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細無聲 《 白 II》
8月
11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46次瀏覽

孫玉軒(自由工作者)


有一種作品,是以舞者為養分長出來的果實,依著舞者本身的特色,果實會呈現不同的風味;另一種作品,則是舞者讓自己去符合作品的要求,這類作品輸出的品質穩定、一致。《白Ⅱ》的七首作品,大部分屬於前者。編舞者捕捉青少年舞者生活的顆粒,磨碎、重組,舞者沒有過多的賣弄,將身體目前能做到的事情好好的完成,同時也有「我知道我正在表演」的反覆琢磨,如實呈現了青少年身體裡所累積的一切。

《自由步選粹》中黃筱筑的獨舞猶如一騎絕塵,將觀眾拋擲於滾滾黃煙之中。從末梢開始蔓延,僅僅能從上方落下的光束中窺見身體的某一部份,肩、肘、或肋骨,或側臉,少少幾塊拼圖,反而挑起了觀看的渴望,盤旋往復,百轉千迴,手速快到來不及看清楚動作的全貌,舞者擺盪於忘我與清醒的邊界,令觀者心馳神往。限制,也帶來自由,那些日常之中身體鮮少到達的角度,必須建立在某些條件之下,才有機會被觸發。暗處由四位舞者勾手形成的圓圈,看似圈制了腿部的活動,其實是成就了黃筱筑如此自由的重要基石。

舞台上舖排開來的物件,粗略的拼湊出黃凱帷的過去,攤在地上的蓬蓬裙,縫滿亮片的戲服,互相推擠出皺褶的時裝們,還有兀自延伸出來的彩帶,安靜地展示了舞蹈之於黃凱帷的重量。那些過去的碎片,有些閃耀,有些扎心,有些因為汗水而緊貼,我無法清楚的知曉那些手勢背後的意義,光是從她身上散發出來的渲染力已經證明了不懂也無妨,感受不會說謊。她在某一個跌倒之後抬頭望向遠處,那個眼神好複雜,複雜的令人揪心。有些傷,會結痂成疤,變成盾牌,化作面對世界的本事;有些傷則變成了黑洞,直接把一個人拽入深深的深淵,每一個大人,其實也都只是個傷痕累累的孩子。《凱帷16.5》結尾那一針,戳在很多人的心上。

放眼所見,劇場裡充滿了人造物,《自由步─造山運動》裡紙張的聲音,則偏向人造物的自然事件,無法預測,無法設計。巨大的紙張帶來視覺上的壓迫感,張芯語以纖瘦的身軀扛起這一座沉甸甸的「山」,而紙張擠壓與舒展的聲音,卻是輕盈微小的火光,是山林深處的蛙鳴,充滿驚喜,與作品本身的重量感形成有趣的衝突。

如果我們可以從過去的吉光片羽了解一個人背後的故事,明白她是如何成為今天的她,那麼,我們可以從現在的樣子去推測未來的可能嗎?可是,未來的事誰知道呢?就像現在洗手戴口罩、用酒精消毒,就能預見明天不會染疫嗎?好像無法。我從《白Ⅱ》的青春提取自己的青春,再折射成大人的外衣,有不甘有無助有悲傷也有自得其樂。無論哪一條路,都躲不過成長的疼痛與快樂。 

街燈下的車流,長途或短程,都有著各自的節奏,即使同樣的年歲,也有著不同的時區。開竅只是一瞬間的事,但大多數的時候,也只能在自己的時區裡兜兜轉轉,在這些漫長的時光中,安靜認真的神情,無論年歲,都會令人閃閃發光。《白Ⅱ》將青少年的專注,編織成碼,呈現在舞台上。

《白 II》

演出|純白舍 Dance Lab
時間|2022/07/23 19:30
地點|臺中國家歌劇院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此次北藝大的詮釋,不僅忠實再現碧娜・鮑許的編舞語言,亦展現了臺灣舞者的生命力。泥土、汗水與舞者的呼吸,使得這場重現充滿了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感性。
1月
28
2025
編舞家賀連華以《孤挺花》代表臺灣女性的溫柔與堅強,將母親—賀莊枝女士作為核心人物靈感,描述在平凡之下卻能擁有無止盡的愛,厚實且堅強的付出,看見母親與女兒間的情懷,無私的將愛奉獻於家庭。
1月
28
2025
北藝大舞蹈學院所演繹的《春之祭》展現了少男少女的稚嫩,和對傳統毫不質疑的信念,強而有力又精準扎實的肢體展現,替時代劃出一道嶄新的樣貌、讓經典保存得更加璀璨與深刻。
1月
28
2025
此刻舞者的肢體語彙不再是技巧的展現,而是自我與文化之間的對話,流暢又矛盾的動作軌跡,引出舞者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臨的身分困惑與內心掙扎。觀者也深切的感受到舞作對臺灣舞蹈教育的反思,究竟是在塑造一種融合的美學,還是在培養無根的雜糅?
1月
20
2025
編舞者賀連華將佛朗明哥的激昂與臺灣女性文化的溫柔堅韌巧妙融合,從中闡述了親情愛的真諦和情感交織的過程,這樣的雙重結構不僅是對佛朗明哥精神的致敬,也在舞台上展開了一段關於母親、女性與愛的故事。
1月
19
2025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