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伶(專案評論人)
《動態切片.舞影疫常》線上影像創作展是在「藝文紓困」補助下應運而生的一個策展計畫,由稻草人現代舞團的古羅文君擔任策展,帶領四位新興的身體創作者想像關於展覽的樣貌,因應疫情蔓延,空間禁錮的情況,採用的是虛擬展間的方式。這種直觀的擴增實境運用,多出現在廣義的博物館展示規劃中,常作為推廣教育的目的使用,方便與因遠距無法到場觀看的客群共享,也為有檔期限制的展場空間留下立體的影像見證。虛擬展示的規劃基本上是依附實體已佈展完成的展間而成立的,關於虛擬展出能否完整保留或間接取代實體展覽的構成,在博物館學界尚有許多莫衷一是的討論,實不宜僭越專業,僅就策展概念與創作媒材的質地作論述主軸。
在實體空間已被迫取消的狀況中,重新想像並虛擬出一個不存在的展間是否有其必要?展覽開宗明義地講到這是邀請創作者在居家中尋找舞蹈之光的創作,其發展作品的途徑皆來自於個別獨立的環境。對於線上展間的想像,舞者若僅侷限在佈展上傳作品時,意識到這是一個有光有廊道的展間,在未曾包括「現地創作」、沒有要聚焦地方、不具備限地建構情境的脈絡中,刻意開發僅聊備互動功能的場景,聚集過多力道在一個較無施力點的線上展間,反而易於讓展覽的主體性產生偏頗,讓觀眾的想像趨向虛無。
另試圖提出媒材特性的癥結點,說明展覽為何走向策展形式凌駕於作品內容,且有畫地自限的風險,在概括區分的藝術類型中,建築與雕塑因其立體造型被認定為最具備空間概念的創作形制,環境的通透性、動線的環轉容積率、再現與模擬的必要程度、能否擁有全景的視野等,在線上策展中也可依此作為是否需要三維展間的考量,攝影與錄像展覽,除非是錄像裝置的形態,否則其涉及的空間架構僅在二維的平面,在線上展覽的機制中,省略了相紙、屏幕等材質的顯影觀看,作為間接影像的再現,但仍然要維持相素、畫質以利細節紋理的能見性與清晰度。本次展覽所採用的線上平台顯然無法順應此需求,它能夠擬真的限度與功能性, 似乎比較像是展覽前期、尚未佈展時,模擬作品上牆的樣態,討論展品選件、空間配置的參考,距離用作實際認識作品仍有一段落差。現今是資訊視覺化的時代,觀眾的視覺感官都被訓練得宜,就算是一則網頁、一個影音平台,只要能實踐策展理念同時有助於妥善呈現作品,或許就不該排除在選項之外。
倘若觀眾的互動體驗,被視作展覽詮釋的主要重點,那開展當日的導覽活動更像是展演計畫的一部分,近似一個走入展間的現場藝術,或是導覽講座式的展演。展示的概念轉向聽覺化的實踐,觀眾參與了「模型展間」的導覽,藉由聲音的引導,加上游標式的移動與跨距,空間從始至終出現了意義;「請問到達作品前面了嗎?」、「請幫我轉向下一個展示點。」這種未被編入劇本的口白,彷彿為了舒展場景而設下的台詞;實則直播時在二個平台轉換未能及時同步對位而產生的對話,反而更像身體進入虛擬空間時會產生的情境反應,在影像作品被逐格化和邊陲化的條件下,視覺被迫排除在體驗感官外,唯有聲音還能繼續指引身體開啟想像,堪稱逸出表定之外的驚喜。聆聽「在光消逝之前-6」作品解說時,巧妙地召喚出觀看一部電影作品時的記憶;走近「戶外球賽」採取了主客體易位的角度,邀請觀眾經由畫外音,體驗空間區隔內的封閉性,聲音描摹出的影像似乎比作品更顯逼真。
線上展演如同線下真實環境的表演一般,同樣會遭遇受限於硬體並有技術難題需要克服,若僅獲得過渡式的資源,這種階段性呈現的狀態也是足以預見,實則很難擁有旗艦版節目的期待。
註釋:本線上影像創作展網址為 https://reurl.cc/lRMdLj
《動態切片.舞影疫常》
演出|古羅文君(策展)、蔡馨瑩、蘇鈺婷、楊舜名、高辛毓
時間|2021/07/16 19:30
地點|線上(artstep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