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步於好看的《戰+》
1月
03
2020
戰+(動見体提供/攝影王閔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85次瀏覽
王逸如(臺灣大學戲劇學系學生)

如果讓我給動見体劇團十週年版的《戰+》總結出一個定位,我想我會說:這是一齣好看的戲。如果僅僅以取悅觀眾、讓觀眾看得過癮為目的,那麼它無疑是成功的,但缺少深層次的探討與表達,這樣的「好看」真的完整嗎?

這樣的定位,其實與我第一眼看到這齣作品的行銷文案時,心中所給出的預估完全不同。文案中,是一長段似是而非、讓人看著雲裡霧裡的話,實在很難讓不是運動迷的我提起興趣;但是,看完戲從劇場走出來的瞬間,不禁暗自認為:萬幸,我沒有錯失一部好看的戲。

當然,看得開心不代表這齣作品就沒有故弄玄虛的成分,因為,看完了戲對於文案中似是而非的文字,依舊沒有得到答案。作為觀眾的我看來,文案中所謂運動劇場的創新,無非就是把肢體劇場中的肢體運用,固定成一項項運動,然後用運動自帶的緊張感和競爭感烘托氣氛。如果這就是創作者進行創新的目的,那麼毋庸置疑是達到了;但我相信,創作者的野心遠遠不止這些。

從劇情上看,直白點說是缺乏深度的。職場霸凌、愛情困境、性騷擾、生活節奏過快等,所有想提出的議題都表達清楚,觀眾理應也很容易接收;但,《戰+》卻沒有把任何議題進行深入探討。往往其中一個議題的展現開始,不到五分鐘就被置換成了新的主題。我不確定這樣的結構安排是運動劇場的表達方式,因而難以給出深層次的探討所需要的足夠信息量,還是創作團隊力有不逮,卻又貪多嚼不爛。

但是,如果拋開劇情,單純從表現形式看,無疑是很好看的。

首先,這齣戲主打的運動成分是很合格的。開場一長段的乒乓球「表演」,已可讓我這個運動的門外漢覺得值回票價;再加上跟我同行的朋友恰好是練習乒乓球十多年的專業運動員,以他的判斷,作為非專業乒乓球運動員的演員們能夠完成演出中的動作實屬不易。除了這一段落之外,全場幾乎一直持續著相當強度的運動動作,奔跑、擊打與時不時出現的慢動作,讓整個戲的節奏變得張弛有度,使觀眾既能夠充分感受到運動所暗示的現實議題的緊迫感與壓迫感,又不會過於窒息,以至於無法得到優質的觀感。

其次,舞台上燈光、道具的運用也非常優秀。整部作品中白熾燈的使用非常廣泛,這樣的安排比劇場傳統的燈光更契合作品想探討的都市議題。同時,演員們身著黑色西裝、白色襯衫,與白熾燈清冷的感覺渾然天成。上舞台碩大的電子計分數字,在清冷、壓抑之外,給觀眾一種莫名的史詩感。因為,演員站在數字屏幕下作著慢動作,橙黃色的數字是那樣巨大,彷彿下一秒就可以把在它映襯下無比渺小的人們吞噬。

除了廣泛使用的白熾燈外,乒乓球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要點。相信在乒乓球段落的末尾,當無數的乒乓球從舞台中央的空中落下時,震撼的視覺感受很難不讓觀眾倒吸一口氣。震撼之後,劇情繼續發展,演員們步伐開始移動,觸碰到地面上原本靜止的乒乓球,就像在平靜的水面上投下一枚石子,激盪起漣漪,向外擴散,這樣相互觸動的聯動感,讓觀眾更能體會到動作的力量。乒乓球彷彿成為了演員肢體的延伸。

從我的觀演體驗來看,這齣戲無疑是好看的。

但結束之後,除了大呼過癮,為演員和燈光、舞台拍手之外,幾乎沒辦法產生更多的發想。或許這就是肢體劇場面臨的必然問題,在絢爛的肢體動作面前,劇情很難不顯得蒼白。也因此,我會大力向身邊親友推薦這齣戲,因為它確實會讓觀眾看得很過癮;但是,期待它在我口中的推薦詞可以不僅僅是「過癮」。

《戰+》

演出|動見体劇團
時間|2019/12/18 19:30
地點|水源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中角色都沒有特定的個性或鮮明的性格,甚至沒有名字。而舞臺上上演的其實就是所有人在人生中可能都會碰到的情境,身為觀眾,有時候能夠藉此把自己投射在角色身上,彷彿看見自己人生的境遇。(徐珮芸)
1月
03
2020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