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啾咪!愛咋》
9月
22
2017
啾咪!愛咋(臺北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523次瀏覽
林立雄(專案評論人)

在《Mickie踹共沒?》之後,一心戲劇團第二次受邀參與臺北藝術節,與德裔法籍的導演盧卡斯‧漢柏(Lucas Hemleb)合作,並邀請栢優座座首許栢昂共同以十八世紀法國劇作家馬里伏(Pierre Carlet de Marivaux)的劇作《愛情與偶然狂想曲》,改編推出輕喜劇《啾咪!愛咋》。

首先從文本談起,作為改編,《啾咪!愛咋》基本上沒有錯動太多原著的情節,因劇作提及愛情、婚姻、階級、門第等,具有相當大的普遍性,並未因轉譯而產生扞格。簡而言之,這是一部與中國明清時代劇作題材相當類似的作品,情節不外乎是玩弄「錯認」、「巧合」,終得團圓的一部通俗喜劇。

《啾咪!愛咋》的主題相當討喜,編劇亦相當精準地掌握了閩南語的語彙特色,念白、唱詞幾乎句句「本色」,將每一位人物都描寫的非常可愛、立體。其中,念白不全然似傳統劇目文雅,較多是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俚俗的語言,如風丁(孫詩珮飾)在臺上大罵花若嫣(蘇洺芸飾)即言道:「痟狗舂墓壙」,【1】貼近觀眾、引人發笑。導演盧卡斯‧漢柏在這齣戲的參與看似相當疏淡,正如他〈執導歌仔戲〉一文中所說的:「我試著用一種實驗方式來靠近傳統。」【2】他不以西方文化的邏輯思維「打破傳統」、「創新」接近「歌仔」,而是選擇「靠近傳統」。

抽掉舞臺上的一桌二椅,省去實體佈景,僅以燈光、水墨影像作為換景的方式,盧卡斯‧漢柏對戲曲的傳統想像,在演員、演技以及演員手中的道具上。演員在舞臺上的開門、趟馬、翻滾、撲跌等身段表現,製造出戲曲寫意的想像空間,僅依憑著演員的你丟我接、節奏緊湊,製造出舞臺下的笑聲連連。特別是花也采(諧音花椰菜)的孫麗雅,表演上特別出彩,人物性格非常立體。孫麗雅也特別提到導演的人物建立與引導,給予她相當大的幫助,【3】無不讓人佩服於導演的「實驗」決心。雖無法明顯看見「導演意識」,但換句話來說,從演員的節奏掌握與人物建立上接近「傳統」,或許即是導演在《啾咪!愛咋》中的最大企圖。

整體來說,《啾咪!愛咋》是成功的。無論是文本上、表演上,都頗有可觀之處。但也不免讓人思考,這部跨國媒合的作品難道僅止於此嗎?對專業於執導西方劇場、歌劇的盧卡斯‧漢柏來說,接近「傳統」戲曲,確實可以說是一種實驗。但,我同時也思考,如果這一極度簡潔、接近傳統的導演思維,讓與專業於戲曲的導演、主排執行是否會有相同的結果?當然,這是一種假設性的思考。只是,當這個作品與臺北藝術節的其他跨國製作進行比較,《啾咪!愛咋》究竟碰撞出了什麼樣的火花?回想起這次觀劇的經驗,腦海忽然轉起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從節目冊中,觀眾可以得知,演員們無不對導演的節奏安排與人物建立十分讚賞。或許,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碰撞——演員們從導演的安排、調度,更能掌握人物與節奏。導演也藉此「實驗」試圖拼湊出他所理解的「傳統」。當然,對我來說,我是十分欣賞這部作品的,無論是文本的改寫,以及演員的表現、導演的節奏掌握等等,讓歌仔戲或是所謂的「傳統」被表現的引人注目(當然,孫詩詠疲乏的嗓音以及蘇洺芸稍嫌生硬的身段都還有調整的空間)。但,回到前文所說的,跨國共製的結果真的只有如此嗎?

但,回過頭我又想反駁自己,為什麼臺北藝術節的作品不能夠簡單?不能夠是小品?不能夠只著重於文本、表演等基礎上?國際共製給人的期待又應該是怎麼樣?我想,這一切都還是在「觀看角度」上。

註釋

1、即「瘋狗撞墳墓」,是閩南語的俗話「冒失鬼」之意。參考「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瀏覽網址:https://goo.gl/feoXfS(瀏覽日期:2017.9.21)。

2、盧卡斯‧漢柏,〈執導歌仔戲〉,收入《啾咪!愛咋》節目冊,頁8-9。

3、演員介紹:孫麗雅,收入《啾咪!愛咋》節目冊,頁27。

《啾咪!愛咋》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17/09/16 19:30
地點|臺北市立中山堂中正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大夢初醒》寄託世俗目光,回望歌仔內在,且保有細膩多樣的情感轉折,展現親民的通俗意向。有意召喚失落的民間記憶,令人期待陳麗香歌仔戲劇團的未來步伐。
12月
01
2023
傾向教化型善意封閉循環或節奏至上的取向並無不可,但快節奏推進的大量聲光刺激,終究只留片片殘影,未留下思索的力度,兩相平衡下,新編的力道被削弱。
11月
30
2023
《秦香蓮》雖是家喻戶曉的戲文,但劇團巧思改動呈現手法,此用心不如說是以古冊戲為號召,意圖引領觀眾重返傳統唱唸美感。
11月
30
2023
《空棺謎》一名躍遷舞台,以戲名觀之,可知其欲以鄉野奇談為經緯,寫高雄竹滬(今湖內一帶)流傳的朱術桂假墓傳說。
11月
27
2023
偶化成了人,西遊記中最不受重視的兩個角色,有了生命的自主性,他們就是自己故事的主角,至此帶出一種生命哲學的況味,讓一齣荒謬的喜劇有了更深一層的餘味。
11月
24
2023
作為一個觀眾,其實有時候並不追求甚麼偉大的發人深省的意義,只是單純的去劇院享受一齣作品。要是說甚麼最有意義,純粹的視覺美學或許便是最有意義。
11月
23
2023
最令我興味盎然的是樸實的風格選擇。本劇僅以順敘時空、線性結構、緩釋抒情幾種常見手法鋪陳,大反奇巧劇團系列作品那種實驗嬉耍無極限的姿態。
11月
21
2023
【重啟連結Reconnect】顯得小巧而親密。經過了一整天的行程,不禁讓人重新思考所謂國際交流、在地連結等駐村意義。在這裡,感受不到某種於外於內用力要「被看見」的焦慮與壓力,反而隱然傳遞著個人生活層面的日常綿密。
11月
21
2023
以結果觀之,成熟演員手把手的教學絕對是提升新秀演員演出能力的重要法門,或許也是現代歌仔戲劇場逐步摸索出的一條技藝傳承之道。
11月
20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