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刻板,開創視野《豬探長的祕密檔案III─棋逢敵手》
5月
29
2015
豬探長的秘密檔案III—棋逢敵手(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06次瀏覽
陳福祥(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學生)

《豬探長的祕密檔案III─棋逢敵手》是一齣兒童推理劇,跟著豬探長與小跟班花生一起「仔細看一看,用心想一想」從細節中找出蛛絲馬跡,動腦想一想之間的邏輯。同時,此齣納入兒童劇鮮少會提及的「死亡議題」,藉由表演技術手法以及詼諧俏皮的語言及動作將嚴肅的氣氛轉為輕鬆,讓小觀眾們去了解它而不是畏懼。

由於此齣為推理劇,為了要讓觀眾們從戲中去尋找各式各樣的線索,需要較多時間在前期醞釀以及最後推理解謎,所以演出時間為三小時,相較一般所認識的兒童劇是個重大的突破,要如何緊緊抓住觀眾們的專注力呢?秘密,強烈的好奇心總會想要了解背後所隱藏的事實,想要知道,就必須仔細地在戲中找尋線索。但找尋久了總是會厭倦,此時再藉由旋轉舞台、歌舞的表演方式、角色動物服裝等方式再次抓回觀眾目光。其中,旋轉舞台的設置最為吸引,它就好像在觀眾身上綁了條線在舞台上,當舞台轉動時,觀眾的目光也跟著一起被拉著。再加上簡約的門與牆,讓觀眾也能一起隨著演員的腳步到下一間房間探索。

既定印象是我們了解事物先入為主的想法,但也因此而能有第一次接觸事物的機會。編劇想藉由動物的特性以及人們對於他們的既定印象來著墨,一方面動物的習性相較於人較為獨特且多樣,能拉近小觀眾們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在拉近同時也試著想要打破一些刻板印象。如戲中的豬探長以聰明的頭腦進行推理及運用靈敏的反應讓自己逃過殺機,這就打破我們對於我們豬的既定印象:愚笨、緩慢。

這也默默地跟編劇所要傳達的意念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劇以「眼睛所看見的,並不一定是真相」貫穿全劇,從戲始藉由投影播報新聞的方式強力播送紅狐狸行竊公告,到最後被揪出的犯人從豹改頭換面到狐獴的風雨。從戲中也可以看見紅狐狸多次幫助豬探長,能知道她並不是為偷竊而偷竊的人,而是一名義賊。編劇想告訴大家對於新聞報導,在未徹底了解事情來龍去脈時,不能只聽片面之詞。同樣地,也讓觀眾們去思考,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並不是聽由他人描述的說詞去認識這個人,而是要去接觸之後以自己的感受去評判此人的為人。

戲中角色多少可以看見各國的特色,如日本作家貍─江戶川跑步、印度或東南亞數學科技奇才加里滿多錢、英國的柴契道爾夫人、少數民族會超能的香格里花等。從她的名字以及能力都可以看到出國家或民族的特色,編劇不僅在名字上融入外,也在他們的性格上以及台詞方面加以著墨。當江戶川跑步知道柴契道爾病況之後,便對自己所做的事,以九十度鞠躬向夫人道歉,形式上就如同日本人。但如此一來,小觀眾們可能會對其所呈現出的民族或國家有了既定印象,在他們行為舉止中無意識地也傳達出某些訊息。劇中加里滿多錢一度想趁著停電的瞬間將復活奇蛋偷走,這樣的動作是否可能會聯想到他所代表的國家或民族常有偷竊的行為呢?這值得再去商討。

此劇打破兒童劇只適合兒童的窠臼,創作出闔家觀賞好戲,所提供的不僅拉近小孩與大人間的距離,也增進親子互動機會,劇中簡單化的意念更能讓人深思其中奧妙。

《豬探長的祕密檔案III─棋逢敵手》

演出|如果兒童劇團
時間|2015/05/02 14:30
地點|台中中山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
只是這也形成《內海城電波》某種詮釋上的矛盾,源於混搭拼貼下的虛構,讓內海城看似台南、卻也不完全是台南——也就是,我們會在內海城看到「所有的」台南,卻不一定是有脈絡的「全面的」台南,甚至有因果倒置的可能。杞人憂天的擔憂是:這會否造成對台南、乃至於「台南400」的認知落差?
6月
28
2024
這是一個來自外地的觀眾,對一個戲劇作品的期待與觀感,但,對於製作團隊和在地觀眾來說,《內海城電波》並不只是一個平常的戲劇作品,更有城市行銷的政治意涵,和記憶保存的個人意義。
6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