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巴萊》衝破三億票房的時候,偶然看了全西園的布袋戲《戰宛城》,竟有溫故知新之感。想當年,戲棚下曾有黑壓壓一片的男性觀眾,極愛這味殺很大、戰勿煞的布袋戲。在好萊塢式的聲光效果抹「平」台灣人對征戰的想像之前,頂級的布袋戲主演,可以憑兩手尪仔、一嘴口白,外加鑼鼓酣暢的後場,調度出千軍萬馬的場面——場面上不見血光,卻充分滿足男人嗜「血」的天性。
《戰宛城》開打連鬥智,描述張繡屯兵宛城,有殺叔之仇的曹操率軍來攻,張繡不敵,採謀士賈詡之計詐降,曹操在姪兒曹安民安排下,與張繡的寡嬸鄒氏茍合,張繡敢怒而不敢言,賈詡再獻策,醉殺雙戟猛將典韋後,放火燒曹營,曹操終棄鄒氏,落荒而逃。正史有載的這一戰,除了正常的對陣,還有萬世巨星曹操搞出來的陣前不倫,腥羶色都不缺,是天生潛力股,難怪戲曲從小說取材後,都想打磨成屬於自己劇種的經典劇目。
正值壯年的主演洪啟文,原來是家學淵源(員林布袋戲世家),師出名門(「小西園」許王的首批藝生之一),雖不清楚這台《戰宛城》有多少繼承、多少創造,但就戲論戲,這齣戲確實讓不愛打打殺殺、也不常看傳統布袋戲的筆者,從分明的五音、靈動的尪仔架,領受到屬於三國人物的底氣,不分行當或主、配角,都有一股亮眼醒耳的「英雄」場勢。
足足對壘整兩小時的戲,要打得出有辨識度的場面,又要鬥得出不令人久而生厭的智謀,哪裡是道行淺的活兒?全西園的《戰宛城》,無論情節或口白,均處置得雅俗有致。最令筆者驚豔的是,曹操與鄒氏合拍的過程,從花園看對眼,到設計鄒氏主動投懷送抱,再到以叔姪相稱,迎對張繡之怒,一介亂世奸雄就算裝腔作勢也該做出來的「氣度」,洪啟文都為曹操做到位了,而且旁襯著張繡、賈詡、鄒氏的應對進退,做得層次分明。此外,限制級的情節在寫實的人戲表演中,一不小心就做失了準頭,而顯得沒「品」,但在全西園偶戲的拿捏下,有一種舉重若輕的風格,令人安心,又能會心一笑。
那天《戰宛城》的台下,難得有一個小男孩。戲一開始,兩軍主帥忙著報家門,在那節骨眼上,我被一連串不耳熟的人名、地名卡住,聽見他雀躍地問東問西,頗感干擾。但很快地,我享受起演師擎的一手好偶、說的一嘴不勞字幕的好戲時,小男孩的聲音自然地就淡出了。
《三國演義之戰宛城》
演出|全西園掌中劇團
時間|2011/9/24 14:00
地點|台北市大稻埕戲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