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戲重製,戲曲的線上演出——《八仙傳奇—張果老與藍采和》
6月
14
2022
八仙傳奇―張果老與藍采和(明華園總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803次瀏覽

林慧真(專案評論人)

線上演出究竟是打開了新的創作型態,或是疫情期間不得已的過渡期?此議題已有不少討論,然而關於戲曲線上演出的討論相對較少,相較於其他型態的劇場作品有較多創新或嘗試,戲曲的線上作品往往以演出重播為主,少部份利用線上演出新製的作品,如尚和歌仔戲劇團的《棲地木蓮・劫獄―線上讀劇音樂會》,讀劇演出版本之後曾推出劇場演出,惜因疫情取消,未能見版本差異;李清照私人劇團感傷動作派推出的「陳禹安單人秀《許仙》」,則是利用鏡頭語言與後製,重新講述《白蛇傳》的故事,頗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此次明華園在文化部紓困補助計畫之下重製1998年演出的《八仙傳奇―張果老與藍采和》,看似是老戲再演,卻也利用線上演出的特點創造新意。《八仙傳奇》系列為明華園經典戲齣,從1987年首部《蓬萊大仙—李鐵拐》,到2022年甫推出的《東海鍾離》,歷時三十餘年寫下終章。《張果老與藍采和》一劇屬八仙系列早期作品,藍采和一角以娃娃生應工,近年傳承予鄭雅升,此次線上重製版本由孫翠鳳再次擔綱演出,或有透過影像保留經典的意味。

主要角色塑造立體

藍采和原為賣花郎,因於白雲嶺中救治張果老,張果老感念其恩報答藍采和,聽聞藍本為宜成國三王之子,因十多年前一場政變流落民間,便協助藍回宮認母。奈何假皇帝李伯武不願讓位,一心追殺藍采和,張果老為藍犧牲,藍也最終自撞「不殺碑」而亡。


八仙傳奇―張果老與藍采和(明華園總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張果老一角以其成仙前原為白蝙蝠精之傳說為本,透過此妖精講述人與神之無情,李伯武為討母后歡心前往捕捉白蝙蝠進獻,天神亦想抓白蝙蝠為王母慶壽,以妖的有情,對應著人間的無情。藍采和與張果老相互犧牲以成全對方的兄弟情誼,最終在人間雖落得雙亡的悲劇,卻也為列仙班,登上蓬萊仙島。

整體情節推展頗為迅速,無拖沓之感,藍采和與張果老的角色塑造也頗為立體,張果老面對是否放棄千年道行以救活藍采和時,也經歷一番內心掙扎,而孫翠鳳也將藍采和這個「有皇帝名無皇帝命」的悲劇角色帶出一種純真善良的樣態。

然而其他角色相對較扁平,藍采和養父與假皇帝陳伯武父子兩人相認情節過於理所當然,養父原為三王管家,義氣易子以延續三王香火,令人聯想《趙氏孤兒》的程嬰,然而此角色前後落差頗大,前為忠心家僕,扶養藍采和後卻頻頻虐之,甚至陳伯武前來認生父時,也立刻答應進宮享福、棄藍采和不顧,這樣巨大的轉變似乎難以用育子辛勞磨掉耐心來解釋。

框景的選擇與剪接特效

以戲曲表演而言,線上演出難以避免的問題是導演的鏡頭取代了觀眾的視線選擇,鏡頭可以近景聚焦在演員的身段或表情,卻無法知曉鏡頭以外的情景。

例如孫翠鳳飾演的藍采和上場時,鏡頭便特寫她以腳平衡花擔的動作,這樣的鏡頭語言,正面而言能協助觀眾注意演員某些表演細節;然反面而言,無論導演有意或無意篩選掉某些畫面,觀眾無法自行選擇觀看焦點。這也是線上演出的普遍性問題,或許也因為如此,對多數戲曲劇團而言,線上演出是過渡期的選擇,終歸要回到劇場。


八仙傳奇―張果老與藍采和(明華園總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可喜的是,此劇也利用預錄的優點,進行場面的剪接與特效的安排,例如人物回想起過往的片段時,場景迅速切換到當年的景象,對演員而言也不會受限於換裝等時間問題,能更有彈性的安排角色。

如第四場〈身世之謎〉,孫翠鳳飾演藍采和的身世被揭曉,下一場〈血染宮廷〉回憶場景同樣由孫翠鳳飾演藍采和的父親三王,能迅速地一趕二;又或第九場〈真假分明〉為呈現張果老的法術,利用鏡頭切換製造人物的消失與現身,增添了神怪劇的氛圍,其他後製的聲光特效或呈現神功的金光閃閃,或表現角色的變化,亦頗有畫龍點睛之效。

這齣《張果老與藍采和》雖是老戲重製,卻讓人看見劇團的誠意,並非原封不動地攝錄舞台上演出,而是有意識地利用預錄的特點,在原有戲劇作品上調整細節,不僅更切合神怪劇的特色,也能充分發揮角色的特質。或許這是一齣疫情下不得已的重製作品,但也看見戲曲線上演出的另一種可能。

《八仙傳奇―張果老與藍采和》

演出|明華園戲劇總團
時間|opentix 線上演出
地點|2022/05/29 14:00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團隊過往對於戲曲身段的承襲或化用著力甚深,不論是接聽杖頭飛鴿傳書,或是化趟馬程式為現代機車的騎乘,都是極具巧思的創發。可惜本劇的表演採取較隨性自在的形式,藏身在華麗服飾的身段,不復見獨出心裁的精彩。
3月
28
2025
《暗夜花香來》以懸疑推理作為核心,結合歌仔戲傳統,表述了對現代社會的關懷視角,儘管命題論述未臻完善,但戲劇語彙成熟、演員表現亮眼,實不失為一齣出色的歌仔戲懸疑小品。
3月
26
2025
碎片化的情節,各懷心事的人物,鋪陳及意外躍進躍出,聯手將兇殺案推上前線;情節提供的事實指向特定伏線:暴政必亡、惡者伏誅。散落的懸缺訊息形成一齣「推理群像劇」。若問起作品脈絡和歌仔戲在戲裡意味著什麼?兩者同樣幽微。
3月
26
2025
當一齣家庭倫理悲喜劇的抒情段落,唱唸少了情感力度,重在身段執行、場面調度,而培訓藝生與資深演員同台對戲之際又顯生澀;不免令人有些疑惑:青年演員們的角色刻畫思路是什麼?他們如何理解自身演出角色以及整體劇情的關係?
3月
25
2025
在角色眾多、人物性格鮮明,情節為戲曲觀眾所熟悉的水滸戲中,筆者看見的是新世紀京劇人才培育的成果,卻也不禁反思,好漢齊聚、老幹新枝的背後,「復興」京劇團是否能夠繼往開來?重現「復興」風華?
3月
13
2025
全劇以莫上塵復仇為主線,串聯起愛情、親情、權謀、宮鬥等元素。兩個外貌、能力、性格都幾近完美的皇子與公主,卻因陰謀與鬥爭,陷入相愛相殺的困境,充分彰顯出近年古裝偶像劇特別流行的「美、強、慘」悲劇美學。
3月
13
2025
此次劇本的整編以剪裁整合為主,稍欠細密的針線彌縫。期盼未來復興整編老戲時,能在保留表演精華的同時,於劇本修編上更臻細緻,打造出專屬於復興的獨特版本。
3月
13
2025
春美歌劇團在一方簡易舞台中發揮戲劇效果,充分擴展了框架的限制,舞台的熱鬧易於吸引觀眾目光,劇情行至水漫金山寺時,觀眾或站或坐、目不轉睛地盯著舞台。
3月
12
2025
光興閣確實藉《多重宇宙》與《前傳》兩部作品碰撞布袋戲在現代劇場的適應方式,並且一定程度地借取金光戲本有的內涵,加以改造成現代觀眾可以接受的型態。不過,除有精進與精緻化的空間,光興閣或許可再回頭思考的是:為什麼需要複製金光戲?
3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