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台灣話劇的缺失與風格化前途《渴求》
5月
15
2014
渴求(愛慕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41次瀏覽
宋灝(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依據沙拉.肯恩的話劇著作《渴求》,人是在生與死、渴望和恐懼、期待和絕望之間掙扎。被父母拋入了自己的存在,究竟要繼續生活,還是毋寧選擇死亡?肯恩特別專注女性的處境,強調性關係中種種被動情境,而帶出深刻的落失感。新近組成的愛慕劇團很勇敢地把這樣的主題注入一場非常密集、內部層次複雜的劇場表演,在高雄駁二正港小劇場推出第一號作品。這場演出很嚴肅、卻又強而為力地將劇本文字轉入具體綿密的表演,使得一個沉重的存在氛圍落實於小劇場。肯恩的文學特色恰好是這場表演的困境和優點所在。

稍微遺憾的是,對於獨白和情感都非常敏感私密的劇本,正港小劇場有一點大,對三人的親密演出有一些不利。不但觀眾對舞台的距離太遠,而且上方開放的天花板也導致聲學效果不理想。由於演員不得不使用擴音設備,他們與觀眾之間的隔閡加倍,而整個表演的「在場感」便減至一半。只有當演員把台詞直接自身體的最深處發出時,舞台上的言說才可能轉成一種赤裸且熱烈的「表達手勢」。獨白不是溝通工具,對展開舞台空間、發揮在場強度,演員的聲音反而為關鍵因素。舞台表演所獨有的場所性和當下性都取決於發聲的充實度,即演員之身體自我的厚度和深度。話劇的演戲不應該僅讓觀眾看到演員如同影像一般執行手勢和表情,同時聽到有台詞如同配音一般自喇叭傳來罷了。完美的表演當中,是演員藉由自身身體給自己開啟一個強烈的「在場」,即表演藝術獨有的當下性。演員得要經由自己的身體在場來鋪陳並承受整個表演場所,同時開闢與其他演員的互動空間,劃分界線,展開距離。

這種困境是整個台灣話劇表演太過仿效影像特效,也完全依賴擴音科技所造成的弱勢,也是國內演員培養的重大缺點。雖然已可看出愛慕劇團的努力,而且特別是在發聲訓練上導演顯然下了許多功夫,但是將來應該再進一步調整上述弊病。關鍵在於一種風格化策略:為了營造濃厚的在場感,應該順著這次演出的趨勢,經由種種實驗具體來磨練另類的演技,追求一個更加強力的風格化作用,繼續培養這兩個優點:

其一,充滿詩意的台詞基本上等於是一串漫長的獨白,是一番對自身存在價值的內心探索。當這種獨白被分配給三個角色承擔時,在字句內容、層次、心情、氛圍上露出眾多斷裂、轉換及重複,進而形成獨特的風格化力度,即與詩一般的效果:經由台詞觀眾不但體驗到一個人與自身存在、性慾和死亡衝動的奮鬥,而且語詞的回返往覆直接回應於這種人生上的徘徊不安。歸功於演員所下的工夫,台詞如音樂一般的流動、停息和接續貫穿整場表演,展開無所不在的節奏,在舞台表演當中賦予劇本一個密集凝固的結構。

其二,就舞台空間的使用而言,三位演員的位置和姿態安排是非常講究導戲的成果。演員以不斷地對調位置的方式來體現反覆掙扎的心中獨白。他們的關係雖然複雜,但三人形體之間忽拉開忽縮緊的距離以及其相互所採取的勢態,串通並聯繫台詞的種種裂縫。再來,三個人之間的力度凝聚於一方黑色長形矮几為主軸,把坐著、躺著或站在其上之三位的緊張與呼應聯繫起來。圍繞這個物件被組成的各種三角形畫面及立體形狀讓觀眾具體體會到能量的流動和沖擊。藉由各種動態情形,身體姿態的表達強度和美學效果已經達到頗高程度,而這樣的風格化非常值得再往下發展,以給台灣的表演爭取更強的在場感。

《渴求》

演出|愛慕劇團
時間|2014/05/03 19:30
地點|高雄正港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Crave渴求》所做的並非一再地在傷口和導致傷口的原因上畫重點,僅僅是退讓出空間,不對感受經驗設限,使觀者的個人生命經驗能夠自由地和劇中情感產生連結與對話。(洪子婷)
5月
21
2014
導演將此四重聲音分由三位演員飾演,這樣的安排展開了更複雜的扮演與詮釋的空間。在極為簡單的舞台佈局中,演員時快時慢、時而細絮、時而嘶吼、時而低沈、時高亢的聲音,頗具感染力的被放大和突顯。(林素娟)
5月
12
2014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