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秘密行動》從序幕開始,然後是第九、八、七⋯⋯二、一場,幕的順序為倒敘,共十場。劇本的核心圍繞在砂石車衝撞總統府的社會事件,卻沒有衝撞場面,也沒有任何戲劇性衝突。 六個角色各自叨念,私密而封閉、瑣碎而焦慮的喃喃自語。
9月
05
2023
2268
看這齣由青年劇作家郭宸瑋書寫,獲臺北文學獎首獎,而後搬上舞台的作品。——作為觀賞劇本的讀者,腦海輸出的畫面,不是依時間軸線被整合,而是在切換狀態下以一種「共時性」的畫面,出現分割時空中,這樣的設計所謂何來?
8月
08
2023
2092
2月
11
2022
1169
2021年的《在新的一天,我們繼續往理想前進》承襲原有的即興敘事與延時設定,以長時間演出挑戰表演者的創意與觀眾的專注度⋯⋯沒有事件、沒有走位,只有語言,作為觀眾只能依靠話語,傾聽接收,經由聽覺建構想像,再憑藉著陳雪甄、陳柏廷、藍貝芝和廖晨志四名演員的表述與能量讓想像更具象。(黃馨儀)
1月
19
2021
1131
此作品是藉由集體編創的排演發展內容,片段式地呈現出演出者的學藝歷程、舞蹈身體經驗⋯⋯奠基在企圖融合視覺展覽形式的觀演概念上,這是筆者認為值得稱許的實驗精神,但同時也是作品完整度仍待加強的一大主因之一。(陳考齋)
1月
06
2020
1027
虛無與荒謬被告知要適可而止,《粉紅星球》和《馬林路19號》必須串聯起來,以收「負負得正」之效。然而,這麼做可能恰恰是「正正得負」吧。在厭世精神的主導下,虛無與荒謬是常態,完全可以且應該繼續下去。為了整合這齣二重奏、賦予其「深意」,把兩者終結掉或許才有問題。(張又升)
12月
09
2019
1352
儘管長鏡頭劇場的疏離效果不是製作團隊所預期的,卻意外為瀰漫死亡和傷痛的主題,保留了較好的觀看距離。並且,演員面部的模糊感,意外減少了角色的特殊性,增強了問題的普遍性。(楊禮榕)
3月
20
2019
1425
在那個當下,每個觀眾都還認為戲還沒結束,期望會有什麼事情會發生,因此在展場內迴盪,始終不相信就這樣結束了。那個時候,觀眾又成了另類形式的存在,間接地呼應了此劇當中的所有角色,迷離、疑惑、不解。(陳名義)
1月
09
2019
914
就大的概念來說,《恥的子彈》確實擁有某些流動,開場也構成了某些視覺與慾望的旁觀或者偷窺,我也感受到了必要的疏離。下一步或許可以問的是,流動中如何真正停留?對我而言,我知道了概念,但知道以後似乎無法再更深進去。基本盤已經到了,如果有時間去處理表演問題就更好。(劉純良)
12月
11
2017
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