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測量歷史的寬度《親密》
5月
22
2017
親密(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14次瀏覽
王威智(社會人士)

讀者好,以下您會發現,好像我沒説什麼重點,可是卻又長篇大論。後真相時代不就是如此嗎?重點不在講了什麼,而是訴説的姿態與傳播的媒介。

戲看沒多久,我就在想:「實在太想學品特了。」如果我能簡單化約一下品特,大概會這麼説:語言、性、階級等機制在品特劇本中,大多是策略性工具,替角色背後的權力鬥爭服務。權力在品特脈絡裡,則比較是抽象且無所不在,沒人能逃離,也沒什麼理由。所以《親密》一堆難解的台詞;一對看似有溝通障礙夫妻,卻又時時想用語言殺死對方,指桑罵槐,花草、山地、捲菸等等,一切日常生活範圍的物件似乎都和這對充滿衝突的夫妻不甚協調的性生活有關;再加上女性外來者安娜,太太蘿絲在英國留學的室友,當年應該跟蘿絲也有曖昧;以及歸鄉者,老公麥斯的叔叔,在東南亞流浪數十年後回家。這些人不知道為什麼,在客廳與回憶的中介空間,一桌一沙發組的家中,看似毫無脈絡就想幹翻(性意義上,也是生命層次上的)對方。劇中一切發展神秘難解,

然而說本劇像品特也不精準,脈絡還是有的。在《親密》裡,角色糾紛最終與權力關係不太,而是直指向性支配本身。執行性事的肉身卻又與種族、東亞殖民歷史那些經由語言提示,難以化解的衝突結合。衝突因此最終指向超克肉身的欲望,是以本劇開場時,蘿絲因為不夠「濕」而厭惡做愛;劇末則以她和麥斯交合的體液洪流為收束。(讓一切化為LCL的欲望具現,如果讀者您曾看過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

就是説,《親密》裡的鬥爭是生物決定論的。如同納粹制定的血統分級系統,一個人的出身地、說話的口音、膚色、決定了自己的種族,框定了自身該承載的歷史,也指定了能夠起爭執的對象。因此,不只叔叔和安娜,蘿絲同樣是侵入者。對叔叔來説,她是和姪子一同闖入這個父權之家莊園的陌生人;對丈夫而言,是個在電影院相遇,充滿浪漫情懷的「外籍新娘」,帶來了陰性的異國情調與試圖否定自身歷史的肉身。

歷史會回歸。叔叔在越南扮演征服者,買了位14歲少女的貞操,個人羅曼史亦成為種族、戰爭史。但是問題在於,歷史被稀釋了。導演精巧的演出調度,過兩步即是空間切換,轉個身旋而進入回憶,讓一切不符現實邏輯的性互動與暴力行為看似可以在情感層次上能夠接受:「好像不太合理?反正那邊似乎不是什麼寫實的戲,沒問題。」事實上文本太多台詞之間的空白地帶過大,連結性太低。於是演員演得精采,角色則似乎只是符號,用來將言語爭鋒背後承載的文化意涵,在短時間內壓縮至戲劇中,透過身體化約為性暴力的當下指涉,所以有抽不完的菸,有榴槤的啃食,還有謀殺與性交。叔叔這位殖民史載體只能被殺死的收束,似乎表示面對宏觀的歷史,《親密》以窺淫為主,實則失語,交由觀眾以後真相的邏輯想像。

最終我不禁想問,建立這般歷史、身體與性的生物式關連是否有效?如果受迫的想像仍然只能化約成性暴力的個人史來召換,對於歷史、身體與性的理解是否流於單向度與大寫僵化的歷史?後真相時代,後戲劇劇場,我們該如何測量歷史的寬度?

《親密》

演出|窮劇場
時間|2017/05/19  19: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們是否還有可能反向而行,藉著瓦解記憶來瓦解這場權力遊戲呢?品特的記憶,是幽微、神秘、曲折迂迴、難以掌握的幻形;高俊耀的詮釋,卻是渾凝沉重,在那名為「我/我們的」世界中自體循環、自我餵養。(白斐嵐)
5月
26
2017
看似只是任兩人關係,但編導高俊耀卻精彩地編生出相互糾結的整牆藤蔓,藤蔓中互生互息的仰賴,則是這個世界眾人皆備的性質:語言、種族、國籍等。但矛盾的是,這些當今世界人看似與生俱來的性質,卻是區分彼此的重要衡量所在。(汪俊彥)
5月
22
2017
如果逝去的祖先如劇中的「猴子」般忘了自己的名字,我們如何重塑我們的身分?誰會像「小鳥兒」般唱起深沉又響亮的歌聲,把我們的靈魂重新喚醒,擺脫周而復始的詛咒?
7月
25
2024
表演所留有的諸多空隙,讓「遊戲」中大量的關係實踐尚保有一些與「戲劇」的展演論述相抗衡的能量。甚至於當「戲劇」的意義能夠透過身體擴展為對於現實的注視──如雖然身處奇幻的想像,但死亡的現實注定了主角與祖父的失之交臂──時,過去與現在的交替也可以成為解構歷史記憶中認同本質的批判性立場。
7月
19
2024
《清潔日誌 No._____》無疑是一齣具有積極正面的社會戲劇,導演以「類紀實」的手法來呈現這些真實存在於社會的故事,並期許觀眾在觀看時都能夠「感同身受」所有角色的情感與生活。但也正因為這樣的演出方式,使觀者在觀看時不免會產生一種蒼白的無力感,究竟經歷過後所喚起的情感能夠改變何種現況?
7月
18
2024
烏犬劇場標榜以劇場創作作為「行動研究」,因此這個演出某種意義,是反映劇團對戰爭的研究思考,一年前即開始著手田調,半年前產出劇本,不斷進行修改;因此文本背後的史實資料相當豐富,即使取其一二稍加揭露改寫都已是現成題材,但烏犬劇場不願直書事件,堅持「戲劇轉化」,以意念、情感去「附身」穿越劇場敘事,刻意淡化事件的因果邏輯。
7月
16
2024
但是,看似符合結構驅動的同時,每個角色的對話動機和內在設定是否足夠自我成立,譬如姐夫的隨和包容度、少女的出櫃意圖,仍有「工具人」的疑慮,可能也使得角色表演不易立體。另外,關於家庭的課題,本屬難解,在此劇本中,現階段除了先揭露,是否還能有所向前邁進之地呢?
7月
11
2024
從《神去不了的世界》來看,作品並非通過再現或讓歷史主體經驗直接訴說戰爭的殘酷,而是試圖讓三位演員在敘事者與親歷者之間來回切換,透過第三人稱在現實時空中描繪故事。另一方面,他們又能隨時成為劇情裡的角色,尋找通往歷史陰影或傷口深淵的幽徑。當敘事者的情緒不斷地游移在「難以言喻、苦不堪言」到「必須述說下去」的糾結當中,從而連結那些幽暗的憂鬱過往。
7月
11
2024
此作品旨在傳達「反常即是日常,失序即是秩序」的理念,試圖證明瘋狂與理性並存。一群自認為正常的精神病患,如警察伸張正義、歌劇院天后般高歌等方式,活在自己的想像泡泡中。這些看似荒誕的行為,實則折射出角色內心的滿足與愉悅,並引發對每個人是否也生活在自己「泡泡」中的深思。
7月
03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