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所有女性反思的一齣劇《女神・西王母》
6月
28
2023
女神・西王母(當代傳奇劇場提供/攝影陳伯瑋)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50次瀏覽

文 鄭心怡(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學生)

當代傳奇劇場從《慾望城國》開始,陸續推出各個撼動京劇界的作品,其作品實驗性極高,邁出大膽的步伐,做出前所未有的嘗試,引發正反兩方討論,其成果無法以正面或負面作結,但其帶來的影響力無疑是不容小覷的。

根據當代傳奇劇場臉書專頁所述,該劇是以女性為出發點,透過女神西王母面對困境所展現的「愛」、「勇氣」與「智慧」,讚頌女性的偉大,是獻給所有女性的一齣劇。

主角惠兒做為西王母的女兒,被陽神告知其為虎族守護神,必須肩負起代代西王母的職責,守護虎族部落。她隨著青鳥回到虎族部落後,遭遇一連串考驗,途中也遇到周穆王,並對周穆王一見鍾情,最後在愛情與大愛之間選擇能夠拯救虎族的大愛。

前期惠兒仍然對於自己身為西王母應守護虎族部落的「天職」感到遲疑,但在尚未發覺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時,虎族部落的族人、周穆王以及陽神、陰神等卻對西王母開始展開了無盡的索求,被種種慾望、希望壓迫的少女惠兒,為何最後其願意為大愛犧牲,有諸多可議之處。

惠兒從陽神口中得知身世之謎,其雖然困惑但仍敢於面對,之後發現自己能變為白虎後,因為陷入對自己身份認知的混亂,對於履行西王母的天命開始產生動搖,但在夢到前西王聖母(惠兒母親)後,惠兒又突然對自己天命之途感到堅定,這其中發生了怎樣的轉折不得而知。且不論陽神或惠兒母親,兩人堅定惠兒意志的方式都是近乎呼籲惠兒她必須肩負使命,但這樣的過程似乎缺乏自省,惠兒的心聲猶如被隱藏。此段不禁令人聯想到以前的女性或多或少會被灌輸生兒育女為女人天職,女性生下來就該為男性傳宗接代,及早步入婚姻,才能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居所。惠兒究竟如何確信並決定追隨代代西王母的職責,捨棄自我的情感,完成大愛,也許是能加深刻劃的部分。

而惠兒與周穆王之間的感情或許始於一見鍾情,但真正定情關鍵是「化干戈為玉帛」,因為一對代代相傳的玉玦,讓惠兒與周穆王相信彼此是「天生一對」。玉玦相合的那一刻,愛情之餘維護華夏和平的「宿命」落在兩人肩頭,當愛情被利用在停止戰火的層面時,兩人之間的愛情彷彿失去了純粹,變成了「政治聯姻」。在劇中前前後後不停強調「化干戈為玉帛」的同時,是否模糊了真正想傳達的意念,或許可進一步思量。

惠兒在整場戲中,對虎族或周穆王的「愛」似乎都是因為外界因素的壓迫或催化而生,非本於惠兒自己的內心而做出決定。連「勇氣」也源自惠兒自己都不甚了解的西王母使命,似乎變成了一種「愚勇」。也因他人逼迫的狀態下而做出選擇,其「智慧」無以發揮而顯得黯淡無光。與其說西王母展現了愛、智慧和勇氣,果敢為守護虎族而犧牲奉獻,智勇退敵,或許換個角度可視為一個反諷的例子,獻給所有女性的這齣劇,西王母其備受壓抑的身影,幾近無選擇退路的境地,是否能引起女性反思自己的所求所想,做出真正本於自己內心的選擇。

《女神‧西王母》雜揉電子音樂、音樂劇、科幻投影以及芭蕾舞、敦煌舞蹈等各式元素於其中。因為風格多元,勢必不同元素之間會擠壓到彼此的生存空間。以京劇元素為例,雖然仍有採用戲曲演員,但不論唱腔或身段,在劇中展現的比例都遠低於預期,將團員本身長處置之不用,有些可惜。其劇本則於描述角色心境轉折的部分缺乏細節描寫,導致情感的表達不夠細膩,或許可以考慮增加橋段來讓角色更加立體飽滿。整齣劇聲光效果十足,但劇情內容卻有些跟不上其華麗的外表,或許思考如何在劇情及角色刻劃方面精緻化是當代傳奇劇場當前重要的課題。

《女神・西王母》

演出|當代傳奇劇場
時間|2023/05/21 14: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傳統戲曲似乎總有一種「擔憂落於時代」的焦慮,各種科技藝術都想嘗試、並開創新的戲曲美感。《女神‧西王母》雖先有2022年的科技操作與異地演出的實驗製作,但置於大劇場演出時,儘管在3D動畫下了許多心血,試圖讓觀眾的感官有不同的衝擊。但演出最終要回歸到演員的身上,科技僅能作為輔助增強、不能作為主體,然觀《女神‧西王母》,舞者尚可找到身體的展演方法,但對戲曲演員來說,並未能夠讓他們有長足的發揮空間──縱然邪不勝正,但戲曲武戲套路的簡化,視覺上反而是呈現惡的3D動畫勝過代表正義的演員,更讓人感嘆戲曲演員的光芒竟被科技掩蓋。
4月
04
2023
觀眾組成亦透露端倪:入場者以長輩居多,年輕面孔稀少。地方戲曲的「新編」似乎依舊默認以長輩的審美為出發點:強調情感、凸顯孝道、盡量兩全其美。也就是說,地方戲是否因「孝道」的說教而被侷限在單一價值框架?
8月
21
2025
《牡丹燈籠》揉合了南管及能樂,兩個分別在中國及日本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樂種。音樂設計楊易修在兩者之中各自提煉,或著說揀選出特定音樂特徵,再縫合成《牡丹燈籠》繽紛的樂音景觀。
8月
21
2025
身為臺灣原生劇種的歌仔戲,雖有改編自民間傳奇的演出會觸及到妖怪,但像《魚島鯊鹿兒傳奇》這類進行類似「台灣妖怪圖鑑」的創作發展,仍舊少見。特別是這部作品的考證細緻且立意良好,其實更期待能重新對焦歌仔戲如何表現臺灣主題/體。
8月
20
2025
全方位統合的技術調度營造了強烈的臨場感,但高密度的敘事與聲光也縮減了後設反思的距離。幾次crew上場換景的技術暴露暫時懸置敘事,然而,由於演出大部分時間表演、燈光、音樂與聲響設計都相當飽滿,換景段落很容易被理解為演員與觀眾暫時休息沉澱的必要空檔,難以在根本上開啟不同於敘事的時空感知。
8月
19
2025
性別身分裡的種種發言,多半是在服務前述中看似偉大、卻又過度簡化的主題,呈現《公主與她的魔法扇》的「立意良善、卻操作牽強」,並難以理解預設的受眾與目標。
8月
15
2025
這些妖精角色對臺灣人來說多是陌生的,從本地方志傳說挖掘、串連在地妖精圖騰本身即是一件創新的發想,只可惜因為時空為架空,與臺灣意象的呼應也不夠明顯,只有在序場透過舞群歌隊不斷唱頌著臺灣的古地名,以及末場鯨鯊化為臺灣島的意象極其隱微地扣合著。
8月
13
2025
從王熙鳳出場的那句幕後白:「平兒,跟誰說話呢?」開始,黃詩雅便宛似魏海敏上身,每一句唱念、身段、表情都掌握了其師的韻味。當她身在暗處看不清面貌時,有時會分不清是魏海敏還是黃詩雅。
8月
08
2025
創作團隊力圖呼籲成人觀眾反躬自省、以身作則,為孩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世界。只是,我們仍需要回到最基本的議題,什麼是當代的「火焰山」?如果迴避這個議題,只會如孫悟空一樣被假扇迷惑,縱容烈焰遮空。
8月
08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