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表露,無非言傻《傻婆》
6月
10
2013
傻婆(曙光種籽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53次瀏覽
戴君安(2013年度駐站評論人)

《傻婆》是李佩璇製作、董桂汝編舞,由李佩璇帶領的曙光種籽舞團和董桂汝創辦的WeArt表演藝術平台聯手合演,同時也是2013臺南藝術節「城市舞台」系列在老屋改裝的B.B.ART的舞蹈節目之一。發想自印度奧修(Osho)禪學的塔羅牌中的零號牌「傻瓜」(The Fool),一群舞者像是傻子進了老房子的腹中,在此空間奔走、碰撞、推擠、互擁,藉由身體符號與簡短的語詞將傻瓜的定義賦予自創的詮釋。

首先,董桂汝和舞者們出現在二樓陽台,觀眾則聚在天井下引頸觀看,這一幕以澆花、揮手等日常動作輕鬆的開場,彷彿預言老房子內即將進行傻子行動,眾人隨之解放情緒。然後,觀眾被工作人員引領至二樓,看著舞者從陽台走進咖啡廳,開始一連串有如上班族生活寫照的身體闡述。在一片祥和中,李佩璇穿著筆挺的套裝帶著公事包走進來,並加入一段時而抖顫時而擰轉的動作,像是上班族緊繃已久而亟待舒展的神經系統不斷發出的警訊。接著舞者們又圍著一張大桌坐著,拿起水杯喝水後,將杯子傳遞至下一人,再喝水、再傳遞,如此重複數回合,似乎是講述周而復始的無趣生活。

之後,觀眾又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走到一樓,舞者們此時分布在天井下及實驗劇場中的空間。先是董桂汝對著粗大的水管孔說話,內容包含從小時候至二、三十歲,乃至預想六、七十歲時的自我意象解讀。接著二樓陽台出現穿著古裝的占卜人,他像是剖析天井下眾生相般的道出每人的罩門,如:「明知道不能賺錢,還想搞創作」、「明明沒有錢,還想買I-Phone」…等,被點到的人則捶心大叫,這些話也說中了很多觀眾的心聲,因而引來陣陣笑聲。

接著,舞者們又跳到前廳,不時突如其來的四處流竄,使得觀眾不僅目光跟著四處流轉,連身體也傻傻分不清東南西北的跟著團團轉。其中一段,眾舞者將董桂汝抬起,讓她在空中翱翔,她也趁機和陳列的藝術品對話,當她升起於一個垂吊的鳥形藝術品旁時,對著它說:「你要不要和我一起飛」、「你為什麼不打開翅膀?」,宛若傻子在尋覓知音共闖天涯的呼喚。最後舞者們齊聚在一樓最後端的實驗劇場,在即興與結構並陳的段落呈現後,結束這場傻瓜的自我解放行動。

《傻婆》像是一場自我認同的儀式,將藝術、哲理與生活並融於一,以看似傻勁十足的護膜,包裹著層層覆蓋、等著揭曉的隱喻。但傻婆並非狂人,也看不出諷刺的意圖。解讀《傻婆》可能要先回頭想想奧修的傻瓜牌,零號可能是無號也可能是無限號;傻子也不一定真傻,打傻牌在許多時候才是真正的王牌。換個角度想,和董桂汝一樣的傻婆,表演界比比皆是,才會持續不斷一貫的行徑;而我們身為觀眾的人,應該也是一群傻子,才會不約而同的選擇在這酷熱之夜,走進老房子裡和《傻婆》相會。

《傻婆》

演出|曙光種籽舞團x董桂汝
時間|2013/05/31 19:30
地點|臺南市B.B.ART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相較於傳統以旋轉、跳躍等作為芭蕾舞劇的高潮劇情橋段,阿喀郎.汗的編舞創意像是將舞者推入萬丈深淵,更考驗著舞者的舞蹈硬底與增進其芭蕾舞者其他少使用的肌肉核心的生成
6月
12
2025
從改編的手法來看,如果說《閉俗Pí-Sú》是屬於海棉吸水式的放大版,《搏筊》則大致保留原作的內容、並在作品的前後增加段落,屬於加載型的擴充版。
6月
06
2025
舞動的身體與河水的影像交疊形塑為流動地景,是一幕幕內心情感的獨白,又像是一場儀式性的淨化歷程,形成多變的符號意象,將觀眾帶入一場關於失語、記憶與存在的經驗世界。
6月
04
2025
為何最深刻的顛覆仍由男性完成?女性是否仍被期待回歸那個柔弱而寬容的敘事角色?浪漫的芭蕾舞意象。形式的當代,是否尚未真正撼動情感結構與角色邏輯的深層秩序?
5月
28
2025
《永恆回歸》不是一次對單一文化的回望,也非純然的個人返鄉敘事,而是一場藉由舞蹈身體展開的複數對話:關於傳承與創新、個體與群體、離散與歸屬。
5月
15
2025
全部大約三十餘分鐘的演出,已達特定場域的表演創作思維,不僅妥善使用了整宅公寓的走道,後半段的處理,更是連動了天橋上下的空間,為作品瞬間拉開了所在城市線地的景深
5月
14
2025
在舞作中有許多節奏上的空拍、舞蹈動作的靜止和舞台空間的留白,這種編排手法讓整個作品更富韻味,也為觀眾留下一片想像的空間。
5月
14
2025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