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賴和?如何賴和?《老頭擺的秤砣》
10月
25
2011
老頭擺的秤砣(山宛然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31次瀏覽
施如芳

客語布袋戲《老頭擺的秤砣》取材自賴和小說《一桿稱仔》,故事描述:一介小民秦得參到市場賣菜,遭日本巡警折斷新秤在前,被問罪監禁在後,妻子雖贖他回家過年,但抱著「活得人不像人,畜生誰願意做」的覺悟,他終於殺警於道上,而後自殺。

這類以「官逼民反」為題旨的戲碼,戲曲包袱裡多的是,但借重「台灣新文學之父」的代表作,《老頭擺的秤砣》下的功夫,可不只讓戲偶改換日治時期的服裝而已。畢竟,賴和以白話文寫作小說,雖同樣訴求童叟易解的故事,知識份子意欲突出的,仍是有思想深度的啟蒙話語,不像〈水滸〉一類戲文,有許多歷經書場、戲場千錘百煉、寓教於樂的語言結晶和「玩意兒」,可直取賣弄,難怪主演黃武山直覺「小說太『文』了」。

因此,《老頭擺的秤砣》有了如下的創作:起鼓前,兩位後場樂師坐到台前,彈唱月琴開場,彩樓上的店小二戲偶接話,來一段〈武松打虎〉,突然有個穿汗衫木屐的人衝上台,搶下戲偶,拖出演師,惡狠狠地訓斥要演日本戲;隨後,某男子著唐衫上,落寞吟出賴氏名句「莽莽乾坤舉目非,此身拚與世相違」,哦,原來此人是「賴和」。忽人忽偶鋪陳多時後,才有一名身穿客家藍衫的婦女戲偶出現,推動搖籃,佐以鋼琴加美聲,演唱美濃〈搖兒歌〉,這時做書生打扮的秦得參上,與她夫妻相稱——至此,正戲才算開始。

從〈一〉到《老》,看得到戲曲「戲耍」之必然,看得到布袋戲「靜不如動」之需要,但過度拚貼表演套式的結果,稀釋了「無力者秦得參竟義憤殺警」的來龍去脈。搬請賴和,走街頭容易,上戲台真的很難。筆者不免好奇,山宛然為什麼要挑戰賴和?又是如何設想這齣戲的目標觀眾?

創作者若真的打心底被題材、人物激動,就不會(那麼)在乎所選擇的語言、題材是不是太邊緣了,因為想做出人物活過死去的尊嚴,渴望與人物融為一體的熱情,足以化解語言、題材的隔閡。就近取譬,魏德聖之於《賽德克‧巴萊》是極致的例子。反觀《老》,從開演前,反覆播放賴和簡介,演出中大多數時候沒有字幕,主演以客、台、國三語交互使用,不時費口舌在翻譯客語,很顯然地,劇團雖以此劇標榜「『賴和』說客語」,對於賴和的知名度、賴和小說的戲劇感染力,恐怕和客語布袋戲究竟有多少觀眾,一樣缺乏信心吧。

《老頭擺的秤砣》

演出|山宛然劇團
時間|2011/10/23 14:00
地點|新北市淡水圖書館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