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求其次的殘酷《費德拉之愛》
2月
02
2015
費德拉之愛(羅淵德 攝,楊景翔演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806次瀏覽
林子策(東華大學華文所三年級)

一台連接到三部電視螢幕的錄影機、一顆懸空在舞台旁的巨大眼球,一齣被觀眾所包圍的四面台、一場彷彿在窺看與旁觀共犯結構的發生現場,互為舞台背景的觀眾得以近距離檢視/監視這部關於王室家族衰敗的戲劇。

這部由楊景翔演劇團製作,陳仕瑛編導的《費德拉之愛》幾乎忠於原著,就連角色的音譯名字(費德拉、伊波利特、絲特羅菲和特休斯)也繼續沿用。其中饒有興味的角色設定,包括依靠輪椅行動的絲特羅菲,以及由同一位演員飾演醫生和神父。當伊波利特對絲特羅菲說「這個家族中唯一跟它的歷史無關的人卻是最忠心耿耿的人,真是噁心。想建立一個她永遠無法擁有的關係。」隨後不久便將絲特羅菲從輪椅上揪起壓在他身下,正是呼應了絲特羅菲力不從心、身不由己的處境。最有可能拯救貴族王室的人,竟是半身不遂的局外人。另外,若相較於其他角色,一人分飾醫生和神父則像是代表著科學與神學,伊波利特摧毀的不止是王室,甚至以他自身的價值觀辯勝神父,讓科學和神學通通經不起人性的考驗而全盤崩解。

莎拉.肯恩的劇本最精彩之處,除了對禮教文明不留情面的批評和冷嘲熱諷以外,便是幾乎難以實踐的舞台指示。《費德拉之愛》中伊波利特的自慰、兩次的口交、費德拉的火葬、人民的暴動、特休斯姦殺絲特羅菲、燒烤割下的睾丸和大腸、兀鷲從空中落下啄食屍體等等的舞台指示,無不挑戰導演超越戲劇的表現局限。然而反觀此次編導一律採取「代替」策略,由啃食小黃瓜代替口交、由氣球代替火葬的屍體、由新聞報導的描述代替暴動、由烤肉架上備好的香腸和肉丸代替伊波利特的酷刑、由遙控飛行器代替兀鷲等等的替代方式,都是屬於退而求其次的處理手法。

莎拉.肯恩之所以被喻為直面戲劇(In-yer-face theatre)的代表人之一,從《費德拉之愛》中赤裸裸的性慾與愛恨拉扯,來攪動權利和宗教這灘死水——唯有死水被翻攪以後,那股惡臭才能in-yer-face(不掩飾、不隱藏、不委婉)直直撲鼻而來,讓人無法不注意到它們的腐敗。而不意外的是,在「敦厚有禮」的台灣社會裡,殘酷戲劇的「特色」也終將為溫柔所馬賽克,所有的腥羶色終究還是被粉飾、替代上陣,觀眾也只能隔靴搔癢般自行揣摩。

除了舞台指示上實踐的不足,另外較為尷尬的便是翻譯劇本如何轉譯成台灣所熟悉的語境。當處理的手法過於生硬、或比例上拿捏失衡便會輕易地聽見觀眾發笑。例如演員的台詞中好幾次出現「煎熬」一詞,隨即便會聲嘶力竭唱起李佳薇《煎熬》的副歌,流行歌曲的元素和戲劇所營造的氛圍格格不入。若是為了疏離觀眾而作這樣的處理,效果倒是非常彰顯。此外,最後一幕以事先錄好「暴動民眾的旁白」影像,以及搭配台灣新聞報導常見的口吻現場直播。若每一位觀眾對台灣新聞台都有著自己先入為的觀感的話,新聞台(或新聞倫理)的亂象,是否又會造成更多歧義解讀的可能呢?

當然,反過來檢視/監視發笑的觀眾,或許也能找到台灣戲劇一直無法in-yer-face的原因也說不定。

《費德拉之愛》

演出|楊景翔演劇團
時間|2015/01/16 19:30
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