方這灣淺水,竟能幻化出如此動人的視覺效果。

秋收─夜祭(十鼓擊樂團提供)

台灣各地的糖廠,隨著糖業的沒落,多半拆除,成了閒置廢墟,而十鼓擊樂團以表演團體之姿進駐仁德糖廠,打造以鼓樂為主題的文創園區,將工業遺產變身為藝文展演空間,包括在製糖工場五重壓榨機上搭建的「夢糖劇場」,以及利用壓榨室透平機的巨大齒輪改造成的戶外舞台,都是極具特色的表演場地。多年來,十鼓擊樂團在仁糖這塊基地上,專注於表演藝術領域的開拓及耕耘,始終充滿拚勁,除了2004年發展迄今、最早打響在農曆春節演出的「鼓樂節」之外,陸續又有夏日音樂節、跨年音樂會、囪擊音樂祭的推出,表演內容已跨出「鼓樂」的範疇,朝多元藝術形式的發展。

而在2019年深秋,十鼓擊樂團又有驚人之舉,將園區近年來積極推動的極限運動及設施,與表演藝術結合,推出「十鼓秋季極限藝術節」來挑戰人們的欣賞體驗。於是,在表演中,赫然可見有人如飛鼠般,自四層樓高的糖蜜罐滑翔而下,降落在觀眾與舞台之間,亦可瞥見有人自舞台後方七層樓高的製糖工場高台,如自由落體般地一躍而下,引人驚聲尖叫。

當然,要將極限運動/設施與表演藝術這兩種完全不同領域的娛樂混搭在一起,必然有一定困難度,特別是像十鼓擊樂團這類侷限於特定舞台的音樂性質演出,要如何讓觀眾在凝神觀看舞台表演的同時,又能夠巧妙地「介入」極限運動,而不覺得受到干擾,更顯其挑戰性。因此,這回在秋季極限藝術節的演出,也非全然完美;但無論如何,十鼓擊樂團所設計的「極限藝術節」在全台各縣市諸多表演藝術活動中,獨樹一格,若能深耕,未嘗不是為台灣的表演藝術開創了新領域。

《秋收—夜祭》

演出|十鼓擊樂團
時間|2019/11/22 19:00
地點|台南十鼓仁糖文創園區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麥考伊.泰納快速切換和弦的手法,對於林奕銘領軍的樂團並不構成障礙,在爬過困難的山頭之後,團員們像是海闊天空般地自由,他們的演奏展現了輕鬆快意的氣氛。
1月
24
2025
若忽略掉擁有高度庶民美學的民戲,打造一個觀眾無法接近的舞台,又如何讓演員真正在觀眾流動性高的場域中,展現表演魅力?而在春美歌劇團一齣賞金極高的演出中,看見的是演員為觀眾創造效果,為自己創造表演空間。
1月
23
2025
在臺灣自由爵士場景尚未完全成熟的時代,原田依幸四重奏為本地樂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自由爵士並非是無序的狂熱,而是經年累月琢磨出來的創作,同時也是一套高度風格化,有完整價值體系的藝術語言。
1月
19
2025
而到了下半場,樂團與指揮之間合作得愈發有默契,指揮對於樂團的掌控得宜,樂曲風格分明,將這些歌劇的序曲演奏得十分精彩,細緻又脫俗。可以聽見飽滿豐沛的情感從樂團中宣洩而出,甚或是從團員演奏的表情中,都可以感受到大家與指揮一同盡心也盡興地融入在音樂之中。
1月
17
2025
今晚的土撥鼠室內樂群全員齊聚於舞台上,以他們多年深耕於台灣舞台的經驗,將不同的室內樂形式:四手聯彈、三重奏、四重奏……等等的多樣性呈現,為台灣觀眾量身訂製了這樣一場在聽覺上有著多重享受的「伊比利花園之夜」。
1月
13
2025
今晚所演唱浦契尼的《光榮彌撒》,在指揮吳曜宇細膩的音樂處理下,精彩地詮釋了這部美好的作品。就像是吳曜宇偕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和台北愛樂合唱團,用他們青春洋溢的音樂向那曾經青春的浦契尼致意。
1月
07
2025
透過對女性作曲家作品的演繹,《Lucy & Girls’ Melody 女作之韻 III》帶領樂迷重新認識長久以來被爵士樂圈忽略的創作,藉此啟發更多人留意音樂裡的「女性」,為臺灣爵士演出帶來更多元的策展視角,以及鼓勵創作的可能性。
1月
03
2025
一個演奏實踐是否有其創造性或獨特藝術價值、其中的技術層面(包含整頓合奏的能力、演奏的技巧)是否頂尖、作為觀眾的自己是否喜歡,這三件事情完全應該區分開來。
12月
20
2024
透過不同的選曲組合,「爵士女朋友」四重奏在這場演出裡以多元的音樂視角為臺北的爵士樂現場注入活力。長笛作為主奏樂器,跳脫了傳統爵士四重奏中薩克斯風或小號的框架,為熟悉的旋律帶來耳目一新的質感
12月
1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