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展(國立臺灣大學新聞所學生)
《解離》讀劇演出在藏身條通巷弄裡的濕地上演。路過夜晚燈紅酒綠的林森北路,踏上工業風的濕地台階,進入演出場地時轉而聽到了輕緩的誦經聲,這樣輾轉又突兀的地景變換有些猝不及防,但又像是在不同身分的轉換中提前感受過了解離會有的狀態。
解離症也被稱作「多重人格障礙」,通常是因為壓力或創傷導致記憶的喪失以及擁有不同的人格狀態。【1】因此若要嘗試理解女子的「解離」狀態,就會先有她經歷過創傷的這一預設。起先一度想單純從女性出發來解讀女子(林唐聿飾)的情緒和行為,嘗試思考她在愛情、親情和事業中的焦慮來源為何時,發現一切仍然繞不開暴力。父權與政治的暴力在女子的精神狀態上留下了深淺不一的刀疤,致使她的日常被恐懼和焦慮充斥。
憤怒是最容易被看到的情緒,反抗是能產生最大聲響的動作。但若要回到最初一切的起點,憤怒和恐懼本就是共同體。因為面對父權和國家機器的壓迫而產生恐懼,又因為面對不公不義而心生不平,所以才孕育了憤怒和反抗的力量。時代擅於書寫悲劇,而悲劇的時代造就安蒂岡妮。雖然女子的狀態虛實難辨,記憶也不算可靠,但綜觀全本從最初面對父權壓迫的唯唯諾諾,到最後的奮力一擊,是女子在壓力和暴力支配下的的必然選擇。
從舞台設計上來看,中間隔開的透明帆布就像是女子心緒和意志的外化。男子(林文尹飾)瘋狂拉扯帆布的侵略性極強,而對於解離狀態的女子而言,除了內心理智的喪失和歇斯底里的崩潰之外,在醫生(程時雍飾)讀日記時,她想要的是逃避和抽離。在面對弟弟(陳宗翰飾)時,他們隔著帆布牽手,在一方或許庇護或許控制的棉被下,在一個時空狀態不明的模糊氛圍中。
搭載解離此一模糊狀態之便利,戲中也談論了教育機構的體制化以及國家機器的運作等議題。也藉由解離的狀態,不同時空的故事在場上的發生變得合理。從入場聽到誦經聲時起,就像是被拉入另一個有些陌生的地方。直到演出中窗戶被打開,窗外屬於城市的嘈雜聲湧入雙耳,整個表演場域如同盤中物一般被重新端回了真實的台北。在那一瞬間會覺得,在短暫的時間裡經歷過千千萬萬座城市所經歷創傷的交疊之後,終於來到了創傷後被妥善安置的城市裡。
可穿梭回戲中的世界後,似乎一切又仍然是難以拯救。女子和弟弟嘗試彌補斷壁殘垣的龍山寺,對過往的記憶曖昧不清,而秩序的重建本就很不容易。更何況信仰反被拿來作為鎮壓的武器,以至於觀音的手以持槍的姿勢被端起。他者的宗教信仰與政治傾向被剔除,這座城市因無從發聲也一片寂靜。
這整齣戲又何嘗不是在平靜和抗爭裡反覆遊走呢?
演出結束下樓,濕地一樓的人已酒過三巡,在真實世界的喧鬧聲中很想自問,這些過往的事是真實的嗎?未來的面貌又會如何呢?這座城市,仍留存嗎?
註釋:
1、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https://www.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psychiatric-disorders/dissociative-disorders/dissociative-identity-disorder
《解離》讀劇演出
演出|創劇團
時間|2022/1/14 19:00
地點|濕地 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