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膚淺反被膚淺誤《2014新人新視野:戲劇篇》
12月
30
2014
新人新視野/我們在開創意會議(國藝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15次瀏覽
吳政翰(專案評論人)

張剛華《我們在開創意會議》是本屆「新人新視野」三齣作品中唯一的戲劇演出,呈現創意從發想、生成到消費的種種荒謬過程,透過自嘲作品來嘲弄現實、擁抱膚淺以反諷膚淺的搬演手法,揭露現代創意著重表面勝於實質的怪象。

劇本兩線進行,一線從擬人化商品「阿桃」說起,藉由呈現其孩童時期及長大之後與情人邂逅的片段,看似賦予該號「人物」生命;另一線是聚在公司會議室裡的一群廣告人,為了發想行銷商品「水來桃」的創意,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找「梗」,展開天馬行空般胡謅亂扯。除此二線之外,劇中三不五時穿插誇大又帶有揶揄意味的時下廣告模仿,如小S油切飲料、唐先生打破花瓶、瑤瑤騎馬、遠傳開口說愛、金城武慢活形象等。

如此情況下,兩線雖交錯進行,但各線邏輯跳躍、敘事斷裂,充滿隨想,時而對話,時而歌舞,時而聚焦角色關係,時而跳脫框架扮演,時而與觀眾互動,打破舞台界線。整體下來看似取材琳琅滿目、視聽豐富有餘,然而,劇情主線被切得破碎,充滿干擾,各自纏繞一團,無法清楚疏理、扣合兩線之間關連性,場景前後不相銜接、呼應,時常讓人不知故事說到哪,難以抓住脈絡。所以,與其說戲中有兩條完整主線,倒不如說是一段段小插曲胡亂拼湊而成的大雜匯,而各段皆是短促的脫口秀式表演──簡單來說,每段都是快閃而獨立的「梗」。

全場演出以喜鬧為基調,演員表演極盡誇張、調侃之能事,不難看出其目的是在凸顯創意產出過程處處充斥荒謬。在會議室裡討論的這群廣告人,要不就是反應過度,表現歇斯底里,要不就是對同事、上司的謬論毫無思辨能力,盲從瞎信,靈感、舉動時常天外飛來一筆,例如把臉放入掃描機、總經理忽然鬼上身。每位都像是喪失脈絡的怪人,著力於演員如何表演誇張、人物如何表現怪異,不僅過度搶焦的表演調性模糊掉原本建構就已破碎、薄弱的故事輪廓,漸漸地,整段演出甚至發展到失控失態、不知為何而諷的地步。例如,後段討論置入屎尿屁的笑料,將「雲門舞集」比喻成「肛門舞集」,但,究竟雲門舞集跟該產品或這齣戲前前後後有啥關係?整個過程大大嘲弄了與戲有關、無關的一切,然後呢?

全戲不論在故事或人物建構上,都顯得十分單一、平板,毫無層次可言,然而,如此極致地擁抱膚淺或許正是創作者的展演策略,試圖藉由將戲中人物全然無知化,來反映這些人物本身以及現實社會中與這些人相仿的無知,但這樣的膚淺是否真有批判力道?就算有,批判深度是否也僅止於膚淺而稍縱即逝?

趨近尾聲,稍有進一步批判嘗試。阿桃自願犧牲生命,把自己製成一瓶水蜜桃風味水,並且由旁人頌揚此般英雄事蹟,下一刻,天真無邪的桃寶寶猶如玩物般站在觀眾席面前,邀請觀眾用小夾子任意夾住他臉上五官任一處,最後再將全部夾子迅速扯下,此舉似乎暗喻台下每人終究是凌遲商品創意本體的幫凶。

然而,即便如此,戲中諷刺膚淺文化,卻也提供了膚淺自娛的平台並且樂在其中,不僅戲內毫無抗衡力量,戲外亦無引入其他面向思考,使得全戲不斷沈溺於膚淺,無法自拔。換句話說,整齣戲以梗式架構諷刺梗式文化的同時,亦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梗式思考;不只在諷刺消費,也樂於消費此種消費。是故,一方面,看似論證觀眾與膚淺創意之間相互造就而無可歸咎的如同無限迴圈般的詭辯,但另一方面來看,其實是落於「以淺制淺卻被淺所反制」的窘境。

《2014新人新視野:戲劇篇》

演出|張剛華
時間|2014/12/06 19: 3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Lab創意實驗室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天馬行空的提案、「藝術」價值的解析、當代時事的嵌入,也間接地透過劇情段落的排列窺看媒體的跳躍性思維邏輯,以隨性與即興所構成,且方向不明確亦缺乏前後脈絡的扣合。(邱書凱)
12月
23
2014
「既然不在了,就去找一個新的地方,新的入口。」是否正是藉由俊廷這個角色的塑造,《萬象園》昭示了一種主體應對創傷的可能策略——天網無常下,一種調和「命定論」與「自我抉擇」的自我和解技術?
1月
02
2025
相反地,恐怕正是這一套借助舞台與修辭的形式,一再展演人物身分的敘事方法本身,在需求著酷兒與白恐來讓自己變勇敢、變得沒有自我疑問。最終,反過來以極其有效地舞台調度與演出,對著觀眾建立起了一種魅惑的關係。
12月
31
2024
《羊之歌》充滿著寓言式的批判;羊作為主角,並以人類「踐行者」的身份走過生命旅途,展演他的純真、無辜與無知,失落、孤寂與脆弱,而其不甘於平凡的姿態,正如當代群眾的樣貌
12月
27
2024
作品演出藉由「天光」降臨、壁上開花等隱喻,試圖形容當代社會的政治景況,彷彿島內正邁向一條逐漸明朗的道路,跨越歷史的陰霾。殊不知,如今所宣揚的「自由民主」已逐漸成為一種抽象的意識形態催眠劑。
12月
26
2024
「做自己」有時聽起來就像滿街飄搖的旗幟,彷彿有種正確答案;實際也可能不過是一個個向內溝通、與外協商的中繼點,不斷累疊起來的總體。
12月
23
2024
我認為《老派日常》說的是「我」與「我們」的「日常」故事,漫遊、聆聽過程中,店主、城市行走的路人、其他觀眾等都是劇場的「敘事者」,在這種極為普通的新舊交疊的日常裡,以城市的枝微末節作為象徵,得以體會、再現人與地方的溫度情感。
12月
19
2024
此刻回想《青春》,整體抒情風格的表現突出,舞台景觀與調度流暢鮮活,可列為個人近年觀演經驗中存在感相當強烈的小劇場作品;至於「青春是什麼」,或可視其以萬花筒的繽紛剪影回應此自設命題,可惜文本內容涉及時代記憶幅員與政經變遷廣泛,整體脈絡編織手法略顯隱晦、模糊
12月
18
2024
乍看之下,舞台上徒留物件,其他劇場元素,如演員、對白與調度,全部退位,彷彿是劇場中的美學實驗,實際上是向劇場外的世界隱喻了一場由下而上的革命預演。
12月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