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黑暗降臨,是反抗還是被吞噬《狩瘟殘書》
6月
26
2023
狩瘟殘書(一心戲劇團提供/攝影徐欽敏)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905次瀏覽

文 蔡佩伶(社會人士)

一心戲劇團的《狩瘟殘書》以一場喪父者的復仇之旅刻畫疫情眾生相,意圖透過反英雄/英雄的視角輪轉,討論人性、宗教、政治、個體化與救贖的可能。

故事是這樣的:遊方醫周仁(孫詩珮飾)受商人陳守義(林冠妃飾)邀請擔任船醫,攜子周天懷(孫詩詠飾)暫留陳港村等待航期。陳守義不捨青梅竹馬阿嬌(孫麗雅飾)染疫,可能面臨關入長生厝等死的命運,甘犯地方禁忌,請託周仁暗中醫治阿嬌。不料天懷因此染疫命危。染疫後天懷倖存,燃燒的王船帶走了父親,他被陳守義收養帶往南洋行商。十年後,成年的周天懷帶著養父陳守義骨灰回到陳港村安葬,藉機調查當年事由並復仇。而玩伴寶惜(鄭紫雲飾)此時出現,填補了半頁藥單殘書的秘密,使他涉入與父親雷同的僵局,父子人生隱隱重合。

《狩瘟殘書》的情節和世界觀設定值得玩味,敘事主線接近N型結構,觀眾跟著成年周天懷的眼光看盡反叛者、混亂中立者和附勢者各方陣營勢力消長,設定有別於戲曲慣用的二元對立,具體呈現瘟疫如何促成政治和宗教結盟的複雜社會,例如多段歌隊形式提示社會群體與主角的互動關係,衝擊強烈。

疫情下的政教同盟:是信仰?還是政治?

瘟疫在陳港村築起隱形圍城。疫情擴散可能致死的代價喚起恐懼,一方面摧毀人類對安全感和歸屬感的渴望,一方面觸發自保的生物本能。原本的心理動態平衡機制失靈,劇中的村長利用個人權位結合王爺信仰趁機攬權。一手高舉王爺/瘟神信仰價值,聲稱染疫乃王爺降罪。再以保護鄉里之名,將染疫者隔絕在長生厝。排他行為構成安全的我群之後,長生燈船儀式和緩人心,撫慰失落。舞台上忽隱忽現的大仙尪仔恍如非理性的潛意識不曾消退。當恐懼降臨,排他是村人安身立命的法門。可以說,在遊方醫周仁出現前,村長幾乎主掌染疫者生死以及村人輿論。

相似又相異的醫者父子

對我來說,劇中最值得思考且難以忽視的命題是「父子」。正因父親周仁不論在場或缺席都明顯牽動著周天懷的行為,甚至有時成為主角。而醫職是父子的相同處,父親周仁是遊方醫,秉持仁心濟世理念,遇貧弱病苦,診治不收分文。精湛醫術搭救阿嬌逃過魚鉤瘟死劫,也曾憑著一股仁心熱血質疑村長草菅人命。其子周天懷倖存後當了船醫。理想取向、高職業道德的父親灌輸醫者仁心的價值觀,也構成陰影引他走向復仇血路。當周天懷從阿嬌口中得知真相,拼湊出另一個父親形象——醫術失靈無法救子而瘋魔的脆弱男子。護子心切帶著大批染疫者同殉祭王船。視病如親的仁醫,同時是營私血祭的狂人。這層翻轉欲成立,必須有周仁的癲狂支撐。孫詩珮的詮釋先以戲曲程式化作表打底,運用手勢、混亂步伐和走位表現慌亂無力,過渡到懸絲傀儡般的不自然爬行、四肢彈震擺動,呈現出接近附身的失序非我,一連串調和東西的肢體動作,使人物轉折極具說服力,相當精彩。父親的複雜性使周天懷同樣遭遇瘟疫救治問題之際,顯得更諷刺。他該效法父親負起醫者職業道德嗎?為公?為私?或贖罪?周氏父子相近又相異的生命軌跡彷彿詛咒。

回到英雄超時空的創作意圖觀察,《狩瘟殘書》絕非醫者英雄傳或父子親情劇,不如說是照見疫情浮生的稜鏡。主創團隊選擇以回憶與主線當下並置的多聲敘事手法,讓不停往復的父子雙時空交會於此刻。舞台後方相契的殘書景片標示時空所在,開闔之間,透過關係人的回憶讀取某段過往,創造周天懷此刻的故事。雖然受制於故事內在的因果結構,少了點歌仔戲經典的生旦感情戲。但編導在創作和形式呈現上富有自覺,巧妙組織關目,藉著復仇的反英雄層層翻轉推進,悉心搭建似曾相識的場景,把沙漏倒立,留下觀眾潛行的路徑。

整體而言,《狩瘟殘書》以顧後瞻前的姿態,重返擅場,演古代題材,善用戲曲的歷史感優勢,復加現代劇場的光影設計、場面調度及敘事堆疊,在歌仔戲形式下編織出跨時空共相。開拓戲曲、現代劇場、時間和政治的交匯想像,以此回應當代。

《狩瘟殘書》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23/05/28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 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共存在人身上的神性與魔性,僅在一念之間。而「把英雄請下神壇」的做法,除了直指人性,更闡明了人性才是主導一切結局走向的主要力量,無異是現在當下最好的反思。
6月
26
2023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
本劇未描繪出當時的權威與獨裁,卻高呼革命口號與犧牲精神,整體顯得空洞無力。這正是《感謝公主》最致命的問題所在:形式在說話,情感卻缺席其間;表演者努力投入,觀眾卻只能勉強自己理解與接收。
8月
07
2025
霍去病那獨特的短劍與長巾武打套子,讓演員在交手間隙還能一展丰神,搭配上蒙面造型,宛似電影的蒙面俠蘇洛(The Mask of Zorro)再現,有種以一敵多的帥氣感,展現出與傳統不同的武戲思維。
8月
05
2025
經典重述的詮釋路徑,無所謂標準答案;鴻明版《包公會國母》徘徊在修舊如舊與修舊如新之間,有著借演員之勢托戲的姿態,卻看不出創作者欲往何處。令人不禁想問:經典重述究竟為了什麼?
8月
0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