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戲與當代意識的交鋒—《巧計奪美》
9月
16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114次瀏覽

蔡佩伶(社會人士)

 《巧計奪美》改編自民戲《風流王子》。由編劇江佩玲、牧非重整幕表架構。劇情描述女主角女扮男裝頂替哥哥出使蒙古國,不料蒙古王子鐵木汗一見傾心,愛上喬裝後的女主角林勝男,懷疑起自身性向之餘,展開一連串性別確認。最後,蒙古王子為愛遠赴中原,展開一場愛情保衛戰。

《巧計奪美》說著一名女子嘗試實踐自我價值,遇見愛情之後,就放下自我走進愛情(甚至家庭)的「圓滿故事」。這是一齣成功喜劇,從人物設定就能察覺,劇中多數人物都有明確的單一目標。比方說:鐵木汗儒雅喜文熱衷中原文化。二王子鐵支路是陰柔男同志。敏敏郡主熱情奔放勇敢求愛。勝男則希望克服女身有所作為。目標明確的人物,讓喜劇條件一扭轉矛盾就即刻成立。像是鐵木汗愛上反串的勝男而陷入自我懷疑;鐵支路受制於性別認同,選擇以陰柔特質自嘲娛人;勝男對自由的嚮往與矛盾;敏敏郡主渴望愛情降臨,她展現的急切。這些行為軌跡讓所有角色自相矛盾又彼此牽引,碰撞出一個個爆點砌成喜劇的笑意基本盤。

大笑之後,我想討論的是—當代觀眾眼中再平常不過的性別光譜,為什麼不見容於劇情?反動情節在男主角發現自己並非男同志之後展現的喜悅達到高峰。另外,劇中敏敏郡主反覆用「疾病」揶揄鐵支路的陰柔特質,如此設定或許反映了民戲原著的時代背景和改編時的社會形貌。也顯示出《巧計奪美》潛藏著家庭倫理的強力規訓,角色行為動機多數高舉著家庭價值。比方說:一開場女主角勝男為避免家庭受難頂替哥哥出使,再到直男鐵木汗極度抗拒染上任何同志症狀都是。因此,同志即使行為無差無錯,在家庭倫理面前依舊價值低落。

歌仔戲的俚俗趣味與現代性可能產生更多交集嗎?一齣簡單流暢的戲需要嘗試回應當代價值嗎?這兩個問題像群山裡的回音,在看戲過程中不斷交叉浮現。

謝幕時,春美團長提到這次的《巧計奪美》已經是第63場演出。不可否認,《巧計奪美》這樣夠賣座能不斷重演的公演劇碼,對於長年奔走江湖的職業劇團來說相當重要。賣座劇碼的價值不只在金流面有利劇團營運,另一方面,重複劇碼也成就團內青年演員的絕佳練習場,循環操練將磨出更精細的演技。《巧計奪美》在重演過程不斷優化,確實發展出兼具外放與細膩的獨特表演狀態。但隨著時間過去,這樣的劇情能被新生代的觀眾接受而延續口碑嗎?或許仍充滿未知。

《巧計奪美》

演出|春美歌劇團
時間|2022/08/27 19:00
地點|臺北市萬華區環河福德宮廟埕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崑崙盜兵書》在史料罅隙間大開腦洞,透過「轉世」銜接神話與歷史,即便史實比例並不高,但依然可以與《穆天子傳》、《史記》等古籍記載相互呼應,充分展現編劇對史料∕戲劇、歷史∕虛構的掌握與轉化能力,堪稱近年來古冊戲的新編典範。
7月
29
2025
聖淵戲曲藝術坊《孫武子下山》巧妙平衡戲段冷熱,將老生文武做表融入情節轉折,展現出演員從行當技藝出發,嘗試混合兩種行當屬性共構一角的個人化再詮釋。
7月
28
2025
《文武天香》在這次的版本裡,因為角色關係的變調,在演員表現上產生了新的逸趣,劇作核心從情愛流轉衍生出新的流變——逃逸美學。愛與自由從創作命題的理想問題,轉化為辯證關係
7月
23
2025
真正獨特之處,是此作依循古典歌仔戲結構形式,卻深入核心思維以求突破,以自由意志挑戰既有體制。自此,作為創作者不畏權勢、自由表述的「身分責任」,取代倫常階級的封建定義。所謂「守本分」,不再是臣服於體制,而是忠於信念的堅持。
7月
23
2025
《尋》結合過往被劃分於不同領域的影音實踐,直球對決編導提出的布袋戲傳承問題:如何在不同技術元素間進行有效調節,使各種力量的消長既相容、又能共構出表演的敘事張力。
7月
21
2025
《雙身》自序幕起,即大量使用意象破除既有的性別框架,也挑戰傳統歌仔戲大多是「忠君愛國」的母題,展現青世代對時代議題的關注與對傳統技藝的創新。
7月
20
2025
整體上,《絃斷鹿台》在音樂設計、舞台特效、服裝配置、還有演員的演技、身段、唱腔等方面都非常完整,整體劇情架構也不錯。除了細節略有不足,人物設計缺乏情感變化外,作者仍給予極高的評價。
7月
20
2025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
這類「自述身世」戲曲作品之所以會在臺灣流行,一方面迎合了觀眾對於戲曲圈的好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戲曲界想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向觀眾訴說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困境
7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