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裡屋外,出逃或者返家?《公主的十面相》
4月
02
2019
公主的十面相(張雅為提供/攝影楊宸溥)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85次瀏覽
奚昊晨(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產與藝術創新博士班)

早春二月,社子島的天氣總是比臺北市其他地方更加淒風冷雨。一眾觀眾聚集在鐵皮屋改建的長弓舞蹈劇場門外,對著半截轎車屁股等待演出開始。這輛白色轎車停在鐵皮屋捲簾門的正下方,車頭的一半扎進屋內,剩下的一半如上所述留在屋外。

演出前半小時,觀眾得以魚貫進入劇場。這個由工廠鐵皮屋改建的劇場誠然談不上精緻,甚至在這樣的天氣里也不夠溫暖,不過至少可以躲避風雨的侵襲。不少觀眾進場後舒了一口氣,整頓好濕答答的雨具,總算是逃離了外面糟糕的天氣,緩步朝觀眾席走去。

劇場原本矩形的排練空間被斜著分割成梯形的舞台與觀眾席,原本劇場放置雜物的區域也延伸成為了舞台的一部分,從而使舞台空間更為開放。這部分延伸出來的舞台被佈置成了家庭庭院的環境,與其原本的空間功能有所呼應。當觀眾從門口走向觀眾席,總會先經過這一段寫實的舞台空間,接著隨著自己移動的腳步被緩緩抽離現實,進入相對空曠、抽象,也是舞作主要發生的區域。

這種空間抽離可以視為舞作溝通模式的具象化體現。藝術創作者常常以自身的生命經驗作為創作的源泉,卻容易失去與觀眾對話的機會。編舞家不能奢求觀眾全然理解完全脫胎於自身經驗的作品,這時具有溝通性的文本便成為了二者的橋樑。如同Joseph Campbell從世界神話中提煉的原型英雄,童話也被榮格的追隨者們認為是現實世界中個人際遇的集中反映和象徵,因此成為絕佳的溝通文本。當身著白雪公主服裝的舞者出現在舞台上,編舞家的意圖便已展現得十分明顯。

與常見的對於《白雪公主》解讀不同,《公主的十面相》沒有將重心聚焦於厄勒克特拉式的戀父情節(Electra Complex)與性暗示,而是聚焦于原生家庭關係中溝通障礙所衍生的諸多問題。但這種問題並沒有被完全的以負面形象呈現,在舞作中仍然可以嗅出其中絲絲縷縷些微的愛意。只是雙方溝通的障礙,使得其在家庭中以一種近乎病態的對抗中被表達。

母后的角色作為原始文本中的主要矛盾來源,變為了一個由男性舞者表現的家庭統一體。這個角色不再具有明顯的性別意涵,而是作為「家庭」的符號用以構建舞作的所有情緒來源和動因。作為家庭權利的核心,控制和規馴成為其表現的主題,肢體、表情作為表達媒介被即時影像加以放大,增強了施壓的力度。

舞作並非以線性的時間軸呈現不同年齡段公主對於家庭關係的回應,而是同時以兩個不同年齡的女舞者飾演不同階段的公主,形成時間的交疊,二者共同「經歷」家庭權力在不同面向帶來的影響。這種影響在《白雪公主》的原始文本中常常被解讀為負面的,以後母主導的謀害呈現。而公主出逃的歷程,則是追求個人正向發展的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一個歷程中,七個小矮人的形象在舞作中被呈現為女性舞群。這些穿插在情節中的舞者,有時用以表現公主內心的不同樣態,以及對來自家庭的控制和規馴的不同反饋。有時也兼具支撐舞作架構,呈現舞台空間的作用。這與原始文本中,七個小矮人在公主出逃過程中的幫助與陪伴,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來自家庭的影響,與公主內心世界數次交替表現之後,舞作以自己的方式給出了可能是答案的結局。燈暗,兩束溫暖的黃光從轎車射出「Good boy,Good bye」。或許向外的追尋與遠離,總是與對內的和解相輔相成。

屋外的雨仍然在下,打在鐵皮屋頂,發出滴滴答答的聲響,似乎使屋裡的舒適感分外明顯。觀眾們重新拾起雨具,重新走回屋外的冷雨中。

《公主的十面相》

演出|張雅為編舞
時間|2019/02/24 19:30
地點|長弓舞蹈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