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藝術,魚與熊掌之動態平衡!?——2023魚池戲劇節
8月
25
2023
2023魚池戲劇節 晚間的小吃宴(魚池戲劇節提供/攝影琦涵)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72次瀏覽

文 楊美英(專案評論人)

「魚池戲劇節」,源起於2018年,由返鄉青年巫明如發起,草創初期以魚池鄉公有零售市場一樓內外和附近街道店家為活動基地,經過2021年新冠疫情下的線上模式,2022年以「酬神」為主旨,和魚池麒麟宮代化堂合作,將演出場地移到廟宇內外,今年延續地方信仰場域作為活動核心,繼續強調:走到此刻已邁進第六年,秉持著把戲劇「種回家」表演給家人看的精神,持續努力將日常藝術「種回來」!【1】

「慢漫—Chill For Life」,為今年命題,兩個晚上的表演節目內容分為邀請和甄選兩類,前者類型包括戲劇舞蹈音樂,後者則統稱為「口袋劇場」,分布於魚池麒麟宮代化堂的廟埕廟內、朝曦宮前廣場和老戲台,可說琳瑯滿目。開演前,行政團隊將觀眾分為橘、藍、綠三種顏色小隊,由領隊帶領觀賞預先安排好的節目選項,基本上,沒有一條路線可以看到全部演出內容,不知是否因此活動現場工作人員也讓觀眾擁有自主選擇的彈性空間。對此,尚未進入觀演流程,已經讓人產生一些疑惑:因為節目表上的各單元節目一律長度二十分鐘,而且,彼此之間毫無中場間隔,不免好奇如此緊湊的程度【2】,縱使每個演出團隊果真嚴謹守時,觀眾如何移動於不同的表演空間?再者,雖然七點開始有個二十分鐘的「中場休息」,但也安排了「大師講堂」,同時段廟埕近牌樓那一端的樹下,歌手克里夫Cliff現場彈唱,和週五是晚的講師王婉容的開講,形成有如夜市打對台搶客人的場面,熱鬧有餘,但實在互為干擾。

撇開上述活動時間結構和行政執行上的瑕疵,必須說十分慶幸,在「杜蘇芮」「卡努」兩個颱風接連雷雨夾擊的縫隙,2023年魚池戲劇節於八月初的週末夜順利完成首演。以下僅能就自己當晚看到的節目來進行討論:首先是在廟埕坐下,飛人集社洪健藏《新新七龍珠之尋龍無悔》;走入大殿,靠右側的一邊,囝仔人《你叫什麼名字?》;回到廟前,看嘸舞蹈劇場《她都知道She Knows》、克里夫Cliff《摸油湯》現場彈唱;走到朝曦宮前的老戲台旁,春雨雙人漫才團體《這麼漫要池到啦!》最後,先後走上廟內虎邊、龍邊二樓的室內空間,口袋劇場系列的「我的被殼」、「烏合製作」兩個團隊。


飛人集社 洪健藏《新新七龍珠之尋龍無悔》(魚池戲劇節提供/攝影鹿溪製作)


你好漫才工作室 春雨《這麼漫要池到啦~!》(魚池戲劇節提供/攝影琦涵)


口袋劇場:烏合製作(魚池戲劇節提供/攝影鹿溪製作)

簡言之,上述節目篇幅迷你,各屬不同創作形式;《新新七龍珠之尋龍無悔》直接擷取了廟宇現有傳奇素材【3】,演員洪健藏身穿有署名的選舉背心,自稱龍珠宮主委,來跟大家召開「看見龍珠」說明會,虛構了一個頗具現實感的角色身分,也善用真實地景,後半段將觀眾帶到廟方陳列「龍」處,並準備了「結緣品」與觀眾互動,現場氛圍活絡以外,從鄉野傳說連結到日本漫畫《七龍珠》,連結現場環境素材的個人回憶或狂想,亦真亦假之間,可說展現資深演員的巧思,提供觀演過程的某種趣味,然流暢之餘,卻也似乎感到表演能量過於平順。同樣是單人表演的《她都知道She Knows》,女舞者從廟的龍邊二樓的鐘樓前開始現身,輕快的音樂和動作,加上泡泡機一吹,可以感覺周遭仰望的觀眾看似買單,然後從高處垂落紅色長布條,產生鮮明的視覺效果變化,舞者隨即下到平地,以火鶴與觀眾互動,最後以告白姿態,邀請一位女性觀眾坐上打檔機車,將她載走。當下,多數觀眾開心起哄。相較之下,在廟內演出的囝仔人《你叫什麼名字?》,和「我的被殼」、「烏合製作」相對努力完成故事性情節線拉長的表演文本;囝仔人以光影、物件、聲響、口白進行敘事,有其特色,然而現場聽覺效果不佳,觀眾所能接收文本訊息有限。另外兩檔年輕學子組團的口袋劇場,一者從諧音梗入手,搭配歌唱和動作,一者從大學生的校園社團生活經驗出發,融入暗戀愛情和猴子與人溝通的狂想,雖整體演出略感生澀卻也清新有趣,特別是展現了現代年輕人的劇場初萌新芽的可能。

上述表演分佈於廟宇內外,除了空間的運用之外,克里夫的現場彈唱、春雨漫才《這麼漫要池到啦!》分別在不同的廟前,而且,克里夫騎著三輪車移動在朝曦宮、代化宮之間,春雨漫才兩人則是站上了小卡貨,以輕鬆滑稽的對話爭取現場觀眾的笑聲。這兩個節目使用了日常生活中的物件,並延續既有的交通工具功能,重新置回日常生活的場景,構成表演的舞台,確實呼應了這個戲劇節將日常藝術「種回來」的核心精神,親民且有藝思。

對照於自己2020年親歷現場對這個藝術節的觀察【4】,大致可知當時若干訴求至今延展著──在地青年重返家鄉推動表演藝術,希望藉以活化地方、營造地方;而展演的地點,都是屬於非典型展演空間的嘗試,至於藝術節的時間,多年來都是在暑假期間,容易吸引旅客和親子同遊,今年則文宣指明活動舉辦於關聖帝君誕辰前一禮拜,期許可融入同時也擾動地方民眾日常生活作息,神人同歡。而且,除了兩個晚上的表演、市集、小吃宴,還有第二天白日的多種遊程,包括:單車導覽茶園、日月潭SUP,以及北管子弟藝術工作坊、藺草編織工作坊、燈籠製作工作坊——或可據此推定本戲劇節更加貼近地方傳統表演藝術/工藝文化傳承的需求了,一如每晚開場演出的北管樂團,乃是來自「勝春園北管復興計劃」的階段性成果。


勝春園(魚池戲劇節提供/攝影鹿溪製作)

經過相隔三年的再次造訪,當我們看到走到第六年的魚池戲劇節,其內容活動樣式的多樣,計劃規模與公私資源明顯茁壯了,不難想像其中必有許多斡旋折衝、辛苦和努力【5】,方能蒸蒸日上,獲得在地民間與公部門資源挹注、地方人脈的串組,進展值得肯定。可是,若是回到一個地方戲劇節的發起初衷,是否可以期待展演內容和活動結構可以提供無論是在地居民或外來遊客更多質量提昇的藝術經驗?我們相信所有具有創造精神的藝術活動,都需要時間的淬煉,特別是著根於地方的策展規劃,包括民眾互動和資源連動等,但正由於其起始點來自一個返鄉青年懷抱藝術的學習背景和推動熱情,加上近年來全台各地諸多地方性藝術節風生水起而來時,已然發展六年的「魚池戲劇節」如何在促進地方觀光、連動地方觀光產業拓展需求之同時,也能將所謂表演藝術的力道和營造地方的美意之間,取得更佳平衡,以避免未來流於地方園遊同樂會之憾。因此,以上,乃是提問,更是期望。

或許我們要問的未必是:地方與藝術,屬於一種「魚與熊掌」的兩難之選,而是可能視之為一種「動態平衡」的關係?譬如:回到魚池戲劇節的初衷【6】,企圖讓居民接觸什麼樣的藝術美學,甚或參與什麼樣的藝術創造行動?又,當所有的表演可以自由流動於廟宇內外,對於表演文本與空間之間的對話或美感創造,是否相形薄弱?或是,策展團隊可以長期耕耘孕育出什麼樣專屬魚池地方紋理特色的跨域創新藝術表現?


註解

1、參閱「魚池戲劇節」facebook 粉絲專頁2023.5.26發文:

從2018年走到此刻已邁進第六年,秉持著把戲劇『種回家』表演給家人看的精神,魚池戲劇節持續努力將日常藝術『種回來』!

戲劇跟生活曾是緊密相連的,在過去無論酬神或是酬謝,都能在廟前路邊看到野台戲。但當我們提倡著「生活即藝術」的現代,這些表演卻不斷消逝或集中到演藝廳中。

不說也許不知道,魚池戲劇節的時間是關公誕辰前一週。我們想要打造的不只是戲劇節,更是讓各位每年都回來參與的慶典!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戲與人生本就是一體,有了戲才有舞台,誰說要有舞台才有戲?

讓我們打破戲劇場域的框架,在廟宇內殿看戲是一件很Chill的事情。

2、可參閱 魚池戲劇節慢漫 Chill for Life 售票頁面

節目流程: 

17:00-18:00 演前導聆/魚池勝春園「小小的魚兒』/魚池千歲團「魚池風情畫」/拾音樂集/魚池小吃宴。

18:00-18:20 口袋戲場(一)、口袋戲場(二)、飛人集社洪健藏「新新七龍珠之尋龍無悔」 

18:20-18:40 囝仔人「你叫什麼名字?」 

18:40-19:00 看嘸舞蹈劇場「她都知道She Knows」

 19:00-19:20 中場休息/1985音樂公寓「華語金曲之夜」

19:20-19:40 春雨「這麼漫要池到啦~!」/克里夫Cliff「摸油湯」 

19:40-20:00 飛人集社洪健藏「新新七龍珠之尋龍無悔」 

20:00-20:20 囝仔人「你叫什麼名字?」、 口袋戲場(四)、口袋戲場(三) 

20:20-20:40 飛人集社洪健藏「新新七龍珠之尋龍無悔」 

20:40-21:00 口袋戲場(三)、囝仔人「你叫什麼名字?」、 口袋戲場(四) 

21:00-21:30 演後座談

3、可參閱 南投縣魚池鄉公所「觀光景點-麒麟宮代化堂」簡介文字:

麒麟宮代化堂是魚池當地的一個信仰中心,主祀神明為文衡聖帝、孚佑帝君和司命真君。麒麟宮代化堂裡有一隻特別的「龍」,在民國69年時陳滿先生發現了這狀似龍形的樹根,眾人齊心協力將之挖掘出並迎回代化堂但此龍有身無頭,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信徒黃玉成夢見龍頭在合歡山山麓眾人雖半信半疑仍前往挖掘,而龍頭果然在合歡山上大家將龍頭恭敬迎回代化堂與龍身結合,而到這裡來的人都會摸摸龍身沾沾好運呢!網址:  https://www.yuchih.gov.tw/1474/a/Info/9d3f100e-58df-4633-b0c1-7baef7b679b5 。

4、可參閱 楊美英〈表演藝術的引介,或融入地方日常?──《富世漫步─有火的地方就有故事》、2020魚池戲劇節【魚池遮;戲佇遮】〉,表演藝術評論台2020/08/04。

5、相關歷程可參見 國家文化記憶庫「魚池鄉麒麟宮代化堂開門見山」,2022/07/18-31。

6、參見「魚池戲劇節」臉書粉絲專頁的簡介文字:秉持著把戲劇「種回家」表演給家人看的想法,從2018開始一路走到此刻。讓藝術走進生活、校園。在展演上進行變革、轉化、讓展演遊走在鄉間。創造具有鄉村特色的戲劇節,改變旅遊生態、擾動地方、創造更多藝術可能性。

《2023魚池戲劇節慢漫 Chill for Life》

演出|魚池戲劇節
時間|2023/08/04 17:00 ~21:30
地點|魚池麒麟宮代化堂、朝曦宮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