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與極限運動的新感官體驗《秋收—夜祭》及「2019十鼓秋季極限藝術節」
1月
02
2020
秋收─夜祭(十鼓擊樂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72次瀏覽

黃微芬(一般社會人士)


黑夜中,觀眾們每人手持著火把,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從餐廳一路沿著舊時糖廠內的鐵道,穿過倉庫,轉入條狀框架構成的矩形長廊,廊道邊壟起的土丘,就是「甜蜜之丘」了。

十鼓擊樂團在其所策畫的「2019年十鼓秋季極限藝術節」中的表演節目《秋收—夜祭》,便於「甜蜜之丘」前的齒輪舞台展開。此時,鼓者們已在台上定位,不疾不徐地輕輕敲著鼓,不時伴隨著「噹」一聲的罄音,以反覆而和緩的節奏進行著。這是十鼓擊樂團特別設計的開演儀式,為的是配合首度在齒輪舞台的不插電演出,於是原本的舞台燈光改由熊熊的火盆取代,讓夜晚的園區多了一股神秘感,像是一場部落的夜祭,以鼓聲開場,而觀眾們也像是被鼓聲召喚似的,拿著火把,一路走了百來公尺長的距離,齊赴這幽幽之地;然後,放下火把,隨意找個坡地坐下,聆聽這夜晚的聲音,靜待節目登場。

接下來的曲目,十鼓擊樂團亦特意挑選了歷年來的代表作,再加以重新設計、編排,尤其是對氣氛的營造,更可看出其用心。舉例來說,〈點將令〉這首以民間八家將陣頭為題材的創作曲,刻意將舞台延伸到齒輪舞台旁的糖蜜槽,由站在槽頂的鼓者搖動串鈴,揭開序幕,鈴聲隨著風的飄盪,彷彿來自天際,為將爺的出場鋪陳出極好的氣氛,亦凸顯出十鼓擊樂團想要呈現的環境劇場效果。其他幾首在水舞台的演出,讓跳躍的火光倒映於水面,亦頗讓人驚喜;意想不到的是,糖蜜槽下方這灣淺水,竟能幻化出如此動人的視覺效果。

秋收─夜祭(十鼓擊樂團提供)

台灣各地的糖廠,隨著糖業的沒落,多半拆除,成了閒置廢墟,而十鼓擊樂團以表演團體之姿進駐仁德糖廠,打造以鼓樂為主題的文創園區,將工業遺產變身為藝文展演空間,包括在製糖工場五重壓榨機上搭建的「夢糖劇場」,以及利用壓榨室透平機的巨大齒輪改造成的戶外舞台,都是極具特色的表演場地。多年來,十鼓擊樂團在仁糖這塊基地上,專注於表演藝術領域的開拓及耕耘,始終充滿拚勁,除了2004年發展迄今、最早打響在農曆春節演出的「鼓樂節」之外,陸續又有夏日音樂節、跨年音樂會、囪擊音樂祭的推出,表演內容已跨出「鼓樂」的範疇,朝多元藝術形式的發展。

而在2019年深秋,十鼓擊樂團又有驚人之舉,將園區近年來積極推動的極限運動及設施,與表演藝術結合,推出「十鼓秋季極限藝術節」來挑戰人們的欣賞體驗。於是,在表演中,赫然可見有人如飛鼠般,自四層樓高的糖蜜罐滑翔而下,降落在觀眾與舞台之間,亦可瞥見有人自舞台後方七層樓高的製糖工場高台,如自由落體般地一躍而下,引人驚聲尖叫。

當然,要將極限運動/設施與表演藝術這兩種完全不同領域的娛樂混搭在一起,必然有一定困難度,特別是像十鼓擊樂團這類侷限於特定舞台的音樂性質演出,要如何讓觀眾在凝神觀看舞台表演的同時,又能夠巧妙地「介入」極限運動,而不覺得受到干擾,更顯其挑戰性。因此,這回在秋季極限藝術節的演出,也非全然完美;但無論如何,十鼓擊樂團所設計的「極限藝術節」在全台各縣市諸多表演藝術活動中,獨樹一格,若能深耕,未嘗不是為台灣的表演藝術開創了新領域。

《秋收—夜祭》

演出|十鼓擊樂團
時間|2019/11/22 19:00
地點|台南十鼓仁糖文創園區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王群婷的音樂語彙不拘泥傳統,著重的是聲響結構和情感氛圍。透過簡潔但深刻的旋律、自由而具彈性的即興、營造出精緻而具詩意的聆聽效果。這使她的創作既保有個人特色,也能和當代即興音樂對話。
5月
06
2025
這些年輕的演奏家組成的「衛武營當代樂團」與指揮路博曼合作出一場完美而專業的現代音樂演出,讓人對台灣的當代音樂發展前景不禁充滿了樂觀的期待。
5月
05
2025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所有的當代意象詮釋在事後回想都十分有韻味,但在觀演當下感受到的無趣與疏離卻也真實存在;而這一份不適,恐怕不是「前衛劇場」、「意象表演」等術語能夠輕筆帶過的。
4月
30
2025
好似漢普森用他內心的柔軟,在一連串末世的戰爭、死亡與分離之後,對這組作品注入了對人性的關懷;最終將人性領到了神性的終點,主人翁的靈魂終得上帝的拯救,進入上帝的國,得著永恆的安息。
4月
29
2025
趙方豪在這部貫穿了二十四首不同主題歌曲的作品中,忠實地詮釋出富有層次的情緒,再加上劇場新形態的演出方式,趙方豪今晚的演出,確實展現出他音樂中卓越的藝術性,可謂其為相當成功的演唱!
4月
28
2025
無論名稱上被歸類為舞蹈劇場、作曲劇場或其他名稱,這些作品真正扣合的,是當代音樂劇場「去分類化」的本質:跨領域媒材的融合、聽覺與視覺的並置、以及由觀眾自由感知所構成的美學場域。
4月
23
2025
演奏家們並不只是「世界級演奏家」,更是探索聲響可能性的旅人,在此場音樂會中,改編與原創、平衡與衝突、嚴謹與幽默,都在細膩的演繹之下,展現出無限的音樂可能性,而此正亦為室內樂最動人的地方。
4月
09
2025
而這整場的舒曼藝術歌曲,在葛哈爾的歌聲與胡伯的琴聲中,聽眾好似跟著畫家弗里德利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那畫中的漂泊者,一起登上了山巔,凝視那洶湧翻騰的雲海,啜一口「致青春」的那種渴望(Sehnsucht)和傷痛(Wehmut)。
3月
28
2025
《群體動物》的內容是有機且開放的,透過彈性且多元的設計,音樂家每一次的「演奏」,參與者每一次的「演出」,彼此互動時所作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如此不同。
3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