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不中獎的兩端《歡迎光臨.永康藝族》
10月
17
2011
永康藝族(世紀當代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14次瀏覽
陳品秀

永康街的巷弄裡,一條單向道裡的一樓公寓,就是世紀當代舞團的團址,也是該團舉辦「永康藝族」的演出場地。不到30坪的空間,沒有高挑的屋頂和專業劇場設備,但該團藝術總監姚淑芬卻想辦法讓這裡變成許多準藝術家們的創意發表空間。狹小的場地能做為觀賞區的空間並不多,為觀眾擺設的矮凳和折疊椅,也不過大約就30這個數字,一場六組節目演出下來,謝幕的演出人幾乎跟觀眾一樣多。

通常前往這類「公寓劇場」看演出,多半抱著買樂透的心情,「不會中」的比率占絕對多數。初出茅廬的年輕藝術家往往點子很多,但創意不見得獨到、技術也尚待磨練,情溢於詞的熱情表現方式,讓人看了害羞。但即使經常看得一晚灰頭土臉,卻依然願意冒著踩到地雷的風險勇往直前,就因為有時會意外中獎,像在舊貨市場挖到寶。當晚《永康藝族》的六個作品裡,陳維寧、田孝慈共同編舞的《兩端》,就是這樣讓人眼睛一亮的作品。

《兩端》從觀眾的背後,進入公寓大門的小庭院開始。兩件高高懸吊的大衣,裡頭躲著舞者,像兩個穿著紅色高跟鞋的無頭女,高大而怪異,但小吵小鬧的舉動讓人覺得一點也不可怕。燈光一變,倒在地上的女人狐疑地看著兩件空蕩蕩的大衣,解釋著這夢境般的開場,也暗示著軀殼內裡的空虛。

她踩著一張張的鐵椅凳,穿過觀眾走道,走進舞台。牆上投影出永康街上的另一個場地和另外兩名舞者的身影。接不通的電話、不順暢的skype影像通訊,逐漸累積著溝通困難的挫折感。一張張鐵椅被粗魯地推倒,發出刺耳的吵雜聲,舞者在鐵凳間起舞,在提琴樂音的催促下更顯困窘與哀傷。

一名觀眾接到舞者打來的電話。其他觀眾聽不到舞者跟他說了什麼,但演出末了,滿頭大汗的舞者跑進來,笑瞇瞇地遞上一杯珍奶给他,並請他給她一個擁抱。一個熱力的實體,瞬間溫暖了整個公寓劇場……

從2007年至今,《永康藝族》已邁入第五年,不同於一開始的自由創作,今年《永康藝族》是「以與永康街的食衣住行有關」為題甄選節目,並由資深劇場人劉守曜指導。相較於陳依婷的《在永康,飲料這種「東」、「西」》和陳瑩芸的《無顏的40號專賣店》,這兩齣直接將茶飲與面具入舞的作品,《兩端》只將永康街著名的珍奶茶舖做為引子,細細鋪陳現代人透過3C科技產品溝通的空虛與真實情感交流的匱乏。在空間與影像的運用上,《兩端》也比鄭顏鋒以老樹為題的作品《天空拼圖》,來得更有層次。

《永康藝族》還有兩個戲劇節目:湯京哲的《永康情懷》以永康公園為景,透過辦公室OL所見所感,帶出對永康街生活的憧憬。風格社的《永康的最後一天》批判炒地皮的建商,被迫遷移的一家人,在建商的威脅下,生命就像他們身上穿的蟑螂服一樣,遭受踐踏、飽受威脅。兩齣短劇劇情架構算完整,演出用心,可惜表現手法除了相當用心的蟑螂服之外,欠缺新意。

公寓劇場雖屬小場地、小成本的製作,但這些限制卻也是測試創意最好的出發點。倘若創作者可以針對小劇場的近距離觀看模式發展出更細膩動人的作品,或將它視為發展完整作品的基地,用心經營,公寓劇場不必然只是創意點子的誕生地(或葬身處)。期待有更多意外中獎的作品……

《歡迎光臨.永康藝族》

演出|世紀當代舞團
時間|2011/10/13 19:30
地點|世紀當代舞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四支舞碼循序呈現了一個探索軌跡:從〈撩痕〉的聲音沙洲、〈錯/弱〉的觀看裂縫、〈仍在〉的日常重量,到〈隨从變〉的共在身體,構築從個體經驗到集體生成、從時間感知到主體消解的探索。
9月
12
2025
「他們在幹嘛」似乎根本不重要;若這場辯證之所以顯得「不重要」,是因為其內部的探問從未被完整回應,那麼「他們」的存在價值也會因此被動搖。換言之,這場演出的一切「不重要」,都從「他們」出發,並最終回到「他們」。
9月
05
2025
雖然藝術家自己也不曉得舞台上的最終會發生什麼事,但與此同時,形成機遇的邏輯或方法,卻又是藝術家預先所打造出來的。換言之,演出發生的當下,舞台上的一切都交給機遇,但在演出現場之外的,皆是藝術家刻意為之的計算與安排。
9月
05
2025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
《手舞觸動3》不僅是一部講述夢想與奮鬥的舞作,更是一場關於聲音、身體與身分的深刻辯證。透過多元舞蹈語彙、情緒鋪陳與象徵性意象的運用,呈現出聾人舞者在表演藝術與社會現實中不斷對抗、重構自我的過程。
8月
0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