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不出頭的地底掙扎《地下室腐宅手記》
3月
24
2015
地下室腐宅手記(放克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882次瀏覽
洪琦雯(社會人士)

《地下室腐宅手記》發想自俄國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的經典名作《地下室手記》,導演將場景與人物拉回至你我熟悉的時空背景,並透過腐宅「杜斯基」來作第一人稱的剖析。由於已讀過原著,對於這樣的改編與嘗試深感好奇,想知道他人腦中那病態的退休公務員究竟能腐到什麼樣的程度?

單就改編來說,這個劇本的邏輯以及結合時事的手法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當取其諧音的「梅友仁」上場與杜斯基互動之際,堪稱是全劇的最高潮,也讓觀眾對於當今政局下「沒有人」負責、「沒有人」擔當的嘲諷莞爾不已,很符合劇情簡介:「藉由一位宅男的自我辯證, 用一種扭曲過的角度去觀看變形的人性,用一種病態的思維去診斷這發霉的社會。」

然而,也因為著重在沒有間斷的自我辯證,在全劇進行約三分之一的時間,便開始感到疲勞。編劇也許也發現了這一點,便不斷穿插了所謂的「時事」來製造笑果,這類效果的「開關」彷彿是雙面刃般的存在於這部作品當中。舉例來說,將觀眾比喻成男主角腦中的波多野結衣(日語:はたの ゆい),也許容易讓人心領神會,但它也就只會是個笑點。當敏感且誠實的觀眾發現這樣的開關在大多數的時候與劇情並不相關,只淪於功能性時,便會拒絕被牽著鼻子走。如何高明的安插編劇所要的效果卻又不被發覺,是這個本需要深度思考的地方。

這個作品還有另一個特色,那就是男主角的單人表演。在杜斯基的大量獨白之下,另外兩位演員便被定位於功能性的布景以及道具。不過,既然以「演員」的身分出場,當然也得以「演員」的標準來檢視。男主角杜斯基(黃琦勝飾)運用了大量的技巧以及高亢的情緒來填補情緒的單一,也是讓觀眾產生疲乏的主要原因;梅友仁(林子棋飾)的出場帶來了一連串的爆點,其中包含了淪為開關之一的裸露。另外,這個角色出現了相當多毫無動機的肢體碎動,或者,是被導演或演員自己視為是「創作」的身體動態。只是,如果沒有動機支撐,掩飾空洞的慌張便會明顯暴露。相較於賣力給自己找光找位置的兩位男演員,貫穿全劇的女孩(林宛臻飾)便顯得格外生澀、沒有表情,在舞台上也就漸漸的沒有了存在感。如果不是這個本還算有趣,這三道亂竄的能量便更讓人難以忍受。看到最後,想著沒有默契的三個人,幾個疑問油然而生:是工作時間不足,準備的太倉促?還是導演抓不住演員呢?

值得一提的是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小劇場的啟用,對熱愛藝文活動的市民來說實在是一大福音。希望未來會有更多團隊進駐在這個無比舒適的空間,帶來更多精采的相關活動。

《地下室腐宅手記》

演出|放克劇團
時間|2015/03/07 14:30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總館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小雪》之中,余品潔猶如巫女,召喚父親一同想像未能完成的歸鄉之旅,進而和自己重新繫上親緣的紐帶;余父同時又是生命的先驅者,與女兒一體雙身,為年輕的靈魂們指路提燈。
8月
14
2025
它在改編的過程中雖有創意閃光,卻缺乏整體敘事的掌控與主題的聚焦。整場演出改得不夠果決,也寫得不夠深刻,既無完整承襲原著的精髓,也未能發展出自身的獨立語言。
8月
07
2025
五位表演者齊步同行,持續向前進,象徵生命進程,是有力量的設計,且引人共鳴!可是,利弊同在──也正是在此刻,五人之間在能量專注度、表演意識投射狀態的的差異顯露無遺,並未能做到「同在」。
8月
07
2025
在為《至尊大劫案》進行各種意義詮釋時,也不該忘記這是一齣台灣劇場並不那麼常見的喜劇。破除「文以載道」的沉重壓力,所有影射點到為止,《至尊大劫案》以精準的舞台調度、突如其來的轉折、演員絕佳的默契與丟接節奏引人發笑
8月
05
2025
《流經歲月》整齣戲可說充分做到「是展場也是劇場」──在長方形偏狹窄的甬道式空間裡,表演敘事內容緊密地搭配著展覽單元的時空軸線;而且,演員和觀眾的距離十分接近,容易產生聽故事的親密感,也不難認同劇中角色傳達的情感,憧憬未來幸福或是悲憤抵抗等等。
8月
02
2025
然而劇場的演出畢竟產生了一個新的文本,因而阮劇團的剪裁與重製,就不僅僅只是關係到在劇場條件下,如何為代言原作而調整敘事策略,同時也創造出了劇團對於「鄉土」的閱讀態度。
7月
25
2025
該劇倫理預示趨向某一劇場重要議題:情感的處理是否一定要走向極端的宣洩?劇場能否承擔「情緒節制」的美學創作?
7月
18
2025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
與其說《你說的我不相信》談論被掩藏的歷史,更像是因歷史而觸發的記憶,藉由演員一再重複扮演,呈現「開槍那瞬間」的角色演繹與心境模擬。
7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