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街的巷弄裡,一條單向道裡的一樓公寓,就是世紀當代舞團的團址,也是該團舉辦「永康藝族」的演出場地。不到30坪的空間,沒有高挑的屋頂和專業劇場設備,但該團藝術總監姚淑芬卻想辦法讓這裡變成許多準藝術家們的創意發表空間。狹小的場地能做為觀賞區的空間並不多,為觀眾擺設的矮凳和折疊椅,也不過大約就30這個數字,一場六組節目演出下來,謝幕的演出人幾乎跟觀眾一樣多。
通常前往這類「公寓劇場」看演出,多半抱著買樂透的心情,「不會中」的比率占絕對多數。初出茅廬的年輕藝術家往往點子很多,但創意不見得獨到、技術也尚待磨練,情溢於詞的熱情表現方式,讓人看了害羞。但即使經常看得一晚灰頭土臉,卻依然願意冒著踩到地雷的風險勇往直前,就因為有時會意外中獎,像在舊貨市場挖到寶。當晚《永康藝族》的六個作品裡,陳維寧、田孝慈共同編舞的《兩端》,就是這樣讓人眼睛一亮的作品。
《兩端》從觀眾的背後,進入公寓大門的小庭院開始。兩件高高懸吊的大衣,裡頭躲著舞者,像兩個穿著紅色高跟鞋的無頭女,高大而怪異,但小吵小鬧的舉動讓人覺得一點也不可怕。燈光一變,倒在地上的女人狐疑地看著兩件空蕩蕩的大衣,解釋著這夢境般的開場,也暗示著軀殼內裡的空虛。
她踩著一張張的鐵椅凳,穿過觀眾走道,走進舞台。牆上投影出永康街上的另一個場地和另外兩名舞者的身影。接不通的電話、不順暢的skype影像通訊,逐漸累積著溝通困難的挫折感。一張張鐵椅被粗魯地推倒,發出刺耳的吵雜聲,舞者在鐵凳間起舞,在提琴樂音的催促下更顯困窘與哀傷。
一名觀眾接到舞者打來的電話。其他觀眾聽不到舞者跟他說了什麼,但演出末了,滿頭大汗的舞者跑進來,笑瞇瞇地遞上一杯珍奶给他,並請他給她一個擁抱。一個熱力的實體,瞬間溫暖了整個公寓劇場……
從2007年至今,《永康藝族》已邁入第五年,不同於一開始的自由創作,今年《永康藝族》是「以與永康街的食衣住行有關」為題甄選節目,並由資深劇場人劉守曜指導。相較於陳依婷的《在永康,飲料這種「東」、「西」》和陳瑩芸的《無顏的40號專賣店》,這兩齣直接將茶飲與面具入舞的作品,《兩端》只將永康街著名的珍奶茶舖做為引子,細細鋪陳現代人透過3C科技產品溝通的空虛與真實情感交流的匱乏。在空間與影像的運用上,《兩端》也比鄭顏鋒以老樹為題的作品《天空拼圖》,來得更有層次。
《永康藝族》還有兩個戲劇節目:湯京哲的《永康情懷》以永康公園為景,透過辦公室OL所見所感,帶出對永康街生活的憧憬。風格社的《永康的最後一天》批判炒地皮的建商,被迫遷移的一家人,在建商的威脅下,生命就像他們身上穿的蟑螂服一樣,遭受踐踏、飽受威脅。兩齣短劇劇情架構算完整,演出用心,可惜表現手法除了相當用心的蟑螂服之外,欠缺新意。
公寓劇場雖屬小場地、小成本的製作,但這些限制卻也是測試創意最好的出發點。倘若創作者可以針對小劇場的近距離觀看模式發展出更細膩動人的作品,或將它視為發展完整作品的基地,用心經營,公寓劇場不必然只是創意點子的誕生地(或葬身處)。期待有更多意外中獎的作品……
《歡迎光臨.永康藝族》
演出|世紀當代舞團
時間|2011/10/13 19:30
地點|世紀當代舞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