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於史實,忠於愛情《郭懷一》
12月
17
2012
郭懷一(台灣歌仔戲班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50次瀏覽
黃佳文

近年以台灣史實為故事題材的劇作漸增,譜寫、拼構著台灣開發與文化發展的歷程供現代觀眾見聞,欣見台灣歌仔戲班《郭懷一》以荷治時期的台灣為時空背景,敘說「郭懷一事件」的前因,並觸及番漢族群文化交融的隔閡與包容,全劇所關注的焦點已非「郭懷一」其人其事,龐及麻豆社與荷蘭政權糾葛、郭懷一與都清秀曖昧情事,反倒顯得紊亂龐雜,收束草率,為遵照史實發展,結局不得不落在郭懷一之死,倒也死得讓人難表同情。不禁要問《郭懷一》做為一齣歷史戲,是環顧史實以撫平族群開墾的傷痕,還是僅供題材任由鋪墜情節以作為娛樂?

歷史劇或可在無傷大雅的縫隙中虛構情節以增添故事內容,須合情合理而不該顛倒是非。就史實而言,「郭懷一事件」爆發後,麻豆社未違逆荷蘭政權,且協同新港社、目加溜灣社、蕭壟社攻潰郭懷一的部眾。編劇劉南芳有意塑造番漢和諧共處的樣態,反而讓新港社背負著較多的惡名,如此作法亦不見高明。

此外,劇中尤牧師(許秀琴飾)此一人物只見其姓不見其名,但就劇中所述之行跡,應是指荷治時期傳教士羅伯‧尤諾斯(Robert Junius, 1606-1655,或稱尤羅伯),尤羅伯於1629-1643年在台宣教,而後離開台灣,距「郭懷一事件」發生之1652年相距甚遠,可見劇中人物在編劇筆下穿越時空,為了在劇中宣教佈道而不惜迴避歷史發展;尤羅伯在臺傳教過程經過美化,刻意忽略了侵擾、脅迫的一面,如此看來,作為歷史大戲的《郭懷一》頗有粉飾錯誤的憫懷意義。

劇情為求合理反而弄巧成拙,鋪墊成超過三小時的「年度大戲」,企圖雖大但視野偏狹。台灣歌仔戲班向來以福音歌仔戲為號召,但在劇中卻罕聞福音披澤、救贖,實則是福音不能背離史實而自我失效,如此看來,尤牧師廣施福音劇情一線實為多餘,不如刪削。劉南芳撰寫此劇的企圖雖高,歷史劇不免有虛構成份,但不應背離史實而順理成章。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郭懷一(王蘭花飾)其人其事占全劇比重並不特出,且在一出場便落入生旦一見鍾情的俗套,隨著劇情發展又陷入元配鬥小三的窠臼,生旦談情說愛無非不可,但了無新意的情節則降低了全劇內涵的高度。都清秀(林美香飾)等人渡海來臺被荷蘭士兵迫擊,因此懷恨的都清秀揚言挺身而出欲抵抗荷蘭人,郭懷一反倒像是為愛而戰,為了都清秀鋌而走險,其動機不僅大大削弱了人物形象,也抹煞爭求漢人生機的訴求、意圖,不僅如此,「郭懷一事件」在密謀佈局上有其縝密之處,但在劇中簡而化之,使其形象更被塑造成有勇無勇的莽夫,甚為可惜。

《郭懷一》欲呈現荷治時期的台灣景況著實不易,勢必得面對不同文化內涵與特質如何呈現的問題,編劇劉南芳難以避免的首要難題便是語言的呈現,採取在地化的方式讓所有人物皆以台灣話述說,以利觀眾欣賞。既是如此,導演則有必要對此課題有所闡發,一來深入探掘荷蘭統治局面下的台灣歷史與文化,二來闡揚歷史洪流中族群的涵融以做為警醒,但導演缺乏這樣的視野觀點,也忽略了文化差異的特質,何不刻意地讓麻豆社民、荷蘭人以略微奇異的腔調口吻對話、述說以貼近實況?此外,郭懷一自幼生長在泉州,但在劇中也並非說泉州話,從劇中人物所使用的語言來看,亦有著相當大的矛盾。

  

導演黃駿雄在全劇應有良善的調度,但音樂曲調、身段功法、服裝佈景卻各自為政,缺乏聯繫、統一。全劇音樂相當動聽,並以新編樂曲來展現原住民族的歌樂特色,留意到文化的多元展示;較為奇特之處在於都清秀彈奏琵琶時為何場上傳來伴奏,難道不能有琵琶輕靈幽遠的獨奏嗎?;伊同(黃駿雄飾)等麻豆社民赤腳行跡卻展現生角步法,豈非不倫不類?而此一程式在後面幾場卻又消失,讓人難以辨明導演的觀點是同中顯異,抑或異中求同?此外,劇中多處的表演顯得缺乏情理,如行船的過程中,龍官不時展現武功,在搖晃的船上如此行止意義何在?海戰時,兩方人馬的戰況猶如在平地作戰,亦看不出虛擬寫意性質的表現;另,舞台斜置於舞台一側充作大船,都清秀時而走下豈非投海?種種調度安排令人感到疑惑,著實需要省視。

而全劇濫用佈景換場則有著顯而易見的缺陷。賴以換場的舞台佈景善加運用則可達到移時易地的效果,《郭懷一》場景繁多但佈景有限,使得換場的意義與效果不彰,甚至不同場景用同一種佈景,那麼又有何效果?除此之外,佈景的繪製也有著極大的疏漏,場上擺放的桌椅背後卻是門窗,這種擺設自古以來絕無僅有,更顯得視覺畫面構造相當粗糙,與其如此不如捨棄佈景,全憑演員口述移時易地,也免除演員頻頻被佈景阻礙行動的窘況。

另,全劇在原住民服飾上的設計難見用心,對於西拉雅族服飾可再考究(鹿皮、苧麻製品),且台灣沒有老虎為何伊同衣著是虎皮所製?若為了突出角色或可在頭飾等處與眾不同,避免犯下謬誤。此外,演員頻頻更換服裝不脫戲班習氣,也未見服飾在人物形象塑造的意義與作用,可再調整。

台灣歌仔戲班有許多資歷豐厚的演員,陣容堅強,資深演員雖多,但缺乏其他人物幫襯,排場、陣勢顯得薄弱之外,戲份分配倒也成了困難的課題,編劇企圖雖大但張力有限,資深演員精湛的唱唸做打若只是曇花一現則頗為可惜,觀眾樂見精湛的唱唸做打,對於劇團提拔新人也相當稱許。作為年度大戲的《郭懷一》雖有瑕疵,但題材的開拓、內容的涵括、文化的見解對於歌仔戲的拓墾有其新象,期待耕耘的田壤育長新苗,成為茂林。

《郭懷一》

演出|台灣歌仔戲班
時間|2012/12/01 14:30
地點|台北市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為主人翁與劇名,郭懷一毋寧只是這段漫漶如鯤島沙洲的無特定宿主的歷史風雲裡的串連人物,從序場〈自由的山林〉一曲,到劇中最動人的啞女阿慕伊的抒情描寫,這齣《郭懷一》頌揚的絕不是所謂官逼民反的開發記實,更多的是婆娑之島、子民共存的關懷人道精神。(紀慧玲)
12月
05
2012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