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慍不火的連台本戲《李闖出世》
9月
01
2021
李闖出世(劉祐誠攝影、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01次瀏覽
劉祐誠(專案評論人)

2021年4月薪傳歌仔戲劇團推出《望鄉之夜》作品後,許多人對於這齣作品都抱持著讚賞的態度,筆者觀賞完作品後也對劇中角色韓麗美等人印象深刻。只是此作品受限於單日的演出型態,筆者很難從演出內容感受到「韓麗美」曾經於每日的廣播劇裡留下精彩伏筆,藉此吸引聽眾繼續收聽的效果。

曾經風靡全台的歌仔戲、布袋戲等大眾重要娛樂體裁,由於各自深受觀眾喜愛,於是都有多個至今仍讓觀眾回味不已的連台本戲劇目。現今的外台戲中,連台本戲的演出形式並未消失,只是大多數的連台本戲演出,是劇團人員播放昔時的精彩片段錄音,或是上演無法連貫劇情的劇目,很少出現劇情首尾完整的演出。活躍於台南、高雄等地的秀琴歌劇團,此次與板橋觀音廟廟方共同商定三日演出檔期,並於三天的日戲以連台本戲方式,完整呈現《李闖出世》。

首日的劇情從明代朝廷派遣相國蔡文忠公開招舉武科考試,最後由吳三桂(張心怡飾)奪得武狀元頭銜,接著相國領著武狀元覲見崇禎皇帝,雙方在一陣寒暄過後,皇帝提出擬至梅山遊玩,最後眾人商議由武狀元吳三桂護衛,與皇帝一同前往梅山,此日的演出至此結束。次日的演出,從吳三桂護衛皇帝前往梅山,皇帝見到梅山好風光,於是決定在梅山興建行宮登場。接著劇情轉換至戍守邊疆的李重江將軍與一眾家人身上,由於將軍的壽誕將至,家人們為將軍舉辦壽宴。家丁李仔哥在宴會上誤會將軍妹妹李玉蘭對他有愛意,於是他想在暗夜中對李氏非禮,此時將軍等眾人來到現場,把家丁李仔哥打跑,二日的演出內容在此結束。

最末日的演出,則由李將軍麾下的庫房官蔡文昌開始。蔡文昌是李將軍家丁李仔哥的妹婿,那日李阿哥被眾人打跑後,對於將軍心生歹意,於是命令妹婿暗夜潛入皇帝在梅山建造的行宮偷取皇帝印信,不料被吳三桂當場逮捕。皇帝得知此事後為了確保自己的玉璽沒有被人盜用,於是下詔派吳三桂去換取李重江所保管的印信。李仔哥為了報仇,先行偷取皇帝提前置換的印信,並把它放入李重江保管的寶盒中。前來置換印信的吳三桂打開寶盒後,發現寶盒內確實有皇帝提前置換過的印信,於是李重江立即成為朝廷緝拿重犯,雙方因此開始進行打鬥。懷孕在身的李重江夫人,為了躲避官兵追捕,在逃難路途中生下日後影響崇禎皇帝國祚的李闖,三日的連台本戲至此結束。

此劇雖以《李闖出世》為名,但內容卻幾乎與李闖這個角色無高度關聯。這種劇情編排方式並非是秀琴歌劇團獨有,另一個眾多歌仔戲劇團也會出演的《關公出世》劇目,其內容也是在整個演出內容最末段才讓關羽登場。這三日的日戲演出中,秀琴歌劇團並無安排團長張秀琴登台演出,另一個該團著名演員莊金梅也未擔任演出的重要角色。此時要吸引觀眾在三日內都前來觀賞演出,秀琴歌劇團的一眾青年演員,便成為吸引觀眾的重要要件。

從書籍上見到對於連台本戲的介紹時,其中一項重點是每日的演出尾聲,劇團會推出精彩、熱鬧的演出段落,希望藉此吸引觀眾於隔日繼續前來。秀琴歌劇團的《李闖出世》前兩日最末段的演出安排,對於筆者來說,並無特別設計精彩舞台效果,達到足以讓人對接下來的劇情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但是,一眾演員於每日演出都相當認真,尤其是最末日的張心怡武打動作段落,讓演出隨著劇情敘事的漸次倒數,把舞台氣氛逐漸推向高潮。扎實的武打做功,原本便是張心怡讓觀眾喜愛他的表演重要原因,在最末個的演出日同時要讓整齣連台本戲的演出得到有力收束,秀琴歌劇團選擇以張心怡的武打段落,讓三日的《李闖出世》演出,成為觀眾擊節讚賞的最末段落。

《李闖出世》前二日的敘事線中都曾有過類似的武打場面,只是秀琴歌劇團並無大量發揮。最末日的演出段落來到吳三桂與將軍李重江交手時,秀琴歌劇團讓飾演旗軍的演員先行至舞台兩側站定,接著旗軍們用應和的低沉喊聲方式,並且搭配後場快速節奏的鑼鼓聲營造雙方交戰的緊張氣氛。此時飾演吳三桂的張心怡快速步出,雖然是演繹吳三桂與李重江的打鬥,但是雙方鮮少有交手的段落,反而是張心怡獨自大段表演劈喉、提槍花等把子功,並由演員於舞台後方以旁白的方式,向觀眾積極介紹張心怡。觀眾在張心怡展示的俐落動作,並且配合旁白不斷的吆喝觀眾為演員鼓掌,台下原本安靜的觀眾們,也漸漸成為營造熱鬧氣氛的環節。最終觀眾們不在意《李闖出世》的結局,而是開心的欣賞張心怡的把子功呈現,秀琴歌劇團《李闖出世》則是再次得到觀眾的喜愛。

演出總時長約三小時的《李闖出世》,在沒有強烈的觀眾需求壓力下,以連台本戲的方式進行演出,或許劇團有其他對於演出的現實狀況考量,例如:《李闖出世》演出篇幅過長,無法於單日內完善的進行演出,於是拆成三日的連台本戲。無論劇團的演出動機為何,至少透過秀琴歌劇團的出演,得以見到昔時連台本戲時的類似樣貌,並見到不同於書籍介紹的連台本戲風格。

《李闖出世》

演出|秀琴歌劇團
時間|2021/08/23-08/25 15:40
地點|新北市板橋觀音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體而言,《求你騙騙我》並非唱功戲或做工戲,而是以其生活化的取材與演出為勝,當中的詼諧,作為團慶大戲自然可收到歡樂之效。然作為朱海珊的退休之作、同時也是林文瑋首次擔綱演出新編戲主角的製作,卻也讓人好奇:一般退休告別舞台的製作,大多是演員自己的拿手戲以饗戲迷;推出青年演員,也多會選擇功底吃重的劇目,讓觀眾看見演員的真本事,本次選擇用新編戲不知是何原因?或許,透過兩天的分演,一魚二吃,兼收兩種效果與功能,也讓觀眾比較兩位演員的角色詮釋,就是劇團的目的吧。
3月
30
2023
當代傳奇劇場以跨文化改編走出鮮明的特色,如今當代戲曲跨文化改編的作品屢見不鮮,《女神·西王母》看見了劇團力圖求新求變的決心,但同時也暴露了缺乏專業編劇與旦角戲的雙重問題。
3月
18
2023
寫意性是戲曲重要的美學命題。曾永義認為寫意性是戲曲在當代表演藝術中,無可取代的美學價值。身段是戲曲最基本的美學命題,透過戲曲演員的身段表現,就能展現人物性格與情緒、變化場景與氛圍。
3月
17
2023
回歸戲劇類型,公堂戲的結構並不複雜,其魅力或許就在正義伸張的痛快。公堂戲是媒介,也是入口,像圖騰般,勾連我們對公義的想像與模擬。無論出自實事或虛構,公堂戲都必須細膩梳理出虛擬的公義。因此,沉冤昭雪的結局,其實直指著人心所向。而善惡必報也暗合著民間信仰重視的勸善意圖。《郡馬斬子》最終帶給觀眾一個秩序井然的理想世界。一如民戲,顯示神人之間的無形連結,用某種不變的意念,回應劇烈變動的世界。
3月
11
2023
此次豫劇團演出的《求你騙騙我》為老戲新製,在原有的劇情架構上以生活化的台詞貼近觀眾,值得一觀的是,演員們挑戰相異的行當以及彼此對戲的默契令人感受到誠意滿滿。豫劇團在台扎根七十年,王海玲與朱海珊皆擔負起傳承的重責
3月
09
2023
行當制作為戲曲美學之一,強調表演技術與類型化角色的連結性。戲曲觀眾依賴聲腔和程式化表演認可角色。換句話說,觀演關係因「技藝」而串連。本劇巧妙利用此框架,透過跨行當扮演的不精準缺陷製造疏離,打斷觀眾審美,反向增強喜感。有效穿透文化、政治、社會、語言隔閡,藉著歡笑從劇場延伸至觀眾心智,並打開思索的平行宇宙。
2月
18
2023
布袋戲,一直在適應現代劇場,特別是「空間」——怎麼克服觀眾席與舞台的距離,讓相對小的戲偶被看見?如何讓操偶師在舞台上移動是有意義的?我認為,首演於2017年的《天堂客棧》除用音樂劇揭示義興閣掌中劇團主演王凱生的才華,同時是布袋戲在現代劇場空間的範本,用最低成本成為「全能空間改造王」。
2月
15
2023
回歸歌仔戲重視的戲肉戲骨論,全劇戲肉落在殺子碎屍一折,這段過去不見容的敘事,放在當代依然衝擊,其他枝節則是強化戲感的戲骨。但對我來說,徐氏殺子的理由和掙扎過程,遠比殺戮本身重要。
1月
12
2023
國光劇團的新版《西廂記》企圖將兩位當家女旦戲份平分秋色,塑造一靜一動的畫面,將婉約柔美與嬌俏活潑互現,同時代表內斂與直率的兩種不同女性類型。
12月
29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