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爵士」靈魂的混血「歌仔」《美男子竇蓮魁》
3月
09
2017
美男子竇蓮魁(大稻埕戲苑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156次瀏覽
林立雄(專案評論人)

大稻埕戲苑營運至今,「青年戲曲節」也已屆第四年,除了在這平台漸漸看見年輕戲曲演員們嶄露頭角外,更能看見資深戲曲演員們,提攜後進與重視戲曲傳承的精神。然而,作為「歌仔戲」的演出團隊,正在動映有限公司這個名字對不少觀眾來說是相當陌生,不過進一步了解,才明白這其實是一群熟悉的跨領域專業創作者所共創的平臺,成員事實上都是一群在劇場耕耘已久的工作者。今年,正在動映有限公司推出了他們的第一部作品──爵士歌仔調《美男子竇蓮魁》作為第四屆大稻埕青年戲曲節的開幕戲,其「以爵士入歌仔」並且改編王爾德小說,無不讓人好奇,他們究竟會將「歌仔」呈現成如何的模樣?

《美男子竇蓮魁》以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的小說《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為改編的基礎,將臺灣日治時期到國民政府遷臺後這段時間做為背景,創作出這部「爵士」歌仔戲。劇情走向與小說描寫大致沒有太大的差異,不過,這發生在早期臺灣的故事,在設定上仍與原作上有著幾點不同處。如,劇中不是以「畫像」保存竇蓮魁(孫凱琳飾)的青春美貌,而是近現代重要的發明「底片」與「相片」。再者,小說中的畫師被改為了攝影師白雲清(許麗坤飾)引導道林‧格雷惜取青春美貌、走向墮落的亨利爵士被改為高騰醫師(劉冠良飾演)、歌女席貝兒被改為藝旦邱香檀(林芸丞飾),竇蓮魁多了一名表兄雲峰(胡BB飾)。小說中席貝兒所演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也被改為《莎樂美》的「七紗舞」,結局竇蓮魁的死,也與原作有著相當不同的處理。

《格雷的畫像》這部小說雖講求唯美、耽美,但小說中無不因為道林‧格雷的「執念」透出詭譎、恐怖的氛圍。相較於原著,《美男子竇蓮魁》似乎表現出更多對青春易逝的了悟,以及特別刻劃劇中錯綜複雜的情感。《美男子竇蓮魁》用了較多的筆墨描繪了竇蓮魁與白雲清之間的同性情誼,過去在戲曲舞台上,也不乏有此一題材的作品,如一心戲劇團的《斷袖》。不過,《美男子竇蓮魁》在編、導李季紋的手上,大膽讓兩位小生在舞台上接吻,無不挑戰了當代戲曲觀眾們的眼睛。但是,從觀眾們的熱鬧喧騰的反應中觀察,似乎證明了,歌仔戲除了在表演上對新議題的包容度相較於其他劇種來得高之外,觀眾們的接受度似乎也容易因新主題的出現漸漸被打開了。

回到文本,劇中有一畫龍點睛之處是將小說中席貝兒演《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情節,改為讓藝旦邱香檀演出《莎樂美》的「七紗舞」。或許大家對「羅茱」那對追求青春愛情的故事不陌生,不過對《莎樂美》的了解,對愛情的追求存在更多的情欲與執念,或許是非常強烈的印象。莎樂美不能得到約翰的心,只好向希律王獻媚,要求希律王將約翰的頭砍下。邱香檀對竇蓮魁的愛情讓她放棄演出的完整度,在新寫的【莎樂美調】唱到第六層紗便打住,要希律王放走約翰。劇中如此置換,讓「七層紗之舞」情欲、偏執的那面似乎變得純情、專情,只是邱香檀大概自己也沒料到,她的放棄竟然讓竇蓮魁失望,這「七層紗之舞」跳到最後,真如王爾德在《莎樂美》一劇中所描寫的,成為一支死亡之舞。

李季紋的劇本詞藻華美,句句有深意,情節鋪排如上文所描述那般具有巧思。不過,劇本仍有不少問題是等待被解決的。如竇蓮魁與高騰之間的情感,走向墮落、情欲的一面不太被彰顯,與藝旦邱香檀之間的情感更缺少鋪排。下半場的報紙投影帶過太多細節,也或許因為時間關係而必須取捨,但,帶過的情節導致了許多人物的性格不夠完整,劇情也不夠連貫、飽滿。竇蓮魁如何名聲不好?他殺掉了誰?邱香檀為何沒死?為何還留下一位女兒?甚至在白雲峰回到臺北與竇蓮魁相見後,寶蓮魁嘴裡說準備當個「好人」,且哭得相當有悔悟之心,卻又拿起「玻璃底片」自殺,衝擊不夠劇烈使得結尾顯得羸弱無力。我想,這部戲未來若有重演的機會,仍需思考的問題勢必仍是劇情編寫的取捨。

回到戲曲的本質問題,談到曲調、唱腔,融入爵士樂到底有沒有讓歌仔戲的演唱產生扞格?我想,是不太有的。回過頭來,或許又得說這大概是歌仔戲具有較大的包容性。不過,近年來音樂總監柯智豪的各類創作,以及與各戲曲演出團隊合作而累積出不少的創作能量,特別在《美男子寶蓮魁》中發揮得相當得好,爵士融入進歌仔調莫名地讓背景設定在早期臺灣的人物們活了起來,不古、不新卻賦予了這部爵士歌仔調《美男子寶蓮魁》新的生命與面貌。不過,在音樂創作與編腔上仍存在著再修正的可能,特別是歌仔戲用的閩南語,在演唱的「聲調」與音樂的編寫上之間仍有不少衝突之處,或許是音樂與編腔,甚至是劇本唱詞編寫能夠再思考的問題。

在這部創作中,除了在音樂上有著跨界合作之外,《美男子竇蓮魁》也特別邀請了楊正崧為這齣戲製作動畫,以及拍攝、剪輯影片。在這部戲中,運用動畫讓竇蓮魁的攝像忽然變大、變小呈現出他的個人心理空間。攝像在關鍵時刻變為恐怖的鬼臉,的確造成了某種恐怖的感覺,但看久了卻不免引人發笑,缺少小說中描繪的殘酷與驚悚。除此之外,不知是否因為時間過於倉促,在戲結束後,播放了一段孫凱琳下戲後到霞海城隍廟拜拜的短片,但那段短片與竇蓮魁最後的自殺似乎有著很不同的調性,也摸不著其來何自?製作團隊基本上立意良好,但在沒有經過有效的整合之下,影片似乎失去其應該有的意義,也與戲劇本身無法達成真正的對話,不免讓人覺得可惜。

最後,關於這齣戲不能不提的是一群歌仔戲前輩演員們為後生晚輩站台、助演之情,以及一群年輕創作者彼此共享資源,共同創作的精神。在《美男子寶蓮魁》的粉絲專頁裡,製作群曾表示,有人對這齣戲提出「這還是一齣歌仔戲嗎?」的疑問。不過,就這齣戲的整體表現看來,是不是正統的歌仔調或許早就不是他們真正面對的問題。《美男子竇蓮魁》這部戲藉著歌仔調的基礎譜出許多新曲,讓歌仔調注入了新的靈魂,成為「混血」。雖然沒有合於傳統的的身段、鑼鼓與演唱,但《美男子竇蓮魁》確實在各種不同元素的並置、雜揉下,長出了「混血」歌仔戲的一種可能性。

《美男子竇蓮魁》

演出|正在動映有限公司
時間|2017/03/05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針對演員量身訂做主題曲,是當代新編歌仔戲時常使用手法之一,但作曲者對於演員嗓音條件不夠熟悉,導致部分唱腔音域過低,演員遇到唱段的時候明顯無法掌控,也讓「量身打造」失去意義。(邱千溢 )
3月
09
2017
《冥星》似乎是個太過「面面俱到」的作品,筆者似乎可以看到主創團隊使出了渾身解數滿足了劇團需求,滿足了歌仔戲迷、滿足了演員粉絲、也滿足了臺灣社會的審美喜好,但也沒有了進一步深化人物、拓展議題的餘裕。
10月
25
2024
當演員走到舞台下時,腳步的動作基本上就被遮蔽,加上整體光影造成演員身形的延伸與扯動,間接讓觀賞焦點被挪位。於是,多半是成就了現代劇場的調度,反而掩蓋了戲曲欣賞的部分需求,這之間的拿捏既成功於導演,卻仍有繼續思考的空間。
10月
25
2024
然而當老字號劇團嘗試使用新思維,創新歌仔戲形式及元素,但作為家族戲班,下一代青年演員是否有能力運用唱腔、身段創發角色?傳承與現代劇場手法試驗過程中,如何取捨輕重?這是《青樓淚》的亮點也是挑戰。
10月
25
2024
新穎劇團如何走向當代?如何打造獨樹一幟風格?沉浸於民戲的演出形式進入高度美學化的現代劇場該如何拿捏?都是該團必須面對之挑戰。因此《湘江夢》作為該團進入現代劇場第二齣劇作,企圖嘗試回應疑問,展現潛力,開創特色。
10月
21
2024
一個十八分鐘的故事,經過四次輪迴,劇情的順序被打亂,又長出了更多的參差,在觀眾情緒隨劇情熟練的反覆之下,表現形式得到發揮。
10月
18
2024
需要解方的「瘟疫」則可被解讀為五〇年代與九〇年代藝文工作者共同面對的「死亡威脅」——戲劇透過瘟疫的隱喻,向觀眾提出了一個系譜學式的問題:五〇年代「改良」歌仔戲、九〇年代(小)劇場,以及今日所面對的「瘟疫」分別是什麼?
10月
18
2024
既無語言,又是簡單「英雄救美」奇俠劇情,《源.緣》除了舞台空間調度精彩,最核心的表演內涵是什麼?與《巧遇姻緣》相同,就在掌上功夫——操偶技藝。
10月
17
2024
戲文在歌仔戲既有套路中擴大結構,修改原本上而下、男性主體的固定秩序,將其退為遠景,聚焦在劇中角色如何追尋愛情,將角色歷程融入傳統橋段,歌仔戲的世界觀因而擴張,擁有個人存在之地。選擇風花雪月為題不等於馴服,而是召喚共鳴的策略,以此呼應常民美感經驗。
10月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