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虛實間穿梭的力量《解離》讀劇
2月
11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50次瀏覽

陸展(國立臺灣大學新聞所學生)


《解離》讀劇演出在藏身條通巷弄裡的濕地上演。路過夜晚燈紅酒綠的林森北路,踏上工業風的濕地台階,進入演出場地時轉而聽到了輕緩的誦經聲,這樣輾轉又突兀的地景變換有些猝不及防,但又像是在不同身分的轉換中提前感受過了解離會有的狀態。

解離症也被稱作「多重人格障礙」,通常是因為壓力或創傷導致記憶的喪失以及擁有不同的人格狀態。【1】因此若要嘗試理解女子的「解離」狀態,就會先有她經歷過創傷的這一預設。起先一度想單純從女性出發來解讀女子(林唐聿飾)的情緒和行為,嘗試思考她在愛情、親情和事業中的焦慮來源為何時,發現一切仍然繞不開暴力。父權與政治的暴力在女子的精神狀態上留下了深淺不一的刀疤,致使她的日常被恐懼和焦慮充斥。

憤怒是最容易被看到的情緒,反抗是能產生最大聲響的動作。但若要回到最初一切的起點,憤怒和恐懼本就是共同體。因為面對父權和國家機器的壓迫而產生恐懼,又因為面對不公不義而心生不平,所以才孕育了憤怒和反抗的力量。時代擅於書寫悲劇,而悲劇的時代造就安蒂岡妮。雖然女子的狀態虛實難辨,記憶也不算可靠,但綜觀全本從最初面對父權壓迫的唯唯諾諾,到最後的奮力一擊,是女子在壓力和暴力支配下的的必然選擇。

從舞台設計上來看,中間隔開的透明帆布就像是女子心緒和意志的外化。男子(林文尹飾)瘋狂拉扯帆布的侵略性極強,而對於解離狀態的女子而言,除了內心理智的喪失和歇斯底里的崩潰之外,在醫生(程時雍飾)讀日記時,她想要的是逃避和抽離。在面對弟弟(陳宗翰飾)時,他們隔著帆布牽手,在一方或許庇護或許控制的棉被下,在一個時空狀態不明的模糊氛圍中。

搭載解離此一模糊狀態之便利,戲中也談論了教育機構的體制化以及國家機器的運作等議題。也藉由解離的狀態,不同時空的故事在場上的發生變得合理。從入場聽到誦經聲時起,就像是被拉入另一個有些陌生的地方。直到演出中窗戶被打開,窗外屬於城市的嘈雜聲湧入雙耳,整個表演場域如同盤中物一般被重新端回了真實的台北。在那一瞬間會覺得,在短暫的時間裡經歷過千千萬萬座城市所經歷創傷的交疊之後,終於來到了創傷後被妥善安置的城市裡。

可穿梭回戲中的世界後,似乎一切又仍然是難以拯救。女子和弟弟嘗試彌補斷壁殘垣的龍山寺,對過往的記憶曖昧不清,而秩序的重建本就很不容易。更何況信仰反被拿來作為鎮壓的武器,以至於觀音的手以持槍的姿勢被端起。他者的宗教信仰與政治傾向被剔除,這座城市因無從發聲也一片寂靜。

這整齣戲又何嘗不是在平靜和抗爭裡反覆遊走呢?

演出結束下樓,濕地一樓的人已酒過三巡,在真實世界的喧鬧聲中很想自問,這些過往的事是真實的嗎?未來的面貌又會如何呢?這座城市,仍留存嗎?


 註釋:

1、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https://www.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psychiatric-disorders/dissociative-disorders/dissociative-identity-disorder

《解離》讀劇演出

演出|創劇團
時間|2022/1/14 19:00
地點|濕地 3F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四位歌者以科薩語、祖魯語和茨瓦納語進行的演唱,試圖召喚非洲這塊土地的過往先知,加上「Isicathamiya」獨特的社會文化意涵,似也透露了某種「過去的痕跡」——既是礦工族群的社會處境,也是肯特里奇向來關注的南非人權與殖民議題。
4月
18
2025
我認為《伊南娜計畫》若能給出指引,那將會是尚未深究葛式劇場的神思,也就是通往過去、根源又能面質當下處境的當代敘事。
4月
14
2025
無論怎樣,《伊南娜計畫》是觀戲體驗的稀珍,一方面,受惠於劇場本是殼牌倉庫的樸實,沒有複雜機械的舞台設施,讓觀眾得以聚精會神於演員的臨在與肢體動作
4月
14
2025
本文要處理的,既不是對於歷史、原作的比較考據,亦非限縮在免去歷史責任的表演效果,而是著重於,2025年版本《熱帶天使》所作出的種種選擇,如何透過音樂劇的形式外顯,反映出了對於1940年代歷史創傷的無法面對。
4月
14
2025
這股喜劇感的格格不入,倒也不能歸咎於個別的選角或情節,而暗示著更大矛盾的未解決:觀眾究竟應該從什麼樣的倫理位置來觀看、理解與反思戰爭及其經驗,才算恰當?
4月
14
2025
觀賞完《熱帶天使》,思索其中提及面對身為台灣人命運的提問,卻無從在劇中得到任何深度的思辨,反而淪為過度美化的情感故事,以天使的角度來敘說這些歷史下殘酷的艱難時刻與身分認同
4月
14
2025
《未竟之歌》的「未竟」是關於人類是否仍有餘裕實踐那些尚未完成的未來。人類腳掌不斷向前,表示不可回頭的線性氣候變遷已進入臨界點,無法重啟或撤回,但是往回走是有機會的嗎?
4月
11
2025
脆弱、凶險、恐懼,都是追隨挑戰的必要之伴。在一個自由表達、詮釋過多的時代中,我突然覺得《無涯之軀》的前衛性帶有種古典,那種對技術硬核的堅持,滿載、加值、不知終點所至
4月
10
2025
《換/幻妻》讀劇導演藉由聲音、身體、影像與聲響的調度,將本劇對於婚姻的討論從個人感情層面拉到社會層面,揭露了婚家持續作為勞動力再生展機制的困境,以及其與跨國高科技產業主導的全球勞動分工共享的底層邏輯。
4月
1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