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慮過剩之自由異想《光行者》及匯川藝術節
3月
29
2012
光行者(匯川聚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76次瀏覽
林乃文

路過台北忠孝東路、八德路交叉口華山文創園區,眼尖一點兒的路人,從一月底開始到三月底,會發現草地後方赫然矗立著一奇異裝置。以怪木般的雕塑為守衛,漂流木築成的甬道,主體類似帳篷空間,寫著「末世方舟」四個字──這就是曾為當代傳奇劇場、無垢舞團、金枝演社擔任過美術設計的藝術家張忘,自力舉辦「匯川藝術節」所搭建的環境舞台裝置。

末世要真的來,我們是不可能事先知道的;方舟準備搭救誰?我們抱著一絲懷疑而來。只見光從帳篷頂灑下來,一副嬰孩軀殼詭異地立在正中央,奇異幻象彷彿預告我們帳篷裡,什麼事都會發生。這是一頂落在城市中心的特異空間,張忘自掏腰包創造這空間,提供給表演藝術者發揮創造力的舞台。

從十四年前《古國之神─祭特洛伊》(1997)開始,到近年匯川街頭表演系列《神遊記》,張忘創造的異世界總顯得既古老又前衛,既像宇宙洪荒、天地初闢,又像遙不可知的未來或外太空。異世界的生物,想像出一個具體已了不得,然而張忘卻可源源不絕產出,彷彿「怪物」的無盡藏庫;「光行者」就是他最新創造的生物。穿緊身衣的演員如珊瑚、如樹、如猴、如恐龍、如花,行動方式也超乎想像、打破慣性,在構成帳篷骨幹鐵架上下跳躍,四面八方地闖進觀眾視野,震撼觀眾的感官。

鄭國揚的燈光有點睛之功,光膜自下而上升起,將所有人籠罩其中。老氣橫秋的小孩和憨憨傻氣的大人頗有對比之趣,他們準備穿上人形軀殼,降落地球,尋找「靛藍靈魂」。其實畫面已帶給觀眾無限想像空間,演員靈活的身手也給人驚異快感,然而編劇無法割捨敘事的樂趣,讓兩名外星太空人說了一大套「基羅星」星際移民到「靛藍靈魂」何以可以改變未來的道理;寫實劇的對話方式破壞了魔幻的氣氛,完滿的解釋未必可以紓解末世的重重憂慮,劇終歌曲雖然動聽卻直如宗教告解。

在這智慮過剩到令人衰竭的廿一世紀,或許另類空間存在的最好理由,是讓我們擺脫規制、暫忘智慮,以身體最原始的感覺,迎接失去已久的自由之心。

《光行者》

演出|匯川聚場
時間|2012/03/25 18:0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 華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