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賴和?如何賴和?《老頭擺的秤砣》
10月
25
2011
老頭擺的秤砣(山宛然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62次瀏覽
施如芳

客語布袋戲《老頭擺的秤砣》取材自賴和小說《一桿稱仔》,故事描述:一介小民秦得參到市場賣菜,遭日本巡警折斷新秤在前,被問罪監禁在後,妻子雖贖他回家過年,但抱著「活得人不像人,畜生誰願意做」的覺悟,他終於殺警於道上,而後自殺。

這類以「官逼民反」為題旨的戲碼,戲曲包袱裡多的是,但借重「台灣新文學之父」的代表作,《老頭擺的秤砣》下的功夫,可不只讓戲偶改換日治時期的服裝而已。畢竟,賴和以白話文寫作小說,雖同樣訴求童叟易解的故事,知識份子意欲突出的,仍是有思想深度的啟蒙話語,不像〈水滸〉一類戲文,有許多歷經書場、戲場千錘百煉、寓教於樂的語言結晶和「玩意兒」,可直取賣弄,難怪主演黃武山直覺「小說太『文』了」。

因此,《老頭擺的秤砣》有了如下的創作:起鼓前,兩位後場樂師坐到台前,彈唱月琴開場,彩樓上的店小二戲偶接話,來一段〈武松打虎〉,突然有個穿汗衫木屐的人衝上台,搶下戲偶,拖出演師,惡狠狠地訓斥要演日本戲;隨後,某男子著唐衫上,落寞吟出賴氏名句「莽莽乾坤舉目非,此身拚與世相違」,哦,原來此人是「賴和」。忽人忽偶鋪陳多時後,才有一名身穿客家藍衫的婦女戲偶出現,推動搖籃,佐以鋼琴加美聲,演唱美濃〈搖兒歌〉,這時做書生打扮的秦得參上,與她夫妻相稱——至此,正戲才算開始。

從〈一〉到《老》,看得到戲曲「戲耍」之必然,看得到布袋戲「靜不如動」之需要,但過度拚貼表演套式的結果,稀釋了「無力者秦得參竟義憤殺警」的來龍去脈。搬請賴和,走街頭容易,上戲台真的很難。筆者不免好奇,山宛然為什麼要挑戰賴和?又是如何設想這齣戲的目標觀眾?

創作者若真的打心底被題材、人物激動,就不會(那麼)在乎所選擇的語言、題材是不是太邊緣了,因為想做出人物活過死去的尊嚴,渴望與人物融為一體的熱情,足以化解語言、題材的隔閡。就近取譬,魏德聖之於《賽德克‧巴萊》是極致的例子。反觀《老》,從開演前,反覆播放賴和簡介,演出中大多數時候沒有字幕,主演以客、台、國三語交互使用,不時費口舌在翻譯客語,很顯然地,劇團雖以此劇標榜「『賴和』說客語」,對於賴和的知名度、賴和小說的戲劇感染力,恐怕和客語布袋戲究竟有多少觀眾,一樣缺乏信心吧。

《老頭擺的秤砣》

演出|山宛然劇團
時間|2011/10/23 14:00
地點|新北市淡水圖書館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第一部曲主要在音樂性的嘗試,而第二部曲與皮影戲的跨域合作也實數不易,但若能適當地保留並延續地第一部曲的部份聽覺效果,整體而言會更加完整且迷人。
12月
20
2024
重新定位《追香記》,在戲曲愛情的最大公約數才子佳人之前,代以「女才」伏線回收經典故事迴路,從經典派生,恍如同形,實為他者。創作團隊追尋的或許是生旦兩全之勝場。
12月
19
2024
欲問劇種前程,困頓卡關何嘗不是重究習藝初心的良機;實驗發想多方尋求當代新出路,卻也可能自蹈窠臼,反遭溺陷。莫急莫慌,務本抑末,不忘本也不只吃老本。
12月
18
2024
還是必須回應江之翠劇場難分難捨的根本?——若從現代劇場運用傳統戲曲的角度來看,江之翠劇場值得肯定;但若是純粹討論傳統技藝,則略帶無奈。
12月
16
2024
當《森林七矮人》持續作為兒童教育的表演劇目,則須回過頭來檢視,脫胎自經典的、傳統的價值觀,要如何調整與呈現,才能與時俱進?
12月
16
2024
對我來講,作品其中一ê重要ê價值是來phah破「唐人共同體」ê單一想像,挑戰文化kap血緣共同體所謂ê穩固假設,koh再ùi周茂生「釘根他鄉變故鄉」ê過程,kā「唐山/番平」、「Lán人/番」、「in(他族)/gún(我族)」ê界線phah破。
12月
16
2024
夢醒之後,李金蓮因為潘金蓮的境遇要成為怎樣的金蓮?是此劇難以解讀到的層次。更為要緊的是:李京璇在《金蓮與夢》之後,要成為怎樣的李京璇/演員?
12月
10
2024
在「承功」這個共演平臺,歌仔戲獨特「活戲」的「即興」特質是很難在「精緻化」的賽道與前述劇種競爭的。為了與古老劇種競演,每年參與「承功」演出的歌仔戲,除了凸顯師承傳統,展現藝術能量外,如何「老戲新演」反而是觀察要點。
12月
06
2024
而當歌仔戲走入新世紀,腹內戲傳承不易,新一代演員也多依靠劇本演出,但外台戲仍是歌仔戲源源不絕的原動力。本次演出可見星二代早已不僅只是以製作「大型外台戲」的模式,而是想運用一些劇場元素進入外台場域。
12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