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表露,無非言傻《傻婆》
6月
10
2013
傻婆(曙光種籽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85次瀏覽
戴君安(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傻婆》是李佩璇製作、董桂汝編舞,由李佩璇帶領的曙光種籽舞團和董桂汝創辦的WeArt表演藝術平台聯手合演,同時也是2013臺南藝術節「城市舞台」系列在老屋改裝的B.B.ART的舞蹈節目之一。發想自印度奧修(Osho)禪學的塔羅牌中的零號牌「傻瓜」(The Fool),一群舞者像是傻子進了老房子的腹中,在此空間奔走、碰撞、推擠、互擁,藉由身體符號與簡短的語詞將傻瓜的定義賦予自創的詮釋。

首先,董桂汝和舞者們出現在二樓陽台,觀眾則聚在天井下引頸觀看,這一幕以澆花、揮手等日常動作輕鬆的開場,彷彿預言老房子內即將進行傻子行動,眾人隨之解放情緒。然後,觀眾被工作人員引領至二樓,看著舞者從陽台走進咖啡廳,開始一連串有如上班族生活寫照的身體闡述。在一片祥和中,李佩璇穿著筆挺的套裝帶著公事包走進來,並加入一段時而抖顫時而擰轉的動作,像是上班族緊繃已久而亟待舒展的神經系統不斷發出的警訊。接著舞者們又圍著一張大桌坐著,拿起水杯喝水後,將杯子傳遞至下一人,再喝水、再傳遞,如此重複數回合,似乎是講述周而復始的無趣生活。

之後,觀眾又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走到一樓,舞者們此時分布在天井下及實驗劇場中的空間。先是董桂汝對著粗大的水管孔說話,內容包含從小時候至二、三十歲,乃至預想六、七十歲時的自我意象解讀。接著二樓陽台出現穿著古裝的占卜人,他像是剖析天井下眾生相般的道出每人的罩門,如:「明知道不能賺錢,還想搞創作」、「明明沒有錢,還想買I-Phone」…等,被點到的人則捶心大叫,這些話也說中了很多觀眾的心聲,因而引來陣陣笑聲。

接著,舞者們又跳到前廳,不時突如其來的四處流竄,使得觀眾不僅目光跟著四處流轉,連身體也傻傻分不清東南西北的跟著團團轉。其中一段,眾舞者將董桂汝抬起,讓她在空中翱翔,她也趁機和陳列的藝術品對話,當她升起於一個垂吊的鳥形藝術品旁時,對著它說:「你要不要和我一起飛」、「你為什麼不打開翅膀?」,宛若傻子在尋覓知音共闖天涯的呼喚。最後舞者們齊聚在一樓最後端的實驗劇場,在即興與結構並陳的段落呈現後,結束這場傻瓜的自我解放行動。

《傻婆》像是一場自我認同的儀式,將藝術、哲理與生活並融於一,以看似傻勁十足的護膜,包裹著層層覆蓋、等著揭曉的隱喻。但傻婆並非狂人,也看不出諷刺的意圖。解讀《傻婆》可能要先回頭想想奧修的傻瓜牌,零號可能是無號也可能是無限號;傻子也不一定真傻,打傻牌在許多時候才是真正的王牌。換個角度想,和董桂汝一樣的傻婆,表演界比比皆是,才會持續不斷一貫的行徑;而我們身為觀眾的人,應該也是一群傻子,才會不約而同的選擇在這酷熱之夜,走進老房子裡和《傻婆》相會。

《傻婆》

演出|曙光種籽舞團x董桂汝
時間|2013/05/31 19:30
地點|臺南市B.B.ART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三部作品不僅邀請觀眾進入一場身心的冒險,也提醒我們面對內心的混亂、愛情的流轉與人生的漂泊時,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釋放。混沌不明,往往是最穩定的存在。
1月
02
2025
透過多重視角,作品呈現出移民在遷移歷史、家庭關係與國界之間的矛盾心境,並以移民後代的視野探索戰爭與移民經驗如何跨越時代與地域的界限,進一步轉化為代際之間的身份迷霧與文化矛盾。
1月
02
2025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