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慍不火的連台本戲《李闖出世》
9月
01
2021
李闖出世(劉祐誠攝影、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86次瀏覽
劉祐誠(專案評論人)

2021年4月薪傳歌仔戲劇團推出《望鄉之夜》作品後,許多人對於這齣作品都抱持著讚賞的態度,筆者觀賞完作品後也對劇中角色韓麗美等人印象深刻。只是此作品受限於單日的演出型態,筆者很難從演出內容感受到「韓麗美」曾經於每日的廣播劇裡留下精彩伏筆,藉此吸引聽眾繼續收聽的效果。

曾經風靡全台的歌仔戲、布袋戲等大眾重要娛樂體裁,由於各自深受觀眾喜愛,於是都有多個至今仍讓觀眾回味不已的連台本戲劇目。現今的外台戲中,連台本戲的演出形式並未消失,只是大多數的連台本戲演出,是劇團人員播放昔時的精彩片段錄音,或是上演無法連貫劇情的劇目,很少出現劇情首尾完整的演出。活躍於台南、高雄等地的秀琴歌劇團,此次與板橋觀音廟廟方共同商定三日演出檔期,並於三天的日戲以連台本戲方式,完整呈現《李闖出世》。

首日的劇情從明代朝廷派遣相國蔡文忠公開招舉武科考試,最後由吳三桂(張心怡飾)奪得武狀元頭銜,接著相國領著武狀元覲見崇禎皇帝,雙方在一陣寒暄過後,皇帝提出擬至梅山遊玩,最後眾人商議由武狀元吳三桂護衛,與皇帝一同前往梅山,此日的演出至此結束。次日的演出,從吳三桂護衛皇帝前往梅山,皇帝見到梅山好風光,於是決定在梅山興建行宮登場。接著劇情轉換至戍守邊疆的李重江將軍與一眾家人身上,由於將軍的壽誕將至,家人們為將軍舉辦壽宴。家丁李仔哥在宴會上誤會將軍妹妹李玉蘭對他有愛意,於是他想在暗夜中對李氏非禮,此時將軍等眾人來到現場,把家丁李仔哥打跑,二日的演出內容在此結束。

最末日的演出,則由李將軍麾下的庫房官蔡文昌開始。蔡文昌是李將軍家丁李仔哥的妹婿,那日李阿哥被眾人打跑後,對於將軍心生歹意,於是命令妹婿暗夜潛入皇帝在梅山建造的行宮偷取皇帝印信,不料被吳三桂當場逮捕。皇帝得知此事後為了確保自己的玉璽沒有被人盜用,於是下詔派吳三桂去換取李重江所保管的印信。李仔哥為了報仇,先行偷取皇帝提前置換的印信,並把它放入李重江保管的寶盒中。前來置換印信的吳三桂打開寶盒後,發現寶盒內確實有皇帝提前置換過的印信,於是李重江立即成為朝廷緝拿重犯,雙方因此開始進行打鬥。懷孕在身的李重江夫人,為了躲避官兵追捕,在逃難路途中生下日後影響崇禎皇帝國祚的李闖,三日的連台本戲至此結束。

此劇雖以《李闖出世》為名,但內容卻幾乎與李闖這個角色無高度關聯。這種劇情編排方式並非是秀琴歌劇團獨有,另一個眾多歌仔戲劇團也會出演的《關公出世》劇目,其內容也是在整個演出內容最末段才讓關羽登場。這三日的日戲演出中,秀琴歌劇團並無安排團長張秀琴登台演出,另一個該團著名演員莊金梅也未擔任演出的重要角色。此時要吸引觀眾在三日內都前來觀賞演出,秀琴歌劇團的一眾青年演員,便成為吸引觀眾的重要要件。

從書籍上見到對於連台本戲的介紹時,其中一項重點是每日的演出尾聲,劇團會推出精彩、熱鬧的演出段落,希望藉此吸引觀眾於隔日繼續前來。秀琴歌劇團的《李闖出世》前兩日最末段的演出安排,對於筆者來說,並無特別設計精彩舞台效果,達到足以讓人對接下來的劇情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但是,一眾演員於每日演出都相當認真,尤其是最末日的張心怡武打動作段落,讓演出隨著劇情敘事的漸次倒數,把舞台氣氛逐漸推向高潮。扎實的武打做功,原本便是張心怡讓觀眾喜愛他的表演重要原因,在最末個的演出日同時要讓整齣連台本戲的演出得到有力收束,秀琴歌劇團選擇以張心怡的武打段落,讓三日的《李闖出世》演出,成為觀眾擊節讚賞的最末段落。

《李闖出世》前二日的敘事線中都曾有過類似的武打場面,只是秀琴歌劇團並無大量發揮。最末日的演出段落來到吳三桂與將軍李重江交手時,秀琴歌劇團讓飾演旗軍的演員先行至舞台兩側站定,接著旗軍們用應和的低沉喊聲方式,並且搭配後場快速節奏的鑼鼓聲營造雙方交戰的緊張氣氛。此時飾演吳三桂的張心怡快速步出,雖然是演繹吳三桂與李重江的打鬥,但是雙方鮮少有交手的段落,反而是張心怡獨自大段表演劈喉、提槍花等把子功,並由演員於舞台後方以旁白的方式,向觀眾積極介紹張心怡。觀眾在張心怡展示的俐落動作,並且配合旁白不斷的吆喝觀眾為演員鼓掌,台下原本安靜的觀眾們,也漸漸成為營造熱鬧氣氛的環節。最終觀眾們不在意《李闖出世》的結局,而是開心的欣賞張心怡的把子功呈現,秀琴歌劇團《李闖出世》則是再次得到觀眾的喜愛。

演出總時長約三小時的《李闖出世》,在沒有強烈的觀眾需求壓力下,以連台本戲的方式進行演出,或許劇團有其他對於演出的現實狀況考量,例如:《李闖出世》演出篇幅過長,無法於單日內完善的進行演出,於是拆成三日的連台本戲。無論劇團的演出動機為何,至少透過秀琴歌劇團的出演,得以見到昔時連台本戲時的類似樣貌,並見到不同於書籍介紹的連台本戲風格。

《李闖出世》

演出|秀琴歌劇團
時間|2021/08/23-08/25 15:40
地點|新北市板橋觀音廟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