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刻板,開創視野《豬探長的祕密檔案III─棋逢敵手》
5月
29
2015
豬探長的秘密檔案III—棋逢敵手(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42次瀏覽
陳福祥(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學生)

《豬探長的祕密檔案III─棋逢敵手》是一齣兒童推理劇,跟著豬探長與小跟班花生一起「仔細看一看,用心想一想」從細節中找出蛛絲馬跡,動腦想一想之間的邏輯。同時,此齣納入兒童劇鮮少會提及的「死亡議題」,藉由表演技術手法以及詼諧俏皮的語言及動作將嚴肅的氣氛轉為輕鬆,讓小觀眾們去了解它而不是畏懼。

由於此齣為推理劇,為了要讓觀眾們從戲中去尋找各式各樣的線索,需要較多時間在前期醞釀以及最後推理解謎,所以演出時間為三小時,相較一般所認識的兒童劇是個重大的突破,要如何緊緊抓住觀眾們的專注力呢?秘密,強烈的好奇心總會想要了解背後所隱藏的事實,想要知道,就必須仔細地在戲中找尋線索。但找尋久了總是會厭倦,此時再藉由旋轉舞台、歌舞的表演方式、角色動物服裝等方式再次抓回觀眾目光。其中,旋轉舞台的設置最為吸引,它就好像在觀眾身上綁了條線在舞台上,當舞台轉動時,觀眾的目光也跟著一起被拉著。再加上簡約的門與牆,讓觀眾也能一起隨著演員的腳步到下一間房間探索。

既定印象是我們了解事物先入為主的想法,但也因此而能有第一次接觸事物的機會。編劇想藉由動物的特性以及人們對於他們的既定印象來著墨,一方面動物的習性相較於人較為獨特且多樣,能拉近小觀眾們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在拉近同時也試著想要打破一些刻板印象。如戲中的豬探長以聰明的頭腦進行推理及運用靈敏的反應讓自己逃過殺機,這就打破我們對於我們豬的既定印象:愚笨、緩慢。

這也默默地跟編劇所要傳達的意念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劇以「眼睛所看見的,並不一定是真相」貫穿全劇,從戲始藉由投影播報新聞的方式強力播送紅狐狸行竊公告,到最後被揪出的犯人從豹改頭換面到狐獴的風雨。從戲中也可以看見紅狐狸多次幫助豬探長,能知道她並不是為偷竊而偷竊的人,而是一名義賊。編劇想告訴大家對於新聞報導,在未徹底了解事情來龍去脈時,不能只聽片面之詞。同樣地,也讓觀眾們去思考,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並不是聽由他人描述的說詞去認識這個人,而是要去接觸之後以自己的感受去評判此人的為人。

戲中角色多少可以看見各國的特色,如日本作家貍─江戶川跑步、印度或東南亞數學科技奇才加里滿多錢、英國的柴契道爾夫人、少數民族會超能的香格里花等。從她的名字以及能力都可以看到出國家或民族的特色,編劇不僅在名字上融入外,也在他們的性格上以及台詞方面加以著墨。當江戶川跑步知道柴契道爾病況之後,便對自己所做的事,以九十度鞠躬向夫人道歉,形式上就如同日本人。但如此一來,小觀眾們可能會對其所呈現出的民族或國家有了既定印象,在他們行為舉止中無意識地也傳達出某些訊息。劇中加里滿多錢一度想趁著停電的瞬間將復活奇蛋偷走,這樣的動作是否可能會聯想到他所代表的國家或民族常有偷竊的行為呢?這值得再去商討。

此劇打破兒童劇只適合兒童的窠臼,創作出闔家觀賞好戲,所提供的不僅拉近小孩與大人間的距離,也增進親子互動機會,劇中簡單化的意念更能讓人深思其中奧妙。

《豬探長的祕密檔案III─棋逢敵手》

演出|如果兒童劇團
時間|2015/05/02 14:30
地點|台中中山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
而在本屆作品中,我們得以從中反思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回歸到表演藝術的本質,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先以演員為中心的基礎,如何真心面對、真實挑戰關於表演這個行為所應具有的思索。
6月
11
2025
《一炷香的時間》以乩身緣起的乖舛、白水演員間關係的來往交錯,和突如機械神降的末世災難形成三條敘事線,這三者並非各自發散互爭光輝,而是交互拼貼卻不失戲劇質量的彼此相襯、緊扣著。
6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