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亡化解生者念——談《勸世三姊妹》的劇情鋪陳
7月
18
2023
勸世三姐妹2023 台北站劇照(躍演提供/攝影林政億)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304次瀏覽

文 鄭心怡(中正大學中文系)

「牽亡歌陣」的用意表面上是牽引亡魂順利通往西方極樂世界,乍看之下是為亡魂所設,但其實背後真正的意義是為了勸慰在世家屬,讓家屬能放下心中對亡者的想念。生者的生活能繼續向前邁進,而亡者也能放心離開。

故事講述宋家三姊弟國珍(張擎佳飾)、國美(張芳瑜飾)、國豪(宮能安飾)因為地契而在多年之後回到雲林虎尾老家,卻捲入大伯公的遺囑——除非人不見,否則一定要「德玲牽亡團」來跳牽亡歌陣替自己送行,完成的話可拿到五百萬遺產做為酬勞。為了生活而掙扎的宋家三姐弟為了拿到大筆遺產,時常拌嘴吵架的他們也開始團結合作,在過程中種種回憶、過往鋪天蓋地而來,國珍開始漸漸理解父親宋德正(曾志遠飾),並因為阿獅(呂承祐飾)的陰謀而意外解開對父親的誤會,最後用回老家的期間所學的牽亡儀式,好好的送自己爸爸一程,化解心中一直以來的憾恨。

《勸世三姊妹》將音樂劇元素和「牽亡歌陣」巧妙結合,不失音樂劇風格又能呈現「牽亡歌」的韻律感。另外戲中也呈現兩個有趣的反差,人說「談錢傷感情」,但《勸世三姊妹》中闊別多年未見的宋家三姊弟起初卻是因為一紙地契而重新回到雲林老家,甚至為了拿到五百萬遺產,卯盡全力學習「牽亡歌陣」技藝。一家人的感情反而因金錢問題重新凝聚在一塊,並在相處的過程中慢慢磨合並體諒彼此。第二個反差則是陳麗卿(李旻潔飾)提及「找不到心中最珍惜的人,那就從恨的人當中挑一個最恨的人出來吧!」因為愛得夠深,所以才會生恨,換個角度思考,原本絞盡腦汁的答案卻已然揭曉。

《勸世三姊妹》劇情精彩,劇情有多處反轉令人驚喜,尤其大伯公(王為飾)在劇情前部一直充當說書人的身分,直至醫院一景才揭曉其為留下遺囑的大伯公,是令人意想不到的爆點,其俏皮的個性也為整齣戲增添不少歡笑聲。惟宋家三姐弟的母親鄭美玲的設定有些模糊不清。根據宋國珍與弟弟妹妹之間爭執的橋段可得知養育手足的經濟重擔主要落在大姐國珍身上,爸爸失蹤、母親疑似自殺後就沒再見過父母。也因此當國珍回到雲林老家,看見母親的鬼魂(曾志遠一人分飾兩角,此時以宋德正身份假扮國珍母親鄭美玲)時,沒有半分驚訝,甚至提及母親是跳溪自殺。但藉由國珍每次與「美玲鬼魂」見面時,提及美玲身上有臭味,加上大伯公與宋德正之間的對話,以及揭露真實身分的前一場,阿狗(呂承祐飾)提及我們都是在「假扮別人」時,宋德正假扮美玲的真相大白,而真正的鄭美玲並沒有死。這樣的安排是為了讓宋德正與國珍之間有更多互動,以推動劇情進展,但母親美玲出現時,照理來說,應該是與國珍闊別多年後相見,但美玲卻異常冷靜,彷彿已與國珍相見多次。在劇情上並無解釋為何美玲活著卻沒有與國珍姐弟相見,讓國珍一肩扛起養家重擔,而美玲見到國珍的表現是否合理,或許可進一步探討。

《勸世三姊妹》以直白話語鋪陳人間的細膩真情,台詞字字句句搞笑又諷刺,讓人笑得前俯後仰、不能自已,但在感人處卻整個觀眾席都是吸鼻水的聲音。躍演多次嘗試將在地文化結合音樂劇演出,讓更多人認識自身文化,或是藉由觀看戲齣產生共鳴。這次《勸世三姊妹》每場票房近乎完售,顯見這齣戲的感染力之強大,也讓人不禁期待躍演的下一部與在地文化結合的作品。

《勸世三姊妹》

演出|躍演
時間|2023/07/06 19: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大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勸世三姊妹》就是一部「政治正確」的通俗劇,有充分滿足感官的視聽娛樂效果,對重要社會議題有正確立場,並且有適當份量的「勸世」、「勸善」意義⋯⋯總結全劇的:「車可以等,幸福不能等」,讓全場觀眾哄然,標示的不只是一部票房成功作品的誕生,更是對這個時代的一個註解。
7月
18
2023
劇末(相對)原汁原味的牽亡歌陣,搭配亡魂歌隊為父親送行,紙錢紛飛的舞台畫面魔幻而唯美,更點出了牽亡歌「勸善」又「勸亡」的真正意義,不再只是借用本土音樂元素而已,而能真正與情節扣合。此外,音樂上的「傳統曲調新詮釋」,也呼應了劇本對傳統家庭價值的翻轉。
1月
12
2023
這是一個經過公部門資源培力多年的素人戲劇團隊,首次自主自發地展開了西方經典的讀劇行動旅程,從文本改編到排練、技術設計、現場執行等環節,自力完成,確屬不易
2月
17
2025
酒神消解了個體的差異,包括種族、性別或階級,是一種打破界限的集體狂歡。我認為導演在本劇中有意,用歌舞的方式讓參與者在演出過程中達到精神的統一,利用演員本身「跨文化身體」的特性,打破現代社會理性框架
2月
17
2025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