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流轉,真情不變―《戀戀35-陳明章現場作品三十五年》
7月
01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66次瀏覽

文/何宛蓁(悅聲志業股份有限公司)


《戀戀35-陳明章現場作品三十五年》音樂會,是以陳明章電影配樂代表作品《戀戀風塵》為起點的系列主題音樂會。此場音樂會的構成以陳明章音樂創作歷程中非常重要的分水嶺1987年,分為上半場《風塵》及下半場《戀戀路》。

打造世界級台灣「土地古典」場景

一進入音樂廳讓人驚呼連連的就是高掛舞台之上的月琴裝置藝術。月琴在陳明章的音樂脈絡中佔有很重要地位,形塑了他具傳統底蘊又充滿溫暖台灣味的音樂風格。百把月琴有如漂浮天空的音符,錯落有致的排列,不只象徵陳明章音樂自由的精神,也代表著月琴文化的薪傳。而這樣的場景也是陳明章期望在世界舞台上呈現的理想畫面。

音樂會整體的觀賞體驗非常好,充分感受製作團隊在各項演出細節的專業與用心。在樂團編制方面,除考量各曲目的音樂氛圍之外,也因應音樂廳的聲學特性而有所調整,讓整場演出各個段落有不同的呼吸感與音樂層次。另外,燈光與視覺投影隨著音樂情緒的行進與節奏,適切地扮演服務音樂的角色,且因應場館的特色,將設計元素巧妙地置入使舞台與觀眾區融合為一,讓在不同座位區的觀眾都能體驗到不一樣的視覺與聽覺感受。

戲仔組曲《風塵》

以陳明章1986年以前,由「戲仔」為題材所發展的音樂劇作品為主軸,構成十首歌的組曲。這些歌曲包含早期現場演出實況錄音出版的作品《陳明章現場作品–壹、貳》,及日後被收錄至首張個人專輯 《下午的一齣戲》的部分歌曲。

陳明章的創作最大的特色是庶民生活與情感的細膩觀察與刻畫,他的每一首歌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位小人物的生活場景,充滿了畫面感。

曲序的安排以音樂劇情節展開的方式來呈現,序曲的「下午的一齣戲」點出主題及勾勒出時代氛圍,緊接著「酒空成仔」角色出場「酒空成仔的彼條歌」,酒空成仔是個不事生產、終日酗酒的酒鬼。接著場景轉換到街邊一角說唱藝人唱著「勸世歌」。而酒空成仔如今的落魄其實也是受大環境所逼,回想幼年的自己,住在台北最熱鬧的街市-新莊,每到了五月端午時節,街邊鑼鼓喧天,家家戶戶團圓「慶端陽」,「新莊街」人聲鼎沸的景象,對比現在可是不勝唏噓。「青蚵嫂」帶出酒空成仔女兒的出場,「黑夜的雲」、「賣魚賣肉」唱著她為了養家只好賣肉當妓女的心酸,雖然渴望著愛情,但對於自己的出身始終感到自卑。「古早的情歌」則是愛著酒空成仔女兒的年輕人唱著他的相思,最後一首歌「慢慢來唱」則唱著戲仔將年華青春獻給舞台,但終究風華散去獨留一人的落寞,呼應著序曲,徒留心有戚戚之感。

經典電影配樂「戀戀路」

以陳明章獲國際影展配樂獎的電影配樂【1】及紀錄片配樂構成四段十二首歌的組曲。

第一段演奏侯孝賢執導的《戲夢人生》,陳明章用一把月琴串起布袋戲大師李天祿的北管人生;第二段組曲是由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執導的《幻之光》及由林正盛執導《月光下,我記得》的「月娘浮光」與《天馬茶房》的主題曲「幸福進行曲」。第三段也是此次音樂會的高潮,邀請特別來賓許景淳共演由侯孝賢執導的《戀戀風塵》組曲。第四段是由蕭菊貞執導的《南方,寂寞鐵道》紀錄片主題曲「南方寂寞火車」及由莊益增、顏蘭權執導的《無米樂》紀錄片配樂「蕃薯麋」。

《戀戀風塵》配樂出自當時30歲的陳明章及23歲的許景淳,1986年電影問世後,雙方便未曾在公開場合同台演出《戀戀風塵》音樂。因此,此次的演出格具意義。

陳明章的吉他與許景淳的鋼琴,彼此對話著的琴聲依舊動人,雖少了年輕時如蘋果般青澀的味道,但卻多了歲月洗鍊後的人生豁達與信手捻來、琴瑟和鳴的絕佳默契。35年的歲月彷彿凝結在此時此刻,台上與台下都在優美的旋律中享受著音樂的純粹與感動。

最後的安可曲則是演唱《再會吧!北投》,及7月即將發行的專輯《人生舞台―新黑貓歌劇團》主題曲「新黑貓歌劇團」,同時也宣告此張專輯將成為陳明章第五部音樂劇的主要創作題材。

用台灣人的樂器,唱台灣人的歌

陳明章四十年的音樂創作生涯,持續地從土地裡找生命,貫徹他「生根、傳承、創新、演繹」的核心理念。不只長期推廣月琴民謠,他還開發了獨創的「台灣明琴」及「二音調弦理論」。舞台上在陳明章的身後,便擺放了五把不同調弦的明琴。他的音樂能夠如此觸動心弦引發共鳴,很大的關鍵在於他將傳統音樂轉譯成現代和聲,不僅彈出月琴的古聲,更有柔軟優美的台灣味。

此場音樂會重新定義了台灣土地古典的高度與視野,讓現場觀眾感受民謠不論歷經多少歲月,音樂的感動與魅力仍然歷久不衰,就如同陳明章的音樂好比老酒,越久越醇、越陳越香。

註釋:

  1. 1999 林正盛導演 《天馬茶房》電影,獲亞太影展、金馬獎最佳電影配樂獎;1996 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幻之光》電影,獲日本每日映畫最佳電影配樂獎;1993 侯孝賢導演《戲夢人生》電影,獲比利時 法蘭德絲獎最佳配樂;1986 侯孝賢導演《戀戀風塵》電影,獲法國 南特影展最佳電影配樂。

《戀戀35-陳明章現場作品三十五年》

演出|陳明章&福爾摩沙淡水走唱團、特別來賓/許景淳
時間|2022 / 6 / 11 19:30
地點|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奏者精心設計了樂曲的開頭,結尾自然也不會遜色;飛快的思緒在〈快速舞蹈〉( “Sebes” )層層堆砌,達到終點時,所有人的急促呼吸終於得到了舒緩,果斷而清晰的結尾彷彿軟木塞自香檳瓶噴飛的瞬間,清新、輕盈的氣息隨之呼出,像是三人同時舉杯相碰:「成功了!」
4月
18
2024
這個新的感知形式,從被動接收到主動組裝的變化,其實也是數位藝術的主要特徵之一。數位媒介向來有利於重複、剪貼、混音等行為(技術上或比喻上皆然),讓音樂作品變成了短暫(transitory)且循環(circulatory)的存在,形成一種不斷變動的感知經驗。有些學者也稱此為「機械複製」(mechanical reproduction)到「數位再製」(digital re-production)時代的藝術演進,是數位技術之於欣賞者/參與者的賦權。
4月
12
2024
如同本劇的英文標題《Or/And》,演出從第一景作曲家即自問出「或」與「和」的難題,隨著劇情推演,也道出我們時常用「或」來區分身份,但選擇這樣認同的人,其實同時也兼具著其他的身份或是立場,但「和」反而能將各種身份連結,這或許才是人生的普遍現象。劇情以排灣族的祭典、休士頓的示威遊行來說明作曲家的發現、用與女兒的對話來凸顯自己在說明時的矛盾。
4月
08
2024
雖然缺乏視覺與肢體「實質的互動」,憑著聲音的方向、特質給予訊號的方式並非所有人能馬上理解。但妥善規劃層次分佈,凸顯夥伴作為主體的演奏技巧,不受他人影響成為團隊中穩定的存在,正是鋼琴家仔細聆聽音樂本身,以及信賴合作者所做的抉擇。
4月
08
2024
第四樂章的開頭,在三個樂章的主題動機反覆出現後,低音弦樂示範了理想的弱音演奏,小聲卻毫不壓抑,可以明顯感受到樂器演奏的音色,皆由團員的身體核心出發,並能游刃有餘地控制變化音樂的方向感,而轉而進入歡樂頌主題的齊奏。
4月
04
2024
然而《給女兒的話》創作者卻是從親子關係、身分認同、社會正義議題進入,個人的思維與情感導致思維逆反理性邏輯運算法則,並且藉此找出一切掙扎衝突的解方——主角身為一位母親,擁有臺灣的血統,也長期居住生活在美國波士頓,最後捨棄兼顧的or、選擇堅持自己的and立場。
4月
02
2024
常見的音像藝術(Audio-Visual Art)展演形式,在於聽覺與視覺的交互作用,展演過程透過科技訊號的資料轉換、以及具即時運算特性讓視聽合一,多數的作品中,這兩者是無法被個別分割的創作共同體,聲音與影像彼此參照交互轉換的連動,得以構成音像雕塑的整體。
4月
01
2024
前三樂章樂團在小心翼翼之下,略少一分現今流行詮釋莫札特往往帶有的乾脆,而第四樂章,琉森室內弦樂團的演奏在以往的方正中多了一絲狂野,音樂更為緊湊,在弦樂的快速演奏與木管的長音舒緩之間,有相當理想的平衡與對話。
3月
27
2024
下半場齊瑪諾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的《夜曲與塔朗泰拉舞曲》是相當成功的開場演出,Bomsori也明顯給予得比上半場更滿,與鋼琴的合作也是水乳交融。這首曲子以安靜開場轉至瘋狂,再從多消長沉澱,處處都是難題,也需要好的音樂設計,但也因為音樂家沒有打安全牌,每一個撥弦或是泛音、雙音都讓演出精彩奪目
3月
22
2024