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鬆了一口氣的光日白夜《不睡覺的Lulu》
12月
29
2014
不睡覺的Lulu(高雄偶戲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70次瀏覽
林育世(專案評論人)

由來自Angers的法國頑皮鬼劇團(Groupe Démons Et Merveilles)發表於2009年的偶劇《不睡覺的Lulu》,法文的原劇名為《Lulu Nuit Blanche》。Nuit blanche,中文字面直譯為「白夜」,就是失眠的意思。2011年在香港演出時,劇名譯為《精靈寶寶愛夢遊》,將重點放在劇中瑰麗奇幻的想像場景,但實則與劇中精神有點距離,因為小主人翁Lulu在劇中其實是硬撐著不睡覺與無法入眠兼而有之,並非夢遊(somnambulism)。在台灣演出的劇名翻譯,則捨去了原文的詩意,而多了點模擬幼兒的任性,與以父母角度帶著親暱而帶點責備口吻的多重寓意。

家裡有著與主人翁Lulu一般年紀幼兒的台灣家長,大約都是經日本動畫與漫畫的大量洗禮度過成長階段的。被日式動漫風格人物的美型與可愛風格深度影響的家長,一開始對劇中人物Lulu的造型險些有些不能適應,稀疏的頭髮與膨大的小腹,再加上很容易被誤解為鬍渣的滿臉雀斑,家長們大概得再繼續判讀其他的訊息與徵象,如童稚的肢體動作,與手中閱讀的童書,才能不無狐疑地確認這個體型龐大的主角是劇中的主人翁幼童Lulu。但滿場的小觀眾們則是無縫銜接,從Lulu一出場就叫聲笑聲不斷,完全沒有聆賞閱讀的困難。唯一會被小觀眾們注意到的是,舞台上Lulu床上的法式長枕跟他們生活經驗中的枕頭大不相同,而此起彼落地有小孩驚呼:「她的枕頭好像糖果!」

在劇中,Lulu是個不甘心到了就寢時間就乖乖上床閉眼睡覺的小孩。一開始先在房裡東摸西摸,翻著想必被她翻過無數次的童書,但隨著想像力被無限地挑起,彷彿房間裡的所有物件都活了過來,在房間裡翻騰嬉鬧。被子捲到地上,玩偶在床頭與櫥櫃間玩著捉迷藏,就連襪子都躲到床底下去開著狂歡聚會。本劇導演並擔綱演出Lulu人偶的Hélène Taudière在演後的簡短答問中說,這些橋段都是來自童年的記憶,在睡前熄燈的房間裡,一切物件似乎都有自己的生命,在小孩子看不清的黑暗中跳躍嬉戲著。

失眠,對許多身處M型社會的台灣成年人而言,絕不是個陌生的課題,我們在生活中因焦慮壓力而無法入眠。但(本劇中)幼兒的失眠,則類似想像力的過度作用而讓大腦過度興奮活躍,對房裡的物件所產生的驚怖想像也僅屬於奇想的層次,而不致於成為一種壓力的病徵。如大部分的兒童劇一樣,這齣偶劇面對的是三至六歲的幼童與陪同他們進場觀看的父母,等於是必須面對兩個不同世代的觀眾群。在場內所有的小觀眾近乎瘋狂地熱烈回應舞台上Lulu逗趣的肢體語言時,台下有為數一半以上的觀眾在試圖確認與閱讀這齣法國偶劇帶給他們的壓力測試;舞台上的Lulu的臥室一定不危險,但對成人觀眾而言,失眠總是指涉著某種壓力來源,也帶著某種生活與精神失序暗示的可能。成年觀眾在看到進入淺寐狀態的Lulu又因為夢見被剪刀等利器追趕而嚇醒,想必心有戚戚焉而又心中五味雜陳地慶幸這不過是兒童劇,總不能出現太限制級的鋪陳。

最後Lulu因為夢見與自己最愛的童書內容相關的星星後,終於想像力昇華帶她進入了深度熟睡,這真是最適合台灣父母的典型療癒式結局。法國平面媒體le Courrier de l’Ouest曾給了這齣偶劇如下的評語,《這齣劇如此奇妙,有趣,且富詩意。劇中無一字台詞,卻又揭露了許許多多…》(“un spectacle magique, drôle et poétique. Un spectale sans parole et pourtant si parlant”)。我們當然同意這齣劇有這樣的架構與內涵,尤其是所有的兒童劇都有一半的觀眾是心事忡忡的成年觀眾時。

《不睡覺的Lulu》

演出|法國頑皮鬼劇團Groupe Démons Et Merveilles
時間|2014/12/21 11:30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
以被拆除的台南秋茂園遺址為發想,《萬象園》讓消失的景點融合被隱藏的回憶,闡述一段無法輕言的曾經,由主角找尋並走入回憶,開啟這段以記憶和情感為核心的集體創傷過往。
1月
03
2025
這齣作品,輕巧地提醒觀眾,面對巨大的社會壓抑與標準,或突如其來的離別,生存的另一種可能姿態,以公車抵達安放。
1月
0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