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戲與當代意識的交鋒—《巧計奪美》
9月
16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292次瀏覽

蔡佩伶(社會人士)

 《巧計奪美》改編自民戲《風流王子》。由編劇江佩玲、牧非重整幕表架構。劇情描述女主角女扮男裝頂替哥哥出使蒙古國,不料蒙古王子鐵木汗一見傾心,愛上喬裝後的女主角林勝男,懷疑起自身性向之餘,展開一連串性別確認。最後,蒙古王子為愛遠赴中原,展開一場愛情保衛戰。

《巧計奪美》說著一名女子嘗試實踐自我價值,遇見愛情之後,就放下自我走進愛情(甚至家庭)的「圓滿故事」。這是一齣成功喜劇,從人物設定就能察覺,劇中多數人物都有明確的單一目標。比方說:鐵木汗儒雅喜文熱衷中原文化。二王子鐵支路是陰柔男同志。敏敏郡主熱情奔放勇敢求愛。勝男則希望克服女身有所作為。目標明確的人物,讓喜劇條件一扭轉矛盾就即刻成立。像是鐵木汗愛上反串的勝男而陷入自我懷疑;鐵支路受制於性別認同,選擇以陰柔特質自嘲娛人;勝男對自由的嚮往與矛盾;敏敏郡主渴望愛情降臨,她展現的急切。這些行為軌跡讓所有角色自相矛盾又彼此牽引,碰撞出一個個爆點砌成喜劇的笑意基本盤。

大笑之後,我想討論的是—當代觀眾眼中再平常不過的性別光譜,為什麼不見容於劇情?反動情節在男主角發現自己並非男同志之後展現的喜悅達到高峰。另外,劇中敏敏郡主反覆用「疾病」揶揄鐵支路的陰柔特質,如此設定或許反映了民戲原著的時代背景和改編時的社會形貌。也顯示出《巧計奪美》潛藏著家庭倫理的強力規訓,角色行為動機多數高舉著家庭價值。比方說:一開場女主角勝男為避免家庭受難頂替哥哥出使,再到直男鐵木汗極度抗拒染上任何同志症狀都是。因此,同志即使行為無差無錯,在家庭倫理面前依舊價值低落。

歌仔戲的俚俗趣味與現代性可能產生更多交集嗎?一齣簡單流暢的戲需要嘗試回應當代價值嗎?這兩個問題像群山裡的回音,在看戲過程中不斷交叉浮現。

謝幕時,春美團長提到這次的《巧計奪美》已經是第63場演出。不可否認,《巧計奪美》這樣夠賣座能不斷重演的公演劇碼,對於長年奔走江湖的職業劇團來說相當重要。賣座劇碼的價值不只在金流面有利劇團營運,另一方面,重複劇碼也成就團內青年演員的絕佳練習場,循環操練將磨出更精細的演技。《巧計奪美》在重演過程不斷優化,確實發展出兼具外放與細膩的獨特表演狀態。但隨著時間過去,這樣的劇情能被新生代的觀眾接受而延續口碑嗎?或許仍充滿未知。

《巧計奪美》

演出|春美歌劇團
時間|2022/08/27 19:00
地點|臺北市萬華區環河福德宮廟埕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