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所有女性反思的一齣劇《女神・西王母》
6月
28
2023
女神・西王母(當代傳奇劇場提供/攝影陳伯瑋)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234次瀏覽

文 鄭心怡(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學生)

當代傳奇劇場從《慾望城國》開始,陸續推出各個撼動京劇界的作品,其作品實驗性極高,邁出大膽的步伐,做出前所未有的嘗試,引發正反兩方討論,其成果無法以正面或負面作結,但其帶來的影響力無疑是不容小覷的。

根據當代傳奇劇場臉書專頁所述,該劇是以女性為出發點,透過女神西王母面對困境所展現的「愛」、「勇氣」與「智慧」,讚頌女性的偉大,是獻給所有女性的一齣劇。

主角惠兒做為西王母的女兒,被陽神告知其為虎族守護神,必須肩負起代代西王母的職責,守護虎族部落。她隨著青鳥回到虎族部落後,遭遇一連串考驗,途中也遇到周穆王,並對周穆王一見鍾情,最後在愛情與大愛之間選擇能夠拯救虎族的大愛。

前期惠兒仍然對於自己身為西王母應守護虎族部落的「天職」感到遲疑,但在尚未發覺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時,虎族部落的族人、周穆王以及陽神、陰神等卻對西王母開始展開了無盡的索求,被種種慾望、希望壓迫的少女惠兒,為何最後其願意為大愛犧牲,有諸多可議之處。

惠兒從陽神口中得知身世之謎,其雖然困惑但仍敢於面對,之後發現自己能變為白虎後,因為陷入對自己身份認知的混亂,對於履行西王母的天命開始產生動搖,但在夢到前西王聖母(惠兒母親)後,惠兒又突然對自己天命之途感到堅定,這其中發生了怎樣的轉折不得而知。且不論陽神或惠兒母親,兩人堅定惠兒意志的方式都是近乎呼籲惠兒她必須肩負使命,但這樣的過程似乎缺乏自省,惠兒的心聲猶如被隱藏。此段不禁令人聯想到以前的女性或多或少會被灌輸生兒育女為女人天職,女性生下來就該為男性傳宗接代,及早步入婚姻,才能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居所。惠兒究竟如何確信並決定追隨代代西王母的職責,捨棄自我的情感,完成大愛,也許是能加深刻劃的部分。

而惠兒與周穆王之間的感情或許始於一見鍾情,但真正定情關鍵是「化干戈為玉帛」,因為一對代代相傳的玉玦,讓惠兒與周穆王相信彼此是「天生一對」。玉玦相合的那一刻,愛情之餘維護華夏和平的「宿命」落在兩人肩頭,當愛情被利用在停止戰火的層面時,兩人之間的愛情彷彿失去了純粹,變成了「政治聯姻」。在劇中前前後後不停強調「化干戈為玉帛」的同時,是否模糊了真正想傳達的意念,或許可進一步思量。

惠兒在整場戲中,對虎族或周穆王的「愛」似乎都是因為外界因素的壓迫或催化而生,非本於惠兒自己的內心而做出決定。連「勇氣」也源自惠兒自己都不甚了解的西王母使命,似乎變成了一種「愚勇」。也因他人逼迫的狀態下而做出選擇,其「智慧」無以發揮而顯得黯淡無光。與其說西王母展現了愛、智慧和勇氣,果敢為守護虎族而犧牲奉獻,智勇退敵,或許換個角度可視為一個反諷的例子,獻給所有女性的這齣劇,西王母其備受壓抑的身影,幾近無選擇退路的境地,是否能引起女性反思自己的所求所想,做出真正本於自己內心的選擇。

《女神‧西王母》雜揉電子音樂、音樂劇、科幻投影以及芭蕾舞、敦煌舞蹈等各式元素於其中。因為風格多元,勢必不同元素之間會擠壓到彼此的生存空間。以京劇元素為例,雖然仍有採用戲曲演員,但不論唱腔或身段,在劇中展現的比例都遠低於預期,將團員本身長處置之不用,有些可惜。其劇本則於描述角色心境轉折的部分缺乏細節描寫,導致情感的表達不夠細膩,或許可以考慮增加橋段來讓角色更加立體飽滿。整齣劇聲光效果十足,但劇情內容卻有些跟不上其華麗的外表,或許思考如何在劇情及角色刻劃方面精緻化是當代傳奇劇場當前重要的課題。

《女神・西王母》

演出|當代傳奇劇場
時間|2023/05/21 14: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傳統戲曲似乎總有一種「擔憂落於時代」的焦慮,各種科技藝術都想嘗試、並開創新的戲曲美感。《女神‧西王母》雖先有2022年的科技操作與異地演出的實驗製作,但置於大劇場演出時,儘管在3D動畫下了許多心血,試圖讓觀眾的感官有不同的衝擊。但演出最終要回歸到演員的身上,科技僅能作為輔助增強、不能作為主體,然觀《女神‧西王母》,舞者尚可找到身體的展演方法,但對戲曲演員來說,並未能夠讓他們有長足的發揮空間──縱然邪不勝正,但戲曲武戲套路的簡化,視覺上反而是呈現惡的3D動畫勝過代表正義的演員,更讓人感嘆戲曲演員的光芒竟被科技掩蓋。
4月
04
2023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