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靜之間,繪畫構圖《一隻鳥的畫像》
12月
08
2014
一隻鳥的畫像(影響・新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66次瀏覽
李承曄(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

拿起一枝又一枝的彩色筆,藉由想像繪畫來構成心中所謂鳥的畫像,彼此之間小朋友互相討論、互相學習,那關於每個人心中鳥的畫像是什麼? 是什麼啟發著小朋友動手繪畫,一隻鳥的畫像, 一次次述說心中畫像的樣子,關於形象的想像,那就動手開始繪畫吧,第一件事情,構圖。

《一隻鳥的畫像》是台南在地劇團影響.新劇場,原利用台南321藝術聚落老屋空間所推出的環境劇場作品。而在2014年「衛武營玩藝節」,則將這演出改成劇場黑盒子版本,當中如何保持與大量觀眾的親密互動性,並維持這作品本身的完整度,會是這版本中十分值得去檢驗與思考的觀點。但就在演後小朋友積極地舉手上台要求發表,並大聲地說,我是什麼樣子的鳥,並表現出來後,這或許達到了這演出的目的性,親子下的互動對話。

整個演出長度約40分鐘,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探討,首先是戲劇故事本身,第二部分則是戲劇創作所延伸出來的互動親子活動,而這兩部分結合起來,正是所謂一個戲劇作品演出前與演出後的討論與觀點。首先戲劇故事本身中,一開始以玩的概念切入,演員開始使用自己的身體,藉由一步步地看似觀察與模仿動物形體方式,製造一個又一個關於身體的趣味。這樣安排立即地吸引著觀眾的目光,對於小孩來說,也從演出找到彼此之間對話的語言。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沒有言語的框架下,演員走進小朋友之間,近距離與觀眾零距離的互動,演出當中跟著小朋友一起玩,這或許也間接地說明這演出想說的對話:你好,這是我現在的創作過程,歡迎來跟我們一起玩,一起創作,而這也直接扣合後方互動活動的關係。簡而言之,也是觀眾在參與演出者之間的反應與回饋,進而達成兒童啟發的演出目的。

一段一段動作行為後,彷彿將一段關於繪畫的過程,企圖在畫布上填補色彩,利用光影變化將故事切入繪畫形象完成。從節目單上可知道這齣戲發想來自法國詩人Jacques Prevert短篇詩作《一隻鳥的畫像》,而這詩作的內容從打開後面舞台道具後,利用一個畫布形象繪畫,試圖將關於詩句一點一滴展現出來。這是個早晨,太陽出來,像是一首詩圖像化的方式展現出來,一次又一次用光影所產生出來的奇幻影像,不禁地讓人深深地吸引於裡面的視覺變化,並靜靜地享受那片段的寂靜時刻,最後拿出一張實體畫作同時,也像是從幻境中走出真實,無形地來說也間接利用這短暫地時間,也拉出現實與幻象之間的拉扯,對小朋友來說,也是一種些許的落寞與省思,但這卻是好的,因為結束了,而我們必須進入下一步,未來。而戲最後也讓小朋友藉由帶著自己繪畫,一個關於這齣戲的紀念與回饋走出劇場,來迎接接下來的生活。

整體而言《一隻鳥的畫像》是一齣相當誠懇的小品作品,在有限的時間裡,依然保持創作動機與目的,不落入商業化作品迷失。最後就如同詩作中最後的文字一樣,靜靜的、靜靜的,也許我們都在完成一個心中人生繪畫的景象,此刻我們正在構圖階段,期待上色完成的那一天。

《一隻鳥的畫像》

演出|影響.新劇場
時間|2014/11/22 19:30
地點|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285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遊戲」有如戲的前導文,以最少的文字,但是最豐富的身體語言與肢體想像,精準地表現出兒童對遊戲的熱愛,也間接地傳達戲劇沒有設限的想像。精簡的單詞也彷彿再次呼應詩作的精鍊風格。(羅家玉)
11月
27
2014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