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演員的傳統氣味《我妻我母我丈母娘》
7月
04
2016
我妻我母我丈母娘(春河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924次瀏覽
汪俊彥(2016年度駐站評論人)

《我妻我母我丈母娘》是「春禾」編劇,方芳、郎祖筠共同戲劇指導並結合狄志杰、黃宇琳、趙自強、杜詩梅等一同演出。經濟的演員編制、平均的戲份安排,扣合在上下兩場男主角周旋在前世一妻二妾與今生老婆、母親與丈母娘之間的故事。故事描述前世員外(狄志杰)與妻妾金花(方芳)、銀花(郎祖筠)、桐花(黃宇琳)爭寵,趙自強飾演老管家與銀花暗通款曲。上半場透過員外意外死亡延續至下半場,大家一同投胎至今生。三位妻妾在今生分別成了丈母娘(方芳)、母親(郎祖筠)、妻子(黃宇琳),狄志杰則作為現代小男人,在岳母隨著老婆搬進家裡開始成為左右為難的夾心餅,趙自強則在前世與銀花的曖昧關係中,在今世成為父親。角色、情節不過於曲折,主題亦清楚明確:演繹前世今生與三個女人之身份、關係與情感。

這齣戲應該屬於「人包戲」,亦即精彩的演員可以將一齣簡單的戲演得淋漓盡致,而觀眾買票常常為的是一睹精彩的這些演員飆戲丰采。方芳出道、活躍於影視界,在解嚴前後時華視綜藝節目《連環泡》、《中國小姐》的當家台柱,她扮演的「有為青年」、「方哥」、「老方」等角色都為當時大眾所熟悉,她的打諢插科也介入了臺灣風起雲湧的社會政治文化、闢出電視頻道的諷喻模仿路線。2005年參與表坊《這一夜,Women說相聲》,才近距離看到她的口條功力與舞台收放能力毫不馬虎。郎祖筠從國立藝術學院(今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後,在劇場界、影視界都有表現,後來又拜師相聲大師吳兆南,個人的表演魅力十足、台風穩健。這齣戲有這兩位女主角挑大樑,就幾乎保證了表演的品質。黃宇琳出身京劇演員,站在舞台上自帶著一股端莊之氣,角色亮度上雖不弱,但在以方芳與郎祖筠主導的表演方式下,身體顯得較為拘束,但卻正好符合小妾與女兒/媳婦居中生存的位置。狄志杰的身體一直帶著屏風表演班的喜感,獨挑全場唯一男主角的他,有時略顯分身乏術,整場表演的完整度就很容易現出些許疲態。趙自強在全齣實在具有畫龍點睛之妙,恰到好處的拿捏在上半場的管家兼充串場,下半場則以幾乎無聲、沒有地位的好好父親與丈夫角色,在適當時機提點、介入。以趙自強的知名度與表演,過度的表演很容易搶了狄志杰的鋒頭,而成唯二后一王(方芳、郎祖筠、趙自強)的局勢。但趙自強拿捏上毫不多取一份,精準地搭配反而更顯出他在表演與角色經營上的高度成熟。比較令人不解的是杜詩梅一角,杜詩梅的舞台效果其實非常好,但在這齣戲的角色設定上,卻因為為了串起上下場,安排了孟婆的角色由她擔任。不知為了角色平衡或是其他因素,孟婆一同被捲進下半場的今生裡,成為狄志杰星座占卜公司裡的職員與代班主持。但這個角色設定與其他角色幾乎完全沒有關係,顯得多餘;又因其串場戲份不少,反而讓戲的節奏顯得拖沓。

另外必須一提的是,下半場方芳與郎祖筠的鬥法過於零碎,以致於缺乏較完整的情節與情境經營,也是讓下半場(尤其前半段)的節奏與敘述無法開展的原因。但在當今劇場界無不崇尚多媒體、3D效果、後設或是參與效果之際,春河劇團的再出發選擇了扎扎實實的表演,沒有奇巧的舞台效果,反而讓人目不轉睛地聚焦在演員的身體儀表與口條情緒,某種「傳統」的劇場親切感,讓尋找「前世」表演記憶的觀眾很安心、很放心。

《我妻我母我丈母娘》

演出|春河劇團
時間|2016/06/26 14:30
地點|台北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總結來講,規齣戲上值得思考的部分,毋是無國籍移工囡仔的困境有偌艱難,顛倒是無仝創作者/團體怎樣展現怹家己討論議題的角度。《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佇頭前的部分已經共這个層次的討論帶予逐家,可惜後壁的部分煞改做目前弱勢題材戲劇定定使用的手路
10月
14
2025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